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美断供风波不断,EDA软件国产化浪潮加速演进(附国产厂家汇总)

2023-04-24 11:49 作者:EDA365电子论坛  | 我要投稿



1月31日,概伦电子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核心产品NanoSpice系列仿真器已获得数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是目前极少有被众多国际半导体巨头规模量产采用的国产EDA工具,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2月28日,华为硬、软件工具誓师大会上,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芯片设计EDA工具团队联合国内EDA 企业,共同打造了14nm 以上工艺所需EDA工具,基本实现了14nm以上EDA 工具国产化,2023 年将完成对其全面验证;


2023中国IC领袖峰会,鸿芯微纳首席技术官、联合创始人王宇成以“以物理实现工具为依托,加速国产数字芯片EDA工具串链进程”为主题,分享了在数字芯片后端全流程上技术研发布局以及取得的创新成果;


4月6日国资委调研EDA龙头华大九天,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使EDA国产化进入快速成长期;


4月12日芯华章受邀参加集成电路EDA创新生态发展高峰论坛,就中国数字前端EDA如何通过守正创新、实现加速发展进行了分享;


4月14日,国微芯携手思尔芯、国微芯芯带来的2023EDA生态大会在西安顺利举行,共同探讨数字EDA技术的最新进展和中国国产EDA产业的发展前景。


EDA行业为何如此受关注?产业链及相关厂家有哪些?竞争格局情况怎样?下面我们来逐一了解。


01 

EDA概况


EDA代表电子设计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完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芯片的功能设计、综合、验证和物理设计(包括布局、布线、版图、设计规则检查等)过程的设计方法。


EDA工具产品主要有如下类别:模拟设计、数字设计、射频类、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仿真类、分析与验证、功能安全,以及服务类产品等。



02 

全球市场概况及竞争格局


2.1市场概况


全球EDA市场规模突破130亿美元。根据ESD Alliance数据,2021年全球EDA市场规模达到132.75亿美元,同比增长15.77%。根据Verif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预计2028年全球EDA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15.6亿美元,2021-2028年CAGR为7.17%。


中国EDA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80亿元。根据CSIA数据,2021年中国EDA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1.1%,预计2025年将突破180亿元。2021–2025年的CAGR为15.64%。


2.2行业竞争格局


根据TrendForce数据,全球EDA行业的市场75%的份额由三家公司所占据,其中Synopsys份额为32%,Cadence为30%,西门子为13%。


Synopsys(新思科技,美国)一直致力于复杂芯片系统(SoCs)的开发。Synopsys的逻辑综合工具DC(design compiler)和时序分析工具PT(Prime Time)在全球EDA市场几乎一统江山。


Cadence(楷登电子科技,美国)产品涵盖了电子设计的整个流程。全球知名半导体与电子系统公司均将Cadence软件作为其全球设计的标准。


Mentor Graphics(明导国际,2016年被德国西门子收购)工具虽没有前两家全面,但在某些领域,如PCB(印刷电路板)设计工具等方面有可圈可点的独到之处。


国产EDA厂商华大九天与其他几家企业,处于全球EDA行业的第二梯队,共占据全球市场约15%的份额。第三梯队企业主要聚焦于某些特定领域或用途的点工具,约占全球10%市场份额。



03 

全球三大巨头寡头垄断,产品具备较高壁垒


(1)国产EDA产品线较短,产品种类较少,难以覆盖全流程


IC设计流程复杂、环节众多,涉及到90多种不同技术。目前,全球只有Synopsys、Cadence和西门子EDA三大国际巨头能提供从前端到后端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国内EDA企业虽然已在一些特定领域及部分点工具上实现了技术突破,但依然缺失部分产品线无法独立提供全套的EDA工具。


(2)中国EDA产品相对落后,难以匹配最先进的工艺


EDA企业通过和FAB厂绑定,打磨工艺生成PDK工艺包,然后提供给芯片设计企业,芯片设计企业基于PDK工艺包,设计芯片并仿真验真,最后完成流片封测。在整个芯片加工过程中,EDA工具贯穿芯片设计和制造的关键环节,保障芯片顺利完成流片。



中国本土EDA企业由于缺乏与头部合作,工具难以匹配目前最先进的工艺。如龙头企业华大九天大多数工具仍无法支持28nm以下的制程,而国际三大巨头产品能支持的最先进工艺已经达到2nm。



(3)国内EDA人才短缺


2020年我国EDA行业仅有4400余名人才,其中半数以上就职于外资企业,本土EDA企业总人数约2000人。


而海外三大EDA公司合计约3万人,其中新思科技约1.5万人(2020年)、铿腾电子约9000人(2020年)、西门子EDA约6000人(2017年),本土EDA人才不到海外三家的十分之一。


