黃錦銘原傳截拳道·資料
一、截拳道特点
(1)强调技战术科学性和效率。核心:警戒式(On-Guard Position )、步法、直拳规范性训练及运用。 (2)强调动态攻击性。 二、截拳道重点
1.重点一:警戒式 (1)警戒式(摆桩),截拳道打击均由警戒式所发。 (2)警戒式: ①是速度和力量的来源。 ②强手在前。 ③像徒手的西洋剑一样。 ④三角形理论:三角形是最稳固的结构(由存在千年的古埃及金字塔可见一斑),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必有一反向作用力由目标回传,而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而呈现三角形架构的OGP则可让这反作用力经由全身传导至地面,减少自身的冲击与对平衡的影响。 ⑤警戒式无中线,只有攻击线与动力线,三线合一时,可整合全身向量力,而整合之关键在步法。 ⑥迫近对手时,可将警戒式朝橫向开展(开桩),让后手更易打击。 ⑦利用身体/而非单纯利用手产生打击力度。 ⑧因强手在前,加上前手准备征兆较小,配合动力线与步法,加上凸肩, 可打出远距离的强力打击,故截拳道前手负责近七成攻势。 ⑨李小龙强调:正确的动作是高效率练习的基石。 ⑩摆桩脚的站法:前脚尖和后脚掌中间成一条直线,双手肘贴在肋部,前手以拳面对敌,似持枪对敌。 2.重点二: (1)站姿 (2)步法 (3)控制距离 (4)时机掌握、例如切入半拍 3.重点三: 截拳道凭借的是速度、打击、踢击、还有踢打时落点的准确。前述技术均建立在对「步法」的良好应用。 4.重点四: 如何使动作都趋向精简? 三、截拳道基本原则:
1.简单 2.直接 3.非典型(非传统) 四、截拳道的训练
1.截拳道强调「肌肉记忆」。动作训练要求「日益减少」,长年持续进行。 2.截拳道训练历程: ①对/技术与动作/局部性的了解与应用; ②较能流畅地应用/技术与动作; ③将/技术与动作/直接记忆于手脚; ④无/技术与动作/框架,一切都变为纯粹的本能反应(不用想,否则将变慢) 3.动作与反应速度 (1)反应速度: ①感觉到对手动作; ②确实看到对手动作; ③由大脑产生反应; ④若像前三步所述才能回应对手动作,则反应会慢,反应要像闪电一样。 (2)动作速度: ①无征兆动作; ②打击时手先动; ③善用动作惯性力,可产生高速连续打击。 五、攻击五法:
1.SDA(简单角度攻击法):截拳道中最直接也是最难的技术,但如果熟练掌握并运用,能让对手在未来得及准备时惊讶中招。 (1)让对手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混淆其意图判断的正确性。 (2)透过看到目标的瞬间,立刻出手来训练直接打击能力。 2.PIA(渐进间接攻击法):虛实交互应用,或打破惯性(利用破碎节奏)的攻击,让对手无法辦別何为虚招,何为实击,关键在于別做太多无谓虚招,且虚招必须带給对手具有胁迫性的意象。 ①重心要随时保持在稳定状态; ②善用两个虚招配合一个实招攻击,但是不要使用过多虚招。 3.ABC(组合攻击法):组合拳,第一击要善用前手发动,因前手打击最快且较为精准。 4.ABD(诱敌攻击法):引诱敌人露出空隙瞬间反击,例如大幅拉开距离引诱对手快速贴近追击时/瞬间反击,或拉近距离引诱对手出手/而连消带打。 5.HIA(封手攻击法):处理对手架手或攻击后/同时攻击,该技术咏春有极高参考价值。 截拳道研究方法:
1.李小龍笔记,特別是晚期 2.进入李小龍的思想 (研究截拳道时,对李小龍所留理论与技术应该并重,不可偏废) ~~~ 以上是2008年5月香港黃錦銘师傅研讨会上讲授内容的部分整理,有个人理解在内,是一次讲解简略,但是循序渐进、内容丰富的原始截拳道研讨会。 ↓↓↓ ※
备注:以上资料改编自网络大佬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