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城视 | 【直辖25周年特别企划】初代单轨:渐行渐远的绿色机械精灵

2022-06-18 22:30 作者:山城地平线  | 我要投稿


 封面作者 

刘  渝
 文 案 

彭思源   魏小博 

 编 辑 

包雨欣   田金松 

 图片编辑 

纪林呈

 

        当提及轨道交通二号线,你或许能立刻在脑海里浮现列车穿楼的场景,正是这款造型略显板正的列车构成了这座城市的轨道记忆:方正的前脸、矩形车灯、四节车厢编组,整体造型简约到极致;十七年间风雨无阻,它们在带着希望与热情,穿梭在雾都之间,与人潮共执手,与江城共无愁。

 

© 罗云希

 

        与重庆人一同成长,与时代一同进步,它是“轨道穿楼”的参与者,它是嘉陵江岸依山傍水通勤方式的开创者。时光飞逝,它们已不再年轻。2022年4月24日,当新一代八编组列车投入运营,初代四编组列车离开已成定局。属于一代人的轨道记忆,也永远留在了回忆中。

 

© 包雨欣
© 包雨欣

PART 01

漂洋过海的“日系初代”

 

        用“日系”一词描述对二号线的风格感受,恐怕再合适不过:使用日元贷款建设,两列日本原装的列车、以原装列车为蓝本制造的国产列车,站台建设特色,国内极具风格的导视系统无不例外彰显着这座城市的个性。

 

 

© 彭思源
© 彭思源

 

        初代四节编组列车共27列,分三批加入了二号线的运营。作为国外技术引进项目,第一批由日本日立公司笠户车辆厂设计生产的两列编号“01”“02”的列车尤其瞩目。当它们漂洋过海停泊在九龙码头并吊装上岸时,引得不少市民驻足观看,为它们接风洗尘。

 

© 刘渝
© 刘渝
© 刘渝

 

        第二批次和第三批次列车引进日本技术,在国内实现了量产。而后还设计制造了六节编组的单轨列车。

 

© 王恒
© 王恒

 

 

        在大多数交通爱好者眼中,这两列原装进口车无论在哪儿都是最耀眼的明星:不同于国产列车头尾所使用红色LED方向牌,原装进口列车采用了日本当时常用的黑底白字方向幕布;车厢内饰与驾驶室配置上也有所不同。作为最早加入二号线的成员,两列原装列车可以称得上“老将”,“老将”从未老去,它们始终是列车司机心目中质量可靠、值得信赖的朋友。

 

 

© 彭思源
© 彭思源

 

 

        灰色车身贯穿黄绿色带,跨过立交、穿越隧道、飞驰在母城腰间,这应该是重庆人对山城轨道记忆的开端。如今,它们身披城市宣传广告,每一次穿越、每一次过弯,已经深深和这座城市绑定在一起。

 

© 王恒
© 王恒

 

 

 

 

 

 

 

PART 02

湘南“重庆分南”?

 

        如果你熟悉日本JR湘南新宿线和上野东京线,你会惊讶发现,重庆二号线身上有他们的影子:灰黄绿三色涂装,这是在日本常见的区分线路的符号。这款有着浓厚日系风的涂装很好的融入了山城重庆,赋予了这座城市新的层次感,成为日后“3D魔幻都市”名片的一部分。

 

© 王恒
© 王恒

 

        乘客进入原装列车车厢,恍惚间仿佛置身于东京电车之中。车厢的布局风格几乎就是日本主流电车的翻刻版,直扶手圆拉环、下拉式窗帘、车顶广告预留位、独特司机室,相比国内其他轨道交通列车,山城重庆独此一家。司机室的超大展望窗是二号线亮点之一,二号线安装了源于日式电车风格的大型展望窗,光线充足之余带来了新的观景方向。踮脚挤着观察司机驾驶的人类幼崽,瞭望窗外舒缓心情的上班族,拍照直播伴随惊讶赞叹的外地游客,与行驶的列车,窗外起伏的风景一同谱写出独属于二号线的人文景观。

 

 


 

 

© 袁天虎

 

 

PART 03

从初识山城 到融入山城


 

        时间回到2005年6月18日,二号线开通试运营的那一天。在那个中国刚刚开始高速发展的年代,一座城市拥有轨道交通是件稀罕事,更何况还是国内从没有过的跨座式单轨制式。无论男女,每个重庆人都睁大最好奇的双眼打探属于这座城市的“大玩具”;无论老幼,每个重庆人都把乘坐一次“轻轨”当作时下最“洋盘”的事情。人们摩肩接踵涌入车站,又小心翼翼望向窗外。好奇、兴奋、直至熟视无睹初代列车就这样载着市民第一次穿行在高楼之间,从此它们成为了山城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梁啸鹰
© 彭思源

 

        “轻轨”对于重庆人来说是刻在骨子里的亲切称呼。历史局限性导致官方称之为“重庆轻轨”,数十年坊间流传,以至于后来大力推广规范使用“单轨”一词,也难以撼动“轻轨”一词在重庆人的脑海里的地位。

 

© 李笑翔
© 李笑翔
© 范特西李

        时光飞逝,初代列车在这条线上与山河共日夜,与人潮共前程,一晃而过17年。17年前的惊鸿一瞥,早已成为这座城市人们的习惯:习惯搭乘它通勤,习惯它从头顶驶过,习惯它和“黄色法拉利”并行在嘉陵江边的样子……不再是与君初相识,而是本该在这里。

 

© 泡泡

 

© 李笑翔
© ZEK

        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建在楼中的李子坝站无闻多年却一夜走红,二号线成为游客们的打卡山城的必选项目,初代列车也借此定格在了照片里,定格在更多人的记忆中。或许只有重庆人能理解,我们热爱的不只是李子坝穿楼的转瞬即逝,亦不只是列车开往春天季节限定。当冰冷的机械在岁月中被赋予了灵魂和生命,十七年间伴随重庆人穿过风雨、走过四季,承载着很多人的回忆和梦想驶向远方。

© 陈枭飞

© 李笑翔
© 李笑翔
© 李笑翔

 

 

 

 

 

PART 04

漂洋过新旧交替,感谢风雨陪伴海的“日系初代”

 

二号线是与这座城市一同成长的。初代的四编组列车开启了一个时代,第二代六编组列车为这座城市注入活力。随着新一代八节编组列车上线运行,二号线进入了三代三种不同编组的列车同时参与运营的时代。

 

 

© 包雨欣

 

 

© 刘渝

 

 

© 彭思源

 

        新一代列车除了拥有八节编组,造型与原本方正呆萌的基调截然不同,而最受欢迎的司机室展望窗,由于列车布局原因没有设计,着实遗憾。好在先前的6节编组延续了初代车的造型和展望窗,很长时间里还有着从车头瞭望远方的机会。

 

© 王恒

 

 

© 包雨欣

 

 

        没有人知道如今三代列车同时运营的时代会持续多久,没有人知道初代四编组列车何时会完全停止运营,没有人知道退役的原装列车将会何时走向新的岗位发挥余热,没有人知道……

 

 

© Senmu

 

        我们心中还有很多问题,但是如果可以,希望能与它们有一次正式的告别。感谢它们的见证陪伴,感谢它们的风雨兼行,感谢它们成为了化作纽带,连接起了这座城。

 

© 袁天虎
© 袁天虎

 

 

© 王恒

 

 

愿与君偕,恒望山城,江岸共潮生。

 

 

 


城视 | 【直辖25周年特别企划】初代单轨:渐行渐远的绿色机械精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