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晚的多面看待(六)

【六】两个灵魂or镜像晚晴?
在此篇中,我直接抛出一个观点,顾晚爱情最吊诡的地方在于,晚晴这个角色的灵魂有两个。
虽然我在前几篇文中,用执念这样的理由来定义晚晴对铁手的感情,说她当年不懂什么是爱,认为她早先对顾惜朝是爱而不自知,但这说辞有多少把握,我心里回答99%。由于我是顾晚党,所以我绝不相信晚晴在当年不爱顾惜朝。除此之外,我下此论断的最大底气是晚晴的饰演者,她曾经写过一篇拍摄日志,说晚晴爱顾惜朝。
演员(包括编导在一定程度上)对角色的偏好,这就是我所言晚晴的第一个灵魂。
“惜朝,带我走吧,走上一万年。”这是饰演晚晴的演员,在演绎时意到此处,她自己动情地加入的,她的原话是:
“还记得那场晚晴跳悬崖之前对惜朝说过的那段话:'带我走吧,走上一万年。'那是本人自己加上去的台词,呵呵。导致在拍的时候,无论走戏还是正式,只要一讲这段话,我的心啊,真是醉了一次又一次。你体会到了那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情境吗。除了想晕倒之外,真的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太哀怨了。”
由此引申出一个问题:演员是根据剧本,丰富人物内涵,还是依凭着自己的心意,二次创设了人物的性格侧面。
这里我要说明一个前提,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晚晴在(当年—跳崖之前)对铁手的感情到底是什么,我现在也不知道,可能分析下去就知道了。为什么说这个呢,因为这是我作为一个顾晚党,很不愿意面对的困惑,在《顾晚的多面看待》几篇文的撰写中,我越来越感到不能局限于以往顾晚党的审美偏好去理解这对cp,我也不希望在多年后的今天,自己仍然有没能看明白的地方。
如前所述(见我之前的相关文章),该剧是男人戏,顾晚的爱情是为更好地塑造顾惜朝这一人物的正面形象,也是该剧的一大卖点。故而晚晴这一角色更具有意象化的内涵,她能够进入到这个故事里,就是为了爱顾惜朝的,她和铁手的感情过往,是为了烘托顾晚的爱情服务的,铁手的出现,向观众展现出晚晴大侠梦的具象化,加深了对原著人设改编的矛盾冲突性。
这是一个大前提,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晚晴的饰演者加入那段台词,没有什么问题,甚至可以说加得妙,非常出彩。演员的一个使命,应当就是让角色更加饱满鲜活,赋予ta灵魂。
这句话化自于大话西游,此言一出,百分百盖章了晚晴对顾惜朝的爱情。而且这个提议是剧组通过了的,也即是说,编导也认可了剧中晚晴对顾惜朝的爱,这里剧中有很多佐证,点得非常明白,比如傅宗书对小顾说的那句:“因为晚晴爱你,你也爱晚晴”。所以晚晴在跳崖这个节点之后,对顾惜朝的爱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在之前也被涵盖),从她能够给铁手下毒就看出来,她心里已经没有铁手。
但是,演员对角色感情的强烈倾向,很难不让人产生一个联想,在跳崖之前的情境中,是不是也带了这种明显的倾向,甚至是从编导到演员,都对顾惜朝有着一定的偏爱,所以才让傅晚晴那么爱顾惜朝的。是什么意思呢,一个事物不需要着重强调,一份感情不需要创作者对观众盖棺定论式地引导,好像生怕观众看不懂。比如“因为晚晴爱你,你也爱晚情”,我觉得这句是没必要的。制造人物情感矛盾冲突的是他们,担心观众受到影响,看歪了的也是他们。
最好的状态我可以给个建议,顾惜朝问傅宗书,为什么下令要他去杀晚晴。傅宗书并不言语,留白,然后给小顾一个神情的特写,一切尽在不言中。观众心中生出两种看法,一种是懂了,一种是懵逼。而剧中傅宗书直接给出了答案,观众就划为两类,一类是顾晚党喜大普奔,另一类是,认为晚晴爱铁手的,并不会因为一句话而改变。行文至此,我的态度是,允许两种观点的存在,无论剧作的原意(官配)多站顾晚的立场,应当赋予观众自由的观剧感受。不得不承认,对于认为晚晴爱铁手的人来说,他们有一定的理据,这本身是由剧作的冲突设计所导致的。
插花一谈,这里举另一部剧中的绿英cp为例,无数人说英男是爱绿袍的,包括演员也一再地强调。但是我观剧,始终不能确定,因为最后英男放着绿袍的尸体不管,跑了。我不敢说她是爱绿袍的,我不能百分百确定。有人说,这就是他们间相爱的方式,充满了痛苦和纠结,甚至还有人脑补,说英男之后肯定又回去给绿袍收了尸。但我要说的是,这是一种事后解读,你可以认为这是他们独特的相爱方式,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她不爱绿袍的证明。我看剧,我理解,我不需要跟着谁的解释走,如果剧是想要表达英男对绿袍的爱,那它应该动用一切表现手法在剧中去传达,而不是事后作说明。在剧中,我没有看出来,如果他们是那样的意思,那他们的表演,是有失败的,不是我说谁失败,是如果有人非要让每位观众都承认英男爱绿袍,那种按头式承认,那只能算是失败的。影视剧应当给观众留出感受空间,不能编故事的是你们,开一言堂的也是你们。
再举一个栗子,之前有个网友留言说,编故事,作者首先要将自己代入其中,我不能认同,因为我不是这样,一个故事里有那么多人物,作者更多时候是一种旁观者,这是我的个人观点。笔下角色活过来,才是创作的魅力所在,一旦ta们好似有生命,我笔力难及,我就会放ta们自由,我不是专业作家,讲故事当然可以有始无终,我宁愿ta们活在我的脑洞世界,也不想给ta们设置我自身的限制,ta们是我笔下的人物,但不是我,更像是一种抽象地假想,脑海的思绪片段我不用非去详述。但是演员不一样,专业的演员,必须呈献给观众明晰的角色形象,让剧本上的人物活过来。角色和现实人物的区别就在于,剧中角色有着强烈的行为动机,与情感执念,他们浑身都是矛盾冲突感,为了凸显戏剧效果而悲欢离合,怎能轻描淡写。
回到前面的话题,晚晴爱过铁手吗,她可能真的爱过这个人(哪怕我不愿承认)。但我认为铁手不是她前男友。
我们看一下晚晴的几个让我难以为之洗白,令顾晚党抓狂的痛点:

