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宇 2019年1月 疯狂阅读|下一站、大学:与其做极致的尾随者,不如做疯魔的造物者

2018年9月初,一片红色的海洋闪耀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中,九万歌迷欢聚五年之约的现场,如鸟归巢。华晨宇出道短短5年,便登上无数歌手梦寐以求的国家体育场舞台,不可谓不令人惊羡。
拿冠军,开个唱,当导师,五年时间,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站C位,曾经的“火星弟弟”早已在地球扎稳脚跟。

那年夏天有一种病,重新定义了流行
孤僻、怪才、疯子、神经病,这些是华晨宇带给大众的最初印象。2013年的夏天,一个有着满脸痘坑,戴着黑色眼镜框的男生,带着一首怪异浮夸的原创作品《无字歌》,闯进了人们的视野,刷新了观众及评委的审美认知。
有人说,华晨宇的粉丝是一场场唱出来的,斯言不谬,从素人选秀《快乐男声》的冠军,到优秀音乐人云集的《歌手2018》亚军,他的进步历历可见。尽管如此,来自四方反对的声音却从未停止,可能正如华晨宇在网络选秀《明日之子》中说的那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与众不同,但当看到别人与众不同的时候,又不会去接受,会去嘲笑,当时一位异次元选手赫兹因其特殊身份遭全网围攻,人人口诛笔伐,华晨宇正是在此种情况下,力挺赫兹,并站出来为他发声。
赫兹如此,华晨宇亦然,他们凭自己的独特吸引一批粉丝的同时,免不了遭受围攻诘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的道理今犹在耳,但好在,人们的包容度与审美素养在提升,而那个特立独行的“异类”华晨宇也未曾妥协。《歌手2018》上,华晨宇一首“鬼哭狼嚎”版的改编《假行僧》,夺得那一期的第二名,连他本人都始料未及。有的人在歌中感受到了撕裂、无助、恐惧、孤独,有的人找到了情感共鸣,而另一些人,虽然体会不出深意,但能以包容之心去接受,并感觉出“嗯,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听众与歌者在共同进步,互相成就。
我不是天才,我只是努力得比别人早
《快乐男声》比赛期间,超出同级选手的强大唱功,面对舞台的恣意挥洒,不拘一格的神经质演绎,使他的名字与“天才”画等号,众人都道他是天才,他却说他不是一个天才,他只是努力得比别人早。
天才的鲜丽外衣下是什么呢?从小接触音乐,十岁开始写歌,为练好歌通宵是常态,创作时常常把自己关在小黑屋,在《歌手2018》节目中,赛前两天不吃饭,只为保持纯净嗓音,演绎《孩子》的极致视听盛宴,而那首脍炙人口的改编后的《双截棍》,是他闭关两天两夜、钓鱼寻找灵感的收获。挨饿、熬通宵、废寝忘食,已成为他的常态,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用生命做音乐。
正如一句歌词所写“你所见的光荣都是千百次的伤。”,一切都其来有自,没有坐等的成功,只有朝乾夕惕的兢兢业业,只有阑珊灯火下的彳亍(音同“赤触”)独行,只有自己成就自己。
茨威格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无疑,华晨宇是幸运的,他在青少年时期就认定音乐为其使命,在其后的日子里,日益钻研精进,当出现在观众面前时,他早已做好准备,不是靠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如摩西奶奶说的,“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因为热爱,所以全力以赴,甘之如饴。

流行的出发点是大众,艺术的出发点是自我
有人,一边大呼“华语乐坛式微”,一边支持套旋律的共鸣,一边听着苦情芭乐抹泪,一边刷着抖音神曲学猫叫。
随着多样化新媒介的普及,做音乐、听音乐的门槛大大降低,近年来,不少歌曲爆红网络,成为KTV必点金曲。然而,这样家喻户晓、人人传唱的歌曲我们就能说它们代表了华语音乐的高度吗?这样的歌曲我们就敢自信地推荐给外国友人?恐怕非也。
前不久,火遍网络的中国风歌曲《离人愁》惨遭网民diss,“缝缝补补”的作曲、不知所云的歌词、名过其实的戏腔,均为吐槽热点。原来,曾数月蝉联各个音乐榜单的爆火歌曲竟如此不堪一击。
而真正好的音乐或许无人问津,但仿若一颗蒙尘的明珠,它的价值不会损耗一分。华晨宇,或许就是那涌动的暗流中裹挟的一颗明珠。
首先,他的现场表现力可谓达到了恐怖的大魔王级别。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不走传统华语流行乐的路子,以摇滚歌手自居而不囿(音“又”)于此,雷鬼、古典、哥待、实验、新世纪,各种曲风融会贯通,创新演绎,个人风格强烈鲜明,将情绪、态度淋漓地展现于音乐中,即余秋雨所赞,华晨宇是用生命的内在节奏在唱歌。
但如此另类小众,不随大流的音乐,注定不被一些人理解接受,当事人华晨宇是怎么看的呢?他说他不会对自己的音乐妥协,不会考虑听众是否喜欢他,甚至反问为什么一定要考虑迎合市场,他为什么不能引领市场。说出这些话时,他毫无犹疑。华晨宇的成功,或贵在秉持真我,将自我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将每一份作品都打上自己的烙印,而非人云亦云,甘做流水线上的“大众基本款”。
“这么多年了,我还是最喜欢和自已玩”
其实,不管是做音乐,还是过生活,秉持真我尤为可贵。华晨宇能够做到这点,或许和他的性格、阅历、三观有关,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莫过于,他是孤独的。
对于孤独,大多数人都误解了。周国平在《论孤独》一文中说无聊、寂寞、孤独是三种不同的心境。无聊是把自我消散于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消遣。寂寞是自我与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普通的人间温暖。孤独是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理解。庸人无聊,天才孤独,人人都有寂寞的时光。
而华晨宇,恰巧是个享受孤独的人。他说:“就算身处人群之中,只要想藏,我就可以随时藏起自己。表象上大家看到的是人来人往,但其实我已经在自己的世界里了。”。舞台上的他张扬闪耀,而私下,他喜欢独自宅在家里,看动漫、喝茶、和自己下棋、甚至只是静坐着放空,就像《烟火里的尘埃》的歌词“可世界都爱热热闹闹……只有我守着安静的沙漠。”
因为理解并享受孤独,所以无畏,无畏众口铄金的酸楚,无畏踽踽(音同“举”)独行的孤寂,所以专注,专注于向内心世界深潜,专注于探索灵魂的无边疆域。

有一种形象的比喻:创造力是孤独和痛楚酿成的酒,烈酒不是谁都能喝的。华晨宇,注定是华语乐坛中的一抹亮色。
“五年之约,因爱而生,因乐永恒”,国家体育场的场馆内,九万歌迷齐呼华晨宇,选择你,没有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