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土门村唐墓出土的拜占廷式金币
西安土门村唐墓出土的拜占廷式金币
《考古》 1961年08期 夏鼐
我在《咸阳底张湾隋墓出土的东罗马金币》一文中曾提到西安市西郊土门村唐墓中发现过一枚拜占廷式金币。最近承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寄来拓片和照片(图版捌,5一8),嘱代为丽定,这枚金币系1956年在009工地M 2中出土,径2.15厘米,重4.1克。正面没有铭文,仅有半身像,图形和拜占廷的希拉克略(Heraclius,610—641)所铸的金币相同①。两个像中,左侧较大的是他自己,颔下有鉴:右侧年轻无须的是他的儿子希拉克赂第二君士坦丁(Heraclius II Constantine)的像。两人都头戴王冠,冠上有十字架。身上有披于肩上的甲袍(Paludamentum)。两个王冠之间的空隙处有一十字架。背面中央为一个末端丁字形的十字架,立于一个地球的上面,下面又有一个四级的座子。这十字架的左侧有一马尔太式十字架,右侧有八角星。背面周缘有铭文一周,字不可识。
我们拿它来和希拉克略的金币相比较,可以断定它是希拉克略型的仿制品。我们知道希拉克略在位(610-641)的后期,正是阿拉伯帝国崛起的时期。635-642年,阿拉伯人先后占领了拜占廷的叙利亚、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②。阿拉伯人为了维持新征服地区的经济制度,他们采用了该地区的原有的货币制度,幷且大约自635年起便开始仿制拜占廷的金币和铜币。因为希拉克略货币在当时正流行,所以大半数仿制品便是采希拉克略型的。直到696-697年阿拉伯币制改革,才以站立着的哈利麦像代替了拜占廷王像,后来更废除了货币上铸人像的惯例,专用阿拉伯铭文气西安发现的这一枚仿制品,年代大槪是公元七世纪的中叶。至于铸造地点,还不能确定,大槪是在中亚细亚的国家所彷制的。铭文和希拉克略金币的原型,完全不同,也有待考释。根据这座M2的墓形,墓内壁画中仕女服饰,同出的器物如开元钱的形制等,该墓发掘者推断这墓的年代是唐高宗或武后时期,即第7世纪后半叶。
这一时期(公元6—7世纪)的中西交通的频繁,在古钱学上是有许多的证据的。除了这枚西安唐墓出土的拜占廷式金币之外,咸阳隋墓中曾出过一枚拜占廷皇帝査斯丁二世的金币④,河南陕县隋墓、西安唐墓和新疆吐鲁番的高昌墓等,都曾有波斯萨珊朝银币出土⑤。这些都是在我国境内所发现的中古时代西方国家的货币。反过来,另一方面,我国的当时货币,也曾在苏联境内的中亚细亚出土。例如:在撒马尔罕城东68公里的片治肯特古城遗址中,曾发现过一枚北周时所铸的“布泉”钱⑥。这城当时属于康国,公元8世纪初为阿刺伯军队所毁灭。出土物主耍的是7世纪和8世纪初叶的遗物。“布泉”钱依照我国史书是后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G1年)所开铸的。当时“以一当五与五铢幷行”⑦。此外,在这古城遗址中,还发现大批康国7—8世纪的铜钱。钱上铸有粟特字的铭文和徽号,但钱形是模仿我国的方孔钱。中亚的古代货币都是无孔的,这种方孔钱显然不是中亚的原有的传统,所以苏朕古钱学家认为是模仿我国铜钱的形式⑧。这些古钱学上的发现,都可以和文献记载相印证,表明当时中西交通的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