这个“长时间”,无疑是指,从她答应小顾的求婚之后,直到当下的一刻。在这段时间里,她和小顾已经有了私密的心绪交流,两人心意相通,她能够千里寻夫。但是她依然还忘不掉铁手。更可怕的是,她随身带着妇女怀孕妊娠的医术,准备和小顾生娃娃。就在遇到铁手这茬后不久,随即在小屋中,对顾惜朝有一番主动的表白:


小顾转了话题

晚晴锲而不舍



我不止怀疑晚晴爱铁手,我还怀疑小顾不爱晚晴(误),开个玩笑。
真的只是玩笑,顾惜朝是爱傅晚晴的。在剧中顾惜朝是因为太自卑(不圆房的原因之一,对他这种心理前后都有描写),他对晚晴说:“等我有朝一日实现出将入相之志,做出相配你的事业来,再和你行夫妻之实。到那时候,咱们俩花好月圆,琴瑟协和。”
这是他们成婚之夜,顾惜朝对晚晴许下的一个誓言,关于这个誓言是怎么来的,演员和观众可能都不能完全理解,我认为可以取导演的一段采访来试着解释:

感谢在具体拍摄中,没有把顾晚演成“完全单纯的男女吸引”,或是“夹在了很多功利色彩和目的性”。或者说,我并没有这样理解,也没有看出来掺杂什么功利的色彩,这个是由得观众自行体会的,我也不相信演员会把自己角色的爱情部分,演绎得非常带有目的性,这和我上一篇文章中,对演员的评价,也就是“庄生梦蝶”的意旨相违背。即使导演想那样拍摄,恐怕也很难做到,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反派喜欢给自己加心理戏,然后还特别入味,没人希望去演一个工具人。
再看这段采访的后半段说的有道理,誓言是顾惜朝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证明,换言之,圆房(指这份感情、得到晚晴的爱)是他的人生价值与追求之一,这是他的选择,也是他的生活态度。这就是另一个原因,把一个目标在眼前远远地放着,不去得到它,它就能一直激励你。至于是不是给自己设置障碍,那就见仁见智了。顾惜朝为何选择这种生活态度,很可能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这一路走来,想必小顾给自己设置过很多的目标,直到考中探花,却因为出身不好被除名,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他没有表现出来过,但却还是体现在了这个誓言中。他受到世人的怀疑和打击越大,越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证明自己值得,这是我个人所理解的,剧中他这个人物为什么具有特别强烈自我证明的渴望,不惜许下这样誓言。当然,这里存在bug,顾惜朝拒绝晚晴,一再表示暂不圆房,和他去主动追求晚晴,并向她求婚,是矛盾的、是刻意的。
不得不提,有人分析顾晚之间结交四年,才走到谈婚论嫁的地步。我的观点是,没有那么长,他两的感情经历是虚写,时间只是一种感觉,类似于“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是朦胧的、浪漫的。遇见就是遇见了,爱上就是爱上了。
因为严格来说的话,小顾不像是能够蹉跎四年的人,他过往辗转,颇“不安分”,急于出人头地。在与晚晴结识的日子里,必然会去做一些事情,我认为他的探花被革,很可能就是发生在这段时间,也就是说他来到京城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赴考,一个是投递他的《七略》(成书应在边关从军时)。如果是为赴考,以他窘迫的条件来说,不可能提前四年到京城,那都能赶上两轮了,至多是一年前。顾惜朝很可能是本届探花,然后被除名,否则以他的性格,一个往届(三年前)被革的探花,又怎么能有底气对傅宗书显摆呢,要封四品紫衣虎贲将。并且除名时,傅宗书肯定还不认识他。捋一下这个时间点:顾惜朝来到京城赴考—>结识并追求晚晴(可以看到他在靶场时意气风发,他对自己很有信心,才敢去追求心目中的女神)—>被革探花(他一定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沮丧,因为晚晴对他评价“视功名如粪土”,只有得到过又不在乎,才能这样形容,晚晴很可能陪他度过了那段艰难时光,但不会蹉跎数年,因为眼前的路已经走不通了,他迫切要考虑到自己的前途问题)—>入了傅宗书的眼—>娶到晚晴。所以我的观点是,顾晚相识至多一年,不到两年,这些都是一鼓作气经历下来的,他的探花就在当年或上一年被革,特别不甘。
小顾是不是真的视功名如粪土呢,他显然不是,“红衣羽郎将为六品武将,不能和探花相称,要封顾惜朝就封四品紫衣虎贲将!”平时越是不提这茬,越是在乎,他吞下了这种屈辱。这种大起大落,他为什么没崩溃,在宋代的环境中也可以理解,从制度上来说,他的出身是难以逾越的,他应该事先有一定的预料。
又要插花一谈,小顾在说这段话的时候,表情忧伤,像是已经知道了他们不会有那样的一天:

这里畅想美好的未来,却没有期待的兴奋,应当作何理解?晚晴的表情一样低落,是因为她想让顾惜朝忘掉那个暂不圆房的誓言:

顾惜朝像是从未想过这种道路,誓言能够说忘就忘吗?还真的可以,他对戚少商的誓言就如同放p。但他对晚晴的誓言是认真的,他从没想过放下,因为权力富贵,是他自己心底想要的东西,也可以说,那是他对自己的誓言。晚晴可以只要爱情,而小顾能不能只要爱情呢?这时他还并未思考,两者孰轻孰重。但是他神色出现了动摇,他不希望晚晴不高兴,因为在乎她,这也是结局的一个小小铺垫,就是顾惜朝最终明白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只有晚晴的爱,他们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类人,就是爱情高于抱负、重于理想的人。

类似这样的在乎,后面的情节中也有,比如晚晴问小顾为什么没有家,他安抚晚晴说,他们以后会有自己的孩子,可以理解为,他做出了承诺和(对誓言的)妥协。什么意思呢,顾惜朝看重暂不圆房的誓言,同时他一再对晚晴说,以后会和她有孩子的,每畅想一次,他就多一分动摇,后来都不敢面对晚晴了(出去醉酒那回),在练魔功之前,小顾下意识伸手抚晚晴的脸,差点情难自禁。(他这时候甚至以为晚晴是失忆+对他极度信任的状态,却还想对她下手)
晚晴和顾惜朝相处这么久,她难道看不懂他吗,当然不是,她一语中的:

顾惜朝说自己出身卑微,他心里有一个预设的家的梦想,想要给晚晴他认为好的那些东西。但对于那个誓言,小顾不快乐,大家都不快乐。顾惜朝不是不想和晚晴圆房,不是不爱她,他很想永远和她在一起。那他为什么是那副忧伤的表情呢。一方面因为他不快乐,另一方面,他必然是想到了什么。比如追杀戚少商任务的艰巨性,还比如铁手。
就在不久前,他跟在马车后面,亲眼目睹了晚晴和铁手的相遇。也就是上面的那段。他不怀疑晚晴对他的爱,但他又叒叕放大了自己的自卑。

看到晚晴和铁手同框的画面,简直不忍直视:

但还是站在雨地阴影中,委屈地怒视你们:

小顾是个怎样的人,他不止有大男人心态,还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人,他在感情中没有耍过性子,他有自己的判断和重视,全剧看下来,他一直在保护晚晴,没有伤害过她。顾惜朝在棋亭酒肆也说过:“不忍心伤害她一分一毫”(因为她很美,更是因为他爱她)。哪怕两人出现了感情危机,他都是一皱眉一闭眼,然后让这茬过去,没有纠结不放。为什么呢,他明白铁手是晚晴心中的一段过往,而铁手这个人已不在晚晴心中,他更确信晚晴对自己的爱,没必要嫉恨铁手。就在两人小屋争执又和好后,顾惜朝受到黄金鳞的刺激,还是决定继续执行任务(这里还没有到非要二选一的地步),同时带走了晚晴的书。
我们可以看下钟叔如何形容小顾对晚晴的感情:

图:《遥远彼方》访谈摘录
晚晴是顾惜朝的依靠,和最依恋的人,是很真挚的感情。小顾爱晚晴,毋庸置疑。除了一点我不太认同,小顾不是没有时间去想那么多负面的东西,而是他从始至终相信晚晴对他的付出和感情。这里以前我讲过,就不赘言。
再看回来,为什么同样是演员的盖棺定论,对晚晴爱谁的分歧却那么大,这肯定是有原因的:

为什么总是他,像英雄一样从天而降,救助她于困境之中。
这种让人念念不忘的感情,是不是爱情:


她有些不安,因为她主动问及铁手是否来办戚少商的案子,她担心小顾,同时对铁手无话可说,不自觉地狂炫起顾惜朝以缓解尴尬,只有讲到自己热爱的东西,人才会放松下来。是的,我认为晚晴这里不是为了面子,而是真的下意识想起聊到自己在乎的人,也就是她丈夫小顾。
然而,无法回避的是,晚晴的不安中还有一些紧张,这又是为什么呢。只能是因为她对铁手还有一些好感,没有完全地断绝。在理解晚晴这个人物时,一定会注意到她有些精分,她有两个灵魂,一个深爱顾惜朝,想要给他生孩子,维护小顾,为他死都可以,铁手就是个救命恩人;一个爱着顾惜朝,但难忘铁手,对过往那段情有所遗憾,和他重修旧好也可以,每当第二个灵魂出现,“爱顾惜朝”这个世界观规条就将之瞬间切换回来,有时候的过渡甚至有些生硬(比如在安顺客栈,晚晴突然变脸说,“那你还是先杀他吧”,想送走铁手)。当然这两个灵魂到跳崖之后就统一了,因为在这里顾晚的爱情高度到达了极点,第二种灵魂不再有任何生存的余地(即使想写,也编不下去了,那是不符合逻辑的)。编导偏向于小顾,演员也倾向于爱顾惜朝,但是从剧情所见,的确是有第二种灵魂存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晚晴得知小顾收到了傅宗书杀她的密令,在三乱牺牲性命的掩护下出逃,对小顾失望且寒心,危急时刻,她立刻想到了去铁手那,拿着三片柳叶,找到了铁手并对他说:



铁手没有拒绝她,没有对她说你已经嫁人了顾夫人,这是唱哪出啊。而是说,我不能答应你,我有任务在身,要去京城追捕戚少商,虽然你的请求并没什么问题,对她的情意心领神会,对两人的感情并未否定:

这就很有意思了。即使晚晴几秒钟之后听到了傅宗书要杀顾惜朝的消息,随即选择离开,回到小顾身边,也不能否认,她跑去找铁手,想和他重修旧好这一出。
特别是这一句问话:

“你能不去吗?”
是不是很耳熟,还记得在小屋时,晚晴对小顾的问话吗:


