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 现代西方哲学 海德格尔(二)

B站:“姜宇辉老师”
【华师大】 现代西方哲学 海德格尔(2)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U4y1R7F1?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064218e4964a6a41613670d61e36d517
海德格尔(2)
注:本文仅为复述,有节选,存在本人的理解。
三号机笔记
专注于人的生存
本真性的含义
现象学的方法
对传统形而上的批判,然后重新对存在发问。被引导的疑问中找到主动发问的力量,以此从沉沦中找到本己的方式,把自己生存的样态展现出来。
存在问题的双重优先性
存在论上的优先地位
存在论就是对于存在的普遍性的根本的研究,自然科学也研究存在。而海德格尔做的是跟为深入的哲学的存在研究。更彻底。哲学有时显得比各个科目的自然科学更有普遍性,具体科学局限在学科领域之中。在这个角度上,哲学的切入更为根本。一种整体性发问。只局限在部分存在者身上思索不是最根本的切入方式。
“与实证科学的存在者层次上的发问相比,存在论上的发问跟为源始”
“任何存在论”都必须首先澄清“存在的意义”
在天文学上,很多时候我们研究的是行星的运行。此时,我们已经把太阳和月亮作为已经存在的存在者了。此时,这样的发问本身内嵌的思考范式本身已经预设了存在论上的一个朴素信仰——已经笃定了一个关于存在的立场。而哲学的切入并非如此。
更根本,更普遍,更深刻。
存在者层次上的优先地位:此在
需要落实到一个存在者作为切入存在问题的点:此在。
“这个存在者在它的存在中与这个存在本身发生关系”
要有这么一个存在者与存在的关系极其密切。但是我们自己就是人了。人为什么觉得自己才追问自身呢?
[这里姜宇辉对叔本华的批判和海德格尔是类似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姜宇辉不是很喜欢海德格尔,他近期很热衷于思辨实在论]
从人的角度发问,当然也不是说为什么把人作为存在者很特殊的位置。这里只是一个入手问题的切入角度,而不是说人类中心主义的。作为人,当然会从人的角度去追问。
我们已经作为此在在世存在,所以我们如此切入。
“此在总是从它生存来领会自己本身:总是从他本身的可能性 是它自身或者不是它自身来领会自己本身。”
人总是先体会到一种可能性:我总是可以怎样怎样(我能,我会,我必须,我应该)。此后,我们再领会到现实性。人追问自身的存在时,这意味着我们意识到自身的可能性。而不是说我就是什么什么。(我就是个垃圾,菜鸟......)
总是可以不是现在的样子,从现实性挣脱去把潜在呈现出来。人在追问时的,体现的对自身的可能性的体现。是之所以这么切入的原因。
人会自刀,但猫不会,猫只会被刀。它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根本的可能性。猫不会从可能性的角度考察。海豚好像是会自刀:但它是自保式的自刀,它触发了自己的自刀的规定性力量。而不是察觉到了自己的可能性。狗就算为了主人的自刀,也是因为自己保护头狼的本能,一种先天的规定性,而非洞察可能性的体现。主动打开的可能性和被打开的可能性也不是一码事。水獭能建造水坝和人建造水坝不是一码事。
在存在者状态上,人有一定的优先性。这个可能性不一定是莫名其妙抽风地说的,而是主动打开的,可以是自己领悟到自身在世存在下,打开自己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领会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体悟在世存在的领会。
不是说理解自己的身份,身份是现成的对人分门别类的方式,而在本真的层次下,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会破除身份。这里海德格尔切入的更为深刻。很多人会批判海德格尔有一种中心主义。
“在隐而不彰地领会着解释着存在这样的东西之际,此在由之出发的视野就是时间”
可能性的打开会直接回到关于时间性的问题,而在海德格尔那里先验自我的构造也总是回到时间上讨论。不谈时间性,以上的说法毫无根据,只是一种简单的领会罢了。这个领会是要有哲学的奠基的,这也就会涉及到时间性的问题。
“解构存在论历史的任务”
柏拉图那里,沉沦是要与之告别的。而在海德格尔那里,我们还是在世存在,只是把存在的被遮蔽的东西呈现出来,没有否定生活。生活总是沉沦与本真的。所以这样的去蔽是非常现象学的。在海德格尔这里没有生活之外的生活。生活包含本真,只是总是被遮蔽。
Da—Sein
我们在使用存在这个词时,往往是已经包含了存在者存在的信念。它是就在那里的
而在德语里:
1.表示地点
2.表示时间:这时,那时
3.表示情态:在这一情况下...那就....
包含时间与地点的意义。而在英语里更强调空间性。
存在的,发生的。此时,此地,此境,此事
邓斯各特:haecceitas:东西的“这个—现在—此处性”。用赤裸裸的个体性作为上帝的创造的奇迹。
海德格尔对其进行了一种新的挪用。
这个影响很大。
海德格尔以此把现象学带到了当时的历史的生活。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活的,活生生的。
海德格尔讲了很多活生生思想带入活生生的生存
《本体论讲义》
何为生存?
与自己的关系;及物动词;运作,而非事物现成的存在
从存在的事物转向发生的事件,从名词转向动词。“我存在”和“是我”是完全不同层次的话。
生存总是关乎于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生存总是关乎于自己,一种内在的本真的关系,一种对自己的邂逅与遭遇。反身动词。
现象学的方法
一种对胡塞尔的创造性的继承,毫无疑问的胡塞尔的《逻辑研究》的影响。
有时,读透比读多有用。不要虚荣地刷书量。
海德格尔发现胡塞尔很关键的一个缺陷在于:是观念的人,本质性的先天结构。
而海德格尔是搞活生生的人的生存。胡塞尔深入到人的否定性的规定性本质
现象
“就其自身显示自身者,公开者”
现象是本真地打开自身,敞开地本真地就其自身显示自己
“现相与假象以形形色色的方式奠基于现象”
现相是存在本真地打开自己的方式,向着谁打开,怎样被遮蔽着去打开,在什么情景打开。
存在如果真的永远遮蔽自己,那就无关现象了。找到一种道路回到自己。
现象涉及到自己如何显现自身。
现相与假象都是从现象派生而出的。
现相没那么真实直接,含混地呈现存在。而不是现象本真的呈现。它不是错的,而是说与存在隔着距离。
假象是遮蔽,扭曲,一种遮蔽的行为。通达不了存在本身。
一个是现象的削弱,一个是现象的遮蔽的扭曲。
存在先打开自己,然后才是显现。即使是假象,但好歹它先是打开了自身过的。
逻各斯
道路
言说
道理
往往是一种理论性的抽象性研究,但这里的逻各斯不是这个意思。
自然不是直接打开自身,而是迂回地回到存在本身
“有所展示”
我们往往遗忘了一些,遮蔽了一些,逻各斯恰恰就是被遮蔽的
“去蔽,揭示”
强调一种相关,一种回到存在本身的探问。此时存在本身与发问者发生了关系
“关系,相关”
面向事物本身意味着“让人从显现的东西本身那里如他自身所显现的那样来看他”
展示,描述
恰恰遗忘现象学首先与通常是未给予的,所以才需要现象学
现象学是此在的诠释学:存在的意义。
此在的诠释学就是一种现象学。不能说与胡塞尔方法有根本不同。
加达默尔的诠释学也是直接回到生命的体验上
存在与时间没写完,但写过。
康德的图型说与时间学说《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存在论基础以及思执的提法的中世纪存在论继承《尼采》
亚里士多德论时间也有写
存在与时间是续了的,该说的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