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科普视频才能受欢迎?

在很久以前我发过一篇文章讲述了我的创作历程(CV6795507)。一开始我做的视频来源主要来自油管,通过下载别人的视频然后剪辑加工成自己的视频,文案都复制维基百科。现在回看通过这种方式做出来的视频真的是可以用“粗制滥造”来形容,再加上AI配音,给观众一种妥妥的“营销号”的感觉。所以视频的点赞率十分低,只有1%左右。作为一个up,这是我创作生涯的第一个阶段:自娱自乐。后来我觉得做这样的视频实在没意思,于是我想从内容上改进,去深入挖掘关于系外行星方面一些从来没有人做过的内容。B站up地球鸽鸽做的视频,给我启发:可以通过spaceengine 这个游戏去录制一些画面,使我不再依赖于剪辑他人的视频。于是才有了BV1Hb4y1R7Sm、BV1G14y157as、BV1wc411J7Qd这几期视频,不然根本找不到与文案相匹配的画面。这标志着我的创作生涯来到了第二个阶段:做出更好的科普视频。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体的时代,做一个科普视频并不难,但要做一个内容准确、有趣、受观众欢迎的科普视频就十分困难。尤其是对于天文领域的科普。第一原因是科普天文,并不需要up本身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所以门槛很低,各种营销号满屏飞;第二个原因是天文在国内十分冷门,关注度十分低。这就导致在天文区出现了一个现象:up即使坐拥几十万粉丝,视频更新频率很快,但很多视频播放量只有区区几千。因为关于天文能引起普通人关注的话题实在是太少了。而我选做视频的话题就是地外生命,也就是最能引起普通人关注的外星人话题,只不过,在天文学上就是研究行星或卫星的宜居性。由于我本身不是科学家,不懂深奥的科学理论,只能去搜集科学家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而对于地外生命的研究,基本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搞,所以我每次做视频的文案都是从权威的科学网站或者论文里翻译过来,这就大大的加深了做一个视频的难度。没有做过up的人会认为做一个视频最难的部分是视频效果,其实,一个视频最难搞的部分是文案!并且文案决定你这个视频的受欢迎程度。我认为一个好的科普视频文案至少要具备三要素:第一就是硬核,你所讲述的知识要权威、要有依据,不能当科学发明家;第二就是通俗易懂,在一个娱乐至死、缺乏思考的时代,很少有观众会花精力去理解你视频中晦涩难懂的理论;第三就是有趣,它能吸引观众持续看下去。至于视频效果,那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其实在B站,哪怕你视频效果做的再烂也会有粉丝关注你,只是多少的问题。我做的文案主要差在通俗易懂和有趣性方面。要做到通俗易懂,首先你自己得花大量时间去弄懂你所科普的内容,而我本身水平有限,一些论文不一定看得懂,导致做视频写文案不能触类旁通,写出更有深度的内容;而要做到有趣,你需要真人出镜去讲解,退求其次也得是真人配音,而我本人不想出境,也不想配音,用ai配音就会让观众误以为你是营销号。所以做一个科普类区up最好能真人出镜讲解,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而做科普视频最好效果就是在真人的讲解下,通过可视化特效辅助观众理解视频的内容,比如影视飓风的这个视频BV13A41157Ry。
其实做一名up,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也没有那么容易。只要方法得当,人人都可以做到1万粉丝。但是想通过做自媒体来发财,比买彩票中大奖还难。B站是一个盛行白嫖文化的社区,这也许是B站年年亏损的原因之一。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观众连一个免费的赞和币都不想给,B站却想在这样的用户身上赚钱,岂不更难。所以在做B站视频,点赞率大于5%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底层up来说。我看过许多质量精美的视频点赞率都低于5%。只有当一个up通过高质量的视频积累了一定粉丝量时,每次发的视频的点赞率才会逐渐突破5%。所以,一键三连对于一个up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是up持续更新的动力。
对于我来说,目前创作生涯第二个阶段已经到了尽头,以这样制作模式顶死也就上万播放量,很难取得突破。不但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如果制作出的视频没有什么播放量,那么就意味着几个星期的投入就白费了。未来,我将尝试的创作方向是像melodysheep一样,用虚幻引擎去制作类似纪录片的科普视频,并希望视频画面保持90%源于自制,尽量减少引用他人视频画面的比例。这只是我目前的一个想法,我也不知道能否做出来。所以说BV1wc411J7Qd也许是我最后一个关于天文的自制视频。不过我会继续搬运和翻译油管上优秀的科普视频。最后,感谢一路陪伴和支持我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