04 

EDA行业发展趋势及融资情况


4.1EDA行业发展趋势


(1)EDA+云


目前,像亚马逊这样的云服务厂商,已将服务器芯片选中100%云端设计。在这一趋势下,EDA厂商们纷纷开启了自己的上云之路。


以EDA三巨头为例,新思推出了FlexEDA,Cadence推出了OnCloud,西门子EDA推出了Veloce云,国内的国微思尔芯、芯华章、英诺达、为昕科技、弘快科技等,也都纷纷开始发展云端EDA业务。


(2)EDA+AI


全球领先EDA厂商均已布局AI,Synopsys在2020年3月12日推出了业界首个用于芯片设计的自主人工智能应用程序——DSO.ai;Cadence在2020年3月18日发布了新版Cadence数字全流程;Mentor创新性的运用MLOPC技术修正光学临近效应。


4.2融资情况


2021年,EDA赛道融资事件超15起,融资企业超12家,融资规模或超20亿元。超过2020年的超5起融资事件、约13亿元规模。



中国EDA起步晚,大部分企业处于发展初期,只有少数企业已经完成IPO或者正在进行IPO。



05 

国产替代加速,国产EDA厂商逐步实现突破


EDA国内市场规模实现连续增长,涌现出一大批重要EDA企业。随着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不断发展,产业链配套需求对国产EDA的需求不断加大。中国EDA市场规模虽小,但增长迅速。


本土EDA厂商如华大九天、芯华章、为昕科技、弘快科技等企业,在保持现有核心技术不断迭代、改进的基础上,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


2023EDA国产化研讨会是以“国产化EDA创新与发展技术”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电巢邀请了芯华章、上海为昕、上海弘快科技有限公司等多方代表参与,对芯华章XPU验证解决方案、系统级PCB设计工具、芯片-封装-电路板协同设计等进行深入解读和探讨。


芯华章:主要致力于新一代EDA软件和智能化电子设计平台的研发,提供全面覆盖数字芯片验证需求的七大产品系列,包括:硬件仿真系统、FPGA原型验证系统、智能场景验证、形式验证、逻辑仿真、系统调试以及验证云。


上海为昕科技:PCB设计工具-Mars是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EDA产品,采用最前沿的开发平台,结合目前主流软硬件配置环境,打造一个全流程的PCB设计生产解决方案,提升PCBlayout效率和提高设计质量,为电子设计者提供完备的支持。


上海弘快科技有限公司:RedEDA研发初期已经考虑到包括中英文的工作界面、跨多个操作平台的应用、3DIC等新技术需求、并行计算技术以及用户自定义风格等多方面的技术需求。RedEDA包括:原理图设计(RedSCH)、PCB设计(RedPCB)、芯片封装设计(RedPKG)以及相关的结构设计和仿真验证工具对接的接口(如:DXF,ODB++,等)。


06 

国产厂商汇总


按照使用对象和场景的不同,我们可根据EDA工具的分类,将EDA厂家进行汇总,如下:


1. 提供模拟设计EDA的国产厂商包括:

模拟芯片设计全流程EDA:华大九天

版图设计与编辑:华大九天

电路仿真:概伦电子、睿晶聚源

物理验证:智芯仿真、蓝海微

寄生参数提取:超逸达、蓝海微

射频设计:法动科技、比昂芯

电磁仿真:芯和半导体、九同方、芯瑞微


2. 提供数字设计EDA的国产厂商包括:

数字前端:合见工软、芯华章、鸿芯微纳、国微芯、九霄智能、芯思维、奇捷科技、阿卡思

原型验证与仿真:思尔芯、英诺达、亚科鸿禹、汤谷智能、芯启源

数字后端:芯行纪、立芯软件

Sign-0ff:行芯科技


3. 提供晶圆制造类EDA的国产厂商包括:

TCAD:珂晶达

器件建模:概伦电子、国微芯

PDK生成与验证:概伦电子

制造环节(OPC、DFM、良率控制):广立微、全芯智造、睿晶聚源、国微芯


4. 提供先进封装类EDA的国产厂商包括:芯和半导体、合见工软、芯瑞微等。


5. 提供系统类EDA的国产厂商包括:巨霖微、为昕科技等。


具体厂家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总  结


后摩尔时代愈发复杂的芯片设计,在给整个EDA产业提出新挑战的同时,也敞开了技术迭代的新机会窗口,使用国产产品已经从备选选项慢慢变为了必备选项,EDA赛道尚存较大空间,国产替代刻不容缓,国内EDA企业有望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段”。


同时随着芯片设计逐步走向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带来了云上EDA、AI设计、软硬件协同等设计趋势,EDA也将进入全面革新的EDA2.0时代。



美断供风波不断,EDA软件国产化浪潮加速演进(附国产厂家汇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