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黑格尔《小逻辑》笔记(4)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二种态度-经验主义

2023-02-21 08:37 作者:瑞瓦肖的风  | 我要投稿

梁志学译本

绪论,B.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二种态度,Ⅰ.经验主义


37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具体内容,以反对无法从普遍性进展到特殊化与规定性的知性的抽象理论;另一方面需要坚固据点,以反对知性从有限规定证明一切事物的可能性。这两方面的需要首先导致:经验主义。经验主义不在思想本身寻求真理,而是从经验中攫取真理。


38

一方面,旧形而上学与经验主义在把表象,即来源于经验的内容当作保证方面具有共同的起源。另一方面,知觉不同于经验,经验主义却把属于知觉、感觉和直观的内容仅在知觉效用意义上提高为普遍的表象、命题和规律等等的形式。


【既批旧形而上学又批经验主义】经验主义里包含着一条伟大的原则,即凡是真的东西都必定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并且必定是在那里为知觉而存在的。这条原则与应当对立,而(旧形而上学的)反思则依靠应当的原则,趾高气扬,用一个彼岸世界去反对现实世界。和经验主义一样,哲学也只认识存在的东西,而不是那种仅仅应当存在、实际上却不存在的东西。——但经验主义就它的内容而言却局限于有限事物,因而它否认了超感性事物,或者说,至少否认了超感性事物的知识与规定性,而只承认思维有抽象性、形式普遍性和形式同一性。——科学经验主义的根本迷误在于它使用了形而上学关于力、普遍性、无限性等等的范畴,且靠它们进行推论并假定和应用了推论的形式,但不知道它就这样包含了形而上学,以一种非批判和无意识的方式使用着形而上学的范畴及其结合。


经验主义的呼声:不要驰骋于空洞的抽象思维,而要把握面前存在于这里的人和事物。这个呼声有其合理的部分,即确实应该用这里、现在和此岸世界去代替彼岸世界,代替抽象知性的胡思乱想和模糊形象。但是,经验主义用盲目的理性的冲动抓住了此岸世界,它以为知觉是理解世界的形式,而这就是它的缺点。认识必须从知觉中寻求普遍的、持久的东西,这就是从知觉进展到经验的过程。——为了创造经验,经验主义主要使用分析的方式。分析是从知觉的直接性进展到思维的过程,所分析的对象在自身包含的各个规定,经过分离,似乎就获得了普遍性的形式。其错误在于,它以为它能让对象原封不变,但实际上它已经把具体的东西转变成了抽象的东西。这样的话,活生生的东西遭到了扼杀,因为只有具体东西、统一整体才是活生生的。为了理解对象,虽然必须要有那种分解活动,且精神本身就是分解活动,但事情的主要方面还在于把分解开的东西联合起来。


【比较经验主义和旧形而上学】分析从具体东西出发,远胜旧形而上学的抽象思维。旧形而上学:无限的内容由有限的知性形式变成了有限的。经验主义:有限的内容,有限的知性形式。此外,两者都从某种固定不变的前提出发,就此而言,其方法是相同的。balabala,经验主义产生唯物论,主张不自由,理性与非理性也是主观的。


39

对经验主义原则的正确反思:经验中有两种成分,一种是内容,即感性材料,另一种是形式,即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规定。诚然,经验揭示出了许多相同的知觉,但并不是普遍性。诚然,经验揭示出了关于先后相继和彼此并列的知觉,但并不是必然性。由于经验主义认为知觉可以构成真理的基础,所以普遍性和必然性就在它那里沦为没有根据的东西,一种主观的偶然性。


(简单来说,经验主义通过感性知觉只得到内容,无法得出形式,故只能将形式诉诸于主观的偶然性,这就是休谟怀疑论的出发点)


作为上述反思的出发点的是休谟的怀疑论,休谟的怀疑论以经验、感觉和直观的真理性为基础,否认了普遍的规定和规律,原因就在于普遍的规定和规律通过感性知觉得不到能够成立的依据。


黑格尔《小逻辑》笔记(4)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二种态度-经验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