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位全职网络讲师的工作流分享

2022-02-17 12:17 作者:酸梅干超人的电话亭  | 我要投稿

在上次分享知识库前,有很多同学在问我关于怎么管理个人工作事项、待办任务的问题。正好我最近也在优化自己的工作流,所以借此机会做个简单的分享。

首先,我们明确下个人工作流的概念,即制定自己的工作(打工和日常任务都算)任务,并有效实践和完成的方法系统。

一个有效的工作流,可以避免我们迷失于生活、工作中的琐事,每天的精力和时间都被不知名的黑洞吞噬,浑浑噩噩地度过。

GTD 原则创始人戴维·艾伦在 《搞定》 一书中说过:

“轻松自如控制一切的关键是,1.明确判断工作的预期结果以及为实现目标所需要执行的下一步具体行动。2.把一切尚待解决的工作的提示信息安置在一个完善可靠的系统中,并定期回顾和审阅。”

简单来讲,就是想好你要做的工作有什么收益,并确定要执行的方法,然后用一个固定的工具做记录。

虽然工作流的应用有一些比较底层的逻辑去支撑,作为为何那么行事的依据。不过我不打算写得太啰嗦,直接告诉大家我的做法,后面有机会再追本溯源,长篇大论解释一番。


下面是我的流程:

  1. 划分工作的类型

  2. 在软件中建立待办项

  3. 任务的执行过程

  4. 阶段性工作复盘


1.划分工作类型

我首先会把我所有的工作划分成三个基础大类,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不同,这是需要我进行具体规划和完成的事项。

生活任务,相对容易解释一点,包括健身、做饭、收拾、打扫之类的琐事,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学习任务,则是有目的性的进行一些学习的规划,比如之前知识库中,我就有专门放一栏学习的任务卡片,包括要看的书,要学的软件,要掌握的技能。

工作任务,则是有关工作任务的内容。工作包含项目和零碎的日常大分类,每个分类都可以进行拆分,比如不同的项目,项目下不同的阶段还是分类工作。

在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就是理解每个项目的收益和权重,然后再具体拆分成可以执行的任务。比如我要完成一套软件课程的录制:

  1. 准备整体教学大纲和课程对应内容目录

  2. 准备对应的课程演示案例 1-8

  3. 准备课程需要提供的学习素材 XX

  4. 准备课程1的 PPT

  5. 完成课程1的录制

  6. 准备课程2的PPT

  7. 准备课程2的录制

  8. ……

  9. 上传课程到 XX 平台

拆解完任务,并了解其收益的情况下,我就可以有效的制定相关的排期,这个项目整体什么时间截止,里面的具体任务应该哪个时间点以前完成。


2.在软件中建立待办事项

接下来,就是找个固定的软件,来记录自己的待办事项了。

我使用过数十款个人待办事项的软件,最终选择了 Things 这个苹果 Appstore 重磅推荐的管理工具。

如果不是重度效率软件使用者的话,就推荐使用滴答清单或者 Wunderlist 之类的,Things 售价还是偏贵,平台独立收费,Mac 版 328,iPhone 版 68,iPad 版 128。

在软件里,我会将生活和学习作为一个项目来创建,将工作创建一个独立的分区(可以包含多个项目)。然后再在每个项目下方罗列工作的明细。

针对工作的项目,每个项目根据不同的性质会罗列不同的子任务数量。比如一期课程任务数量实际上是特别多的,而且时间跨度大任务类型相似,我就没必要把所有任务一次列出来。每次增加一到两个大章的任务即可。

至于添加任务的时间,一般我会在每周天晚上或周一规划整周的任务,或者中途增加了新项目的时候会有一定的时间思考整个项目的拆分。

只要不是非常硬性的外部因素,我就不会直接给每条任务添加具体的截止日期,而是只在项目下方备注整个项目大概什么时候做完。

而在每天开始工作前,我会将今天要做的事情筛选出来,添加今天完成的设置,将它们同步进 “今天” 的标签中。这个标签内的列表,就是我今天要做完的所有事情。

要记得,我们一整天的精力是要分配给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不要让一天的任务量远超你可以接受的地步,要合理进行优化。


3.任务的执行过程

有了今天所有待办的事项,我就可以展开当日的工作了。

我一般都建议,有些生活上的琐事或者工作上的琐事,尽量能在早上处理。比如什么晒衣服、换猫砂、回消息、查邮件之类的。

大早上是多数人精力比较分散的时候(不排除少部分人专注度极高),所以用松散的状态应对这些不需要脑力的工作是最好的。所以,到下午再开始进行最困难和最重要的工作、学习。

而在提醒我自己完成任务这件事上,我是充分借助 Apple watch 的一些特性的。其中一款表盘可以将主区域设置成 Things 的今日待办同步,我就可以在举手的过程看见我应该完成工作。

同时,因为我有用番茄钟和记录睡眠的习惯,所以我索性做了这个工作专用表盘。

左上角的环,代表我睡眠的对应质量,如果环没满,代表我睡不太好(7个半小时都不到),今天的精力是受限的。这里我用的是 Autosleep 的睡眠记录工具,应该是 iOS 平台里最好的。

睡眠质量决定了我今天可以投入的大致工作时长和质量,不管我愿意还不愿意。如果睡得太差,当天的工作时长就要降低,应对晚上直播课程的精力投入。

下面的三个表盘,则是搬砖、阅读、学习三个番茄钟。这里我是用 Off Screen 这款软件来实现的,它允许你创建任意的专注类型,并进行计时和计数。

当我要开始投入到其中一种类型时,就可以点击直接进行计时,在到点后会有提示再停止。一方面作为番茄使用,另一方面作为一天精力开销的账单,要保证当天需要直播的情况下账单不超支。

所以,每天安排的任务我能用越短的番茄钟数量来完成越好,这样我就可以有更多精力来分配给其它的事情。不管是学习,还是健身、做饭、娱乐。


4.阶段性工作复盘

最后,就是阶段性工作复盘了。每周末,每月末,最好都会空出一点时间来做一下任务的回滚(别光顾着 EMO 了)。

Things 有个设置可以保持完成的任务不自动消除,我会在复盘的时候对前面做的工作进行简单的检查反思,看有没有要改进和遗漏的地方。

然后,一次性归档所有已完成任务。再思考下不同项目现在的进度,对它们进行更新。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确保每过一段时间你的工具里记录的任务全是最新的,符合你当前状态的,这样你才可以完全信任自己的待办清单(GTD基本要求),执行工作就会更坚决、更清晰。



以上就是我关于个人任务流的相关分享了,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去建立属于自己的工作流,而不同完全照搬别人的方法。

虽然我的方法还有很多不足,中间也会涉及到一定的执行力不足,其它方面的阻力。但只要你有目的性的去建立工作流,形成习惯,那么你的生活一定会有非常大的变化和改进。

想要更好的生活和娱乐,就要更好的规划和工作。


“自驱” 让人自由!



一位全职网络讲师的工作流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