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物理与人类生活》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光从太阳到达地球所需的时间大约为
A:8秒钟
B:8分钟
C:8小时
D:不需要时间,瞬间到达
正确答案:8分钟
2、下列关于学习物理学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学习物理不仅可以了解自然规律,还可以指导人的科学活动
B:物理学纯粹是理论研究,与日常生活无关
C:只有物理专业的人才需要学物理,其它人学习物理毫无意义
D:学好物理学,就可以掌握世界的全部规律,不需要再学其它学科
正确答案:学习物理不仅可以了解自然规律,还可以指导人的科学活动
3、下列物理学分支学科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A:力学
B:热学
C:电磁学
D:相对论
正确答案:力学
4、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力学的研究范畴?
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B:水分解为氢和氧
C:行星绕太阳运动
D:手机收发信号
正确答案:行星绕太阳运动
5、浮力定律是谁发现的?
A:牛顿
B:伽利略
C:阿基米德
D: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阿基米德
6、《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作者是
A:牛顿
B:伽利略
C:哈密顿
D:拉格朗日
正确答案:牛顿
7、麦克斯韦是哪个国家的物理学家?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正确答案:英国
8、下列哪个定律不属于电磁学的基本原理?
A:查理定律
B:库仑定律
C:欧姆定律
D:安培定律
正确答案:查理定律
9、光的衍射现象说明了
A:光具有波动性
B:光具有量子性
C:光具有偏振性
D:光的波长很小
正确答案:光具有波动性
10、十九世纪末微观物理的三大发现是
A:以太、黑体辐射、放射性
B:以太、电子、放射性
C:伦琴射线、电子、黑体辐射
D:伦琴射线、电子、放射性
正确答案:伦琴射线、电子、放射性
第二章
1、在地球上发射人造卫星,使卫星能围绕地球运动的最小速度是
A:第一宇宙速度
B:第二宇宙速度
C:第三宇宙速度
D:光速
正确答案:第一宇宙速度
2、地球上的物体若要脱离地球引力,其初速度应不小于
A:第一宇宙速度
B:第二宇宙速度
C:第三宇宙速度
D:光速
正确答案:第二宇宙速度
3、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依靠向外喷射物质进行变轨,是利用了哪个力学定律?
A:万有引力定律
B:质量守恒定律
C:动量守恒定律
D:落体定律
正确答案:动量守恒定律
4、下列哪一现象是由于参考系的加速平动引起的?
A:香蕉球
B:超重和失重
C:台风的形成
D:地球上物体的表观重力不等于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
正确答案:超重和失重
5、下列哪一现象是由于参考系的匀角速转动引起的?
A:潮涨潮落
B:超重和失重
C:刹车时车上站着的人不由自主地向前倾
D:地球上物体的表观重力不等于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
正确答案:地球上物体的表观重力不等于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
6、下列哪一实验证实了科里奥利力的存在?
A:厄缶实验
B:傅科摆实验
C:比萨斜塔实验
D:多普勒效应实验
正确答案:傅科摆实验
7、飞机、轮船上的导航仪主要利用了下面哪一力学原理?
A:动量守恒定律
B:万有引力定律
C:角动量守恒定律
D:机械能守恒定律
正确答案:角动量守恒定律
8、尽管有空气阻力,子弹从枪膛射出后仍能以稳定的直线轨迹前进,其主要原因是
A:子弹速度很快,以至空气阻力的作用微小到可忽略
B:子弹的设计形状使空气阻力刚好作用在它的质心上,以至不产生力矩
C:枪膛中的螺旋状沟槽(来复线)使子弹具有绕自身对称轴高速旋转的角动量
D:子弹实际上是边翻转边前进的,只是运动太快以至眼睛看不出来它的翻转
正确答案:枪膛中的螺旋状沟槽(来复线)使子弹具有绕自身对称轴高速旋转的角动量
9、定轴转动的物体的转动惯量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物体的质量
B:转轴的位置
C:物体质心平动速度
D:物体转动角速度
E:物体质量相对转轴的分布
正确答案:物体的质量,转轴的位置,物体质量相对转轴的分布
10、根据流体力学的伯努利方程可以得到如下推论
A:流体中流速较大的地方压强较小
B:流体中流速较大的地方压强较大
C:流体中流速较小的地方压强较小
D:流体中流速较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正确答案:流体中流速较大的地方压强较小,流体中流速较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第三章
1、下列哪种温标不属于与测温物质无关的理想温标?
A:摄氏温标
B:国际温标
C:热力学温标
D:理想气体温标
正确答案:A
2、下列关于温度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范围是36~37.2摄氏度
B:自然界存在的最低温度是1开尔文左右
C:原子弹爆炸的温度约为百万摄氏度
D:目前实验室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是pK数量级
正确答案:C
3、下列叙述不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是
A: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B:只要是符合能量守恒的功能转换过程就一定能实现
C: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D: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其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正确答案:B
4、关于水在0~4摄氏度之间出现的“热缩冷胀”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违反现有的物理理论,是难以解释的
B:在这一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降低
C:在这一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热运动速度变慢
D:水的这一反常性质对江河湖泊中动植物的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D
5、关于气体中的输运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输运过程的发生必须有宏观外力的作用
B:输运过程的微观机制是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C:输运过程中会表现出粘性、热传导和扩散的性质
D:当气体的某种物理量的宏观分布不均匀时就发生输运过程
正确答案:C
6、天空中的云阶、岩石的花纹、松花蛋中的松花这些现象都属于
A:凝结现象
B:毛细现象
C:自组织现象
D:热缩冷胀现象
正确答案:C
7、地球大气层的上层温度约为摄氏零下二十度,而地表温度约摄氏零上十五度,维持这一温度差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存在的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水和二氧化碳
正确答案:D
8、用毛笔蘸墨汁、植物的根从土壤吸收水分,这些过程都是利用了液体的
A:凝结现象
B:毛细现象
C:自组织现象
D:热缩冷胀现象
正确答案:B
9、关于沸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需要很高的温度才会发生沸腾现象
B:如果液体中完全不存在气泡,就不会发生沸腾现象
C:沸点温度取决于液体自身的性质,与外界压强无关
D:在高山上食物不易煮熟,是因为高山上温度低,食物吸收的热量不够
正确答案:B
10、关于大气中的PM2.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PM2.5会造成大气污染
B:PM2.5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C:PM2.5会进入人的上呼吸道,引发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
D:自然界本来不存在PM2.5,目前的PM2.5都是由于人类燃烧燃料造成的
正确答案:ABC
第四章
1、一个氮原子的大小约为
A:1至0.3毫米
B:1至0.3微米
C:1至0.3纳米
D:1至0.3皮米
正确答案:0.1~0.3纳米
2、关于地球上空的臭氧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O3)分子很稳定,一经产生就不易消失
B:臭氧层是由于长波紫外线照射大气层中的氧气(O2)分子而产生的
C:臭氧层分布在离地表约50至1000公里的高度
D:环境中含有少量的的臭氧可使人感到清爽,但过量的臭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正确答案:D
3、关于下雨时的雷鸣闪电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空中产生的电荷与地面电荷的性质不同
由于篇幅有限,完整版可移步公号免费下载,见个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