这里我就要引出第二个观点:镜像晚晴。
晚晴害怕有着豺狼心肠的小顾,但即便如此,她还是放不下,不能看着顾惜朝死。如果铁手在这时候答应了她,她会作何选择?世界观就会分为两条支线,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了,在晚晴答应小顾的求婚之前,曾去找过铁手,铁手对她视而不见,她才死心。我说过这里是一个bug,也就是说,每当世界观发生分支选项时,情节就会存在类似的bug。
安顺客栈的分歧还不是在晚晴所讲到曾经去找铁手这档事,而是她当下说的这句:


“今日”是指铁手在性命攸关之际,终于正视自己的感情,对晚晴告白,“这些日子以来,我一天也没有忘记过你”。晚晴闻言登时泪流满面,这里看动态视频可以清楚看出,她很长一段时间里想听到的正是铁手这句话,听到他对自己感情的承认,万万没想到他现在说出来了,晚晴难掩震撼,这里的动容应不亚于“我的心啊,真是醉了”那种程度。

“当初”是指铁手一再拒绝晚晴,没有践行向她提亲的诺言。“别人”是指小顾,注意这是她第一次在(对旁人的)叙述中将顾惜朝划到“别人”的范围。
看小顾的表情:

这句话对他杀伤力特别大,要不然也不会在这一句给他切一个特写,毕竟晚晴后面还有话没说完。
晚晴流着泪说这话细品,是不是有些遗憾之感,言下之意,你怎么不早说,现在说还有什么用呢,我已经嫁人了啊。眼泪不停地流,她甚至背过身去,不敢直视铁手,不是对他还有情是什么。但下一刻,第一种灵魂就回来了,我不认为晚晴要他们先杀了铁手,是预判到敌人的预判(虽然这里她有一个松了口气的表情),她就是在想到小顾后,切换了回来。因为小顾冲破夹墙救她,她的神情欣喜若狂,飞扑上前:

她扑得太快,我截不到静态的图片,再次尝试一下

人都跑了,字还在:

