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驳壳枪之二]经典"盒子炮"
1896年,毛瑟兵工厂开始生产C96手枪。这种手枪作为早期自动手枪的代表,布局十分独特:固定弹仓在前,握把在后,头重脚轻,尺寸太大,不符合人机工学。
毛瑟C96装填的是7.63毫米毛瑟枪弹(其实是一种7.62毫米弹,可以和54式手枪的7.62毫米弹混用)。弹仓为双排双进供弹方式,子弹利用十发桥夹从弹仓上方压弹,这使C96成为当时唯数不多的大容弹量手枪。
C96的击发机设计的十分精(fu)巧(za),精巧到让人头皮发麻。击发机的每一个组件都"镶嵌"在一起,对毛瑟枪不熟悉的人就别拆了,看一眼就行了
(因为再看一眼就会爆炸)
。
C96在当时十分昂贵,这主要是因为其加工成本太高,工艺复杂。比如它硕大的节套和修长的枪管其实是一块钢材整体切削而成,这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
C96的瞄具为一个表尺,搞笑的是这个表尺上刻着的最远射程为1000米。众所周知,手枪主要是作为自卫(近战)武器,有效射程通常在50米左右,最大射程也不过一二百米。也许这也是C96作为早期自动手枪的一个特点罢了。
C96的枪套为一个木盒,这个木盒可以驳接在握把后面当作枪托,以方便抵肩射击。笔者认为C96抵肩射击的精度高于手持射击。 也正是因为这个盒子,毛瑟C96在流入中国后,有了"盒子炮""匣子枪"的绰号。因为盒子的英文为"box",音译过来为"驳壳",所以产生了"驳壳枪"的称呼。
作为德军的老军火供应商,毛瑟坚信自己的C96一定能成为德军的新制式手枪,所以毫无顾忌地将C96交给了德国军方。可很快,毛瑟就被打了脸。 1898年的一次枪械测试上,毛瑟碰见了这玩意儿:
对,没错,毛瑟碰见了卢格手枪。在精致小巧的卢格手枪面前,毛瑟C96显得又大又笨重,除了射程和容弹量,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德国人心里肯定明白,谁会花大价钱采购一种又丑又难用(至少德国军方自己觉得C96又丑又难用)的枪呢?于是德国人选择了卢格手枪,海军定型为卢格P06,陆军定型为卢格P08。 在本国军方这碰了壁的毛瑟只好将C96介绍给外国军队,但这就是下期的内容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