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姬系-六路神枪体系(一)谱序、神枪总论

2023-08-17 22:24 作者:滇锯人  | 我要投稿

谱序

常思古之圣王,文以安邦,武以定国,有文事必有武备。文武之道,固并行而不相悖者也。是以孔门有颜子,必有子路;武王有周公,必有太公。昔太公佐武王吊民伐罪,而枪棒兴焉。

幸吾祖生于清初,好驰马习枪棒,经师百余人而未得其真。又遍求遐方,得奉教于郑师字纯阳,授此枪棒,遂洗心涤虑,竭力研习学,始也识其大旨,继也悟其精微,豁然贯通,相为一体。

(后面没有效信息,略。。。)


注:枪法内容基本都是姬系的,又和郑氏传下的枪法相似度很高,同时又叫神枪;神枪是很多姬公弟子对姬公传下枪法的称呼,再看到经典的有文事必有武备,以及郑氏姓名,可以判断说就是姬系的枪法。

但比较独特的是,这个体系基本上不用郑系的命名方式,八成的名词都是自有的。不过好在虽然部分技法有谜语,但大部分都是说清楚了的。

总体技术还是比较多的,目录写了50个环节。

除了目录以外,还有六路歌诀,和一个总歌,但里面的内容说实话后面书里都提到了,没必要收录。


神枪总论

三大纲领:身法、手法、步法

一要身法耸直,腿要下屈,足要丁步,两膀侧正,胸脯填出。双手拧枪,以头扭于左肩之上,全要膀转身摇,一踊而入。最忌撅臀凹腰,横肩舒背,不成身法,恐其有失。

第二要手法,有阴手,有阳手,有掁手,有劈手,有逼手,有卷手。

手背在上为阴手,手背在下为阳手。

枪在后圈,掁手而进;在前圈,劈手而进。

进枪需逼住他人之枪,方可进。如逼不住,不可轻进,此逼手也。

他人之枪,前圈来得甚急,欲退不可,欲进不能,只用前手向后一卷,便自无妨,故名卷手。

第三要步法,有丁步,有顺步,有拗步,有偷步,有缠步,有摩膝步,有点地步。

丁步者,前脚竖立,后脚横立,形如丁字也。

顺步者,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步为一顺,即顺步也。

拗步者,右脚上一步。

偷步者,如右脚在左脚之前,退在左脚之后。

缠步者,如身向西行,右脚在左脚之后,回身不及。倒步向东,将身一扭一缠而回,右脚便在左脚之前。

摩膝步者,如拗步相似,但步小脚悬。脚尖点地,身腿下蹲,左膝顶靠右膝,如相摩一般。

点地步者,顺步,拗步,俱要俱要腿悬,脚尖点地。

凡进枪,顺步、拗步、摩膝步、点地步俱不可少。若不精演此步,如何进枪?偷步、缠步,亦要熟演,进之时用即好使。

收枪手法

凡进枪将入人怀,需要将枪向后一捋,前手把定枪裤,后手把定枪杆,方可入人之怀。不然枪尖顶住,如何入人之怀也?


注:这一段虽然叫总论,但有些内容不太算总结性的也给放这了,不知道是不是有散佚。

前圈是大门,后圈是小门。

手法本质只有一阴一阳,逼枪本质不是手法,而是强调要能控制对方的枪再攻击。还有一个救大门的应急方法:对方从大门进攻我无法后退时,前手变阳手(参照后文,即“卷”)来防守。后文会提到具体技术,是笃定了对方会刺我喉咙才有的防守方式。

顺步就是前脚进,后脚退。

拗步就是后脚迈过前脚一整步。

偷步这句看起来有语病,但其实真如描述所言;是后脚(右脚),由后方偷步跨在自己左脚外侧。

缠步是转身的步法,假如我要转向左侧,此时直接以后脚为轴(右脚)旋转,转身之后,左脚会在右脚后方。

摩膝步是特殊的拗步,用来在低位蹲身进攻。

最后一个收枪手法,就是闯鸿门,不知道为啥会放在这,可能是散佚的原因。












姬系-六路神枪体系(一)谱序、神枪总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