不止小顾,连我都无语了

小顾内心OS:这个女人。

不要问我她方才的眼泪到哪去了,注意到在她说先杀铁手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就没有了。铁手迟来的表白,对她的震撼,也就那么一哈子。
晚晴对铁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认为晚晴当年对铁手的感情,与她现在对顾惜朝的感情,是一样的真,很可能一样是爱情,可以理解为两条支线。但是它们发生了重合(增添趣味的修罗场),怎么选,留待观众去看待。这就导致了观众有两种观剧倾向,剧本身走的是“顾惜朝线”,也能够交代清楚晚晴的情感逻辑,让晚晴的灵魂归一。但是可以设想,如果走“铁手线”,是不是也有这种可能,的确存在这种未经证实的可能性。我之前做过分析,如果晚晴和铁手走到一起,二人性格恐怕不那么合拍,也许相爱都难,但终归也只是我的一面之词,这些困难不见得真无法克服,我不能说百分百那就是条死路,愿意走那条路的人才会知道走下去是什么。
如果从支线(有所区别的两个灵魂)角度去理解的话,那认为晚晴爱铁手,或者说晚晴曾经爱过铁手,理据在此,但也仅此而已。这是由于,第二个灵魂是由编导所刻意营造,再由部分观众脑补而成的另一条感情线。我觉得一部剧,它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谁爱谁),不是制作者说的算的,而是剧作+观众,共同创生的,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作为顾晚党,我以前很看不惯不同的观点,那些认为晚晴爱铁手的人,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冥顽不灵的人,明明晚晴爱的是顾惜朝呀。但我如今的想法有改变,对于持不同观点的人,我(可能)会更加包容一些,因为那是一个对影视剧反馈,正常的范畴。虽然这个可能性只存在于他们的脑洞中,而不在现实里。
不久前有朋友问我,晚晴有没有可能不回归(意象化),将理想照进现实呢?这就是涉及到我下面要说的,也就是“镜像晚晴”这个概念。
晚晴遇到铁手,我就不截图了,此处让人印象深刻的滤镜使用,不单纯是回忆的作用,应当是有所指的,因为时间离得非常近,就在上一刻和下一刻,晚晴看起来甚至都没有移动过位置,刹那间闪光切换现实与幻想。从铁手后来找晚晴来看,这并不是幻想,那为什么要营造出这种梦幻的情境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世上没有相同的人生,或相同的命运线,即便是一样的名为爱情,也不一定会是一样的过程,一样的结果,一样的刻骨铭心。
什么是理想(意象化),什么是现实。放在剧中,“镜像晚晴”是晚晴的心灵之境,爱上小顾是她的生活选择(义无反顾)。放在剧外,庄生梦蝶是一种唯美演绎,飞蛾扑火或者说戏子无情(知道何为有情,才知道何为无情),是一种惨烈的现实。若问怎么照进现实,取决于是否愿意求得一个杯具,这世间有人天生就是杯具控,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可以说是赤子之心,求仁得仁。
镜像晚晴(不是从两个灵魂理解,而是从虚实相生理解),折射的是她这个人物存在的意义,也就是她的本质是指向爱情,为爱而生。这是她的创作“基点”,晚晴的性格构建离不开这个基础。顾晚的爱情之所以刻骨铭心,是因为他们走出了一条生死不弃的道路。晚晴的基点人设不会改,但她的性格在爱顾惜朝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获得了成长,在意识到想象与现实的差距、看清了眼前人之后,她开始认真思考,到底爱不爱这人,什么是爱,怎样去爱。这些问题,我前面几篇文章里已经讲到过。
她对铁手的问询,实际上就是对小顾的问询,这里是通过“梦境”,达到重复强调的效果。她一直追问的那个人,在乎的人,其实是顾惜朝,哪怕她问其他人相同的问题,她想要得到的也只是那一个人给她的回答,即便是让她失望的回答。晚晴是为爱而生,为顾惜朝而死。
她会为铁手死吗,她不会。早在世界线还没出现第一个分支(答应小顾求婚)之前,晚晴就笑着和顾惜朝去看花灯、互诉心事,都和人家谈婚论嫁了。这算什么真爱(和铁手),这是脑门一时发热,估计靶场求死这种事,她只做过一次,那是在兴头上,过去了就觉得不值得。之前我说过,算不上是前男友,晚晴根本都不很了解铁手这人,只是对他的秉性有些了解,否则她不会不明白铁手为什么失约。铁手并不是一个对爱情那么有勇气的人,在铁手看来爱情是可以被放弃的东西,他和戚少商是一个思路,那是大侠的思路。
晚晴因为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强求一个看起来贴合她爱情理想的人去娶她,和一哭二闹三上吊没区别,她还有力气扇无辜路人顾惜朝一巴掌,说明她心里实际上是有气的,她万万没想到铁手关键时刻竟然掉链子,还拒绝她。我甚至觉得她能够想得到,在京城傅宗书和黄金鳞会派人人保护她,大家会由得她任性,她从小就是被这样呵护长大的。晚晴为了救顾惜朝,后两次寻死,那才是来真的。
也就是说,觉得有违和感的情节bug,是作为一种镜像表达来理解。晚晴和铁手的过往,实际上是为烘托顾晚爱情服务的,铁手的形象,是为了在晚晴心中与顾惜朝形成鲜明对比的。这样一个和她原本想象背道而驰的人,却仍是那么爱他,突显了顾晚爱情的至真至纯。这是剧的一大卖点,也是创作者的灵感源泉,无论是写,还是演,或是导,都会很过瘾。
晚晴并非是难忘铁手(镜像虚写,她这一人物的意象化,不止表现在她和铁手的过往,还有很多,比如化蝶、入梦),而是意指顾惜朝(由虚入实)。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现在我根本不用假设,如果晚晴在答应小顾求婚前,将小顾抛弃,晚晴会后悔吗?在晚晴以为顾惜朝要杀自己,惊惧害怕伤心的时候去找铁手,如何铁手答应了和她在一起,她会转变心意吗,顾惜朝又会如何呢?这些都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如果发生了,那只能算是同人创作。
我可以给出一个证明,在晚晴和铁手马车重遇那里,顾惜朝一直在跟着他们,不要忘了他就站在不远处。在晚晴和铁手道别后,他还是跟在她后面,没有露面,可一见她有危险,就出来保护她了,哪怕晚晴只是被一块石头绊倒。你们觉得小顾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会丢下晚晴,晚晴也不会舍弃他:

总结一下,我所言“两个灵魂”指对于晚晴爱铁手的观点,有存在的合理性,也是部分观剧者的自由,应予包容。而“镜像晚晴”是指,晚晴爱情的指向始终会是小顾。打个比方,像是一个虚假的HE(晚晴如果和铁手在一起,她应该不会死)和真实的BE(她不会选择铁手),如何选择各人有自己的倾向,但故事的真结局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