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语教育学及语言学 | 第二十回:交流的方式
交流的方式
Ladys and 乡亲们,又到了你们头发稀少的邓老师的日教知识分享时间!
话不多说,说多了掉发,让我们开始。

日常生活中表达交流的方式有很多,像是通过最直接的声音传递语言、文字表达,或在描述某些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事物时(若语言能力没达到这个高度,尚未掌握某种表达时),加入的“手舞足蹈”等非语言行为等等。比如想用日语说出“榴莲”一词时却不会直接表达, 则可以借助表现出臭、硬的、圆的等非语言行为来表达。

那么,正如上文所描述的那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想要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时,就会有将想传达的信息明确化并语言化(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做法,也会有不将互相传递的信息语言化(非语言行为)的做法。这样的信息传递被称为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スタイル。
在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スタイル当中,根据人们的语言环境,交流的类型大体可分为两种:
高コンテクスト(高文脉)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
及
低コンテクスト(低文脉)コミュニーション
前者指不将语言明确化表现出来,而是根据情报所在的环境、状况等非语言要素进行表达,或也可以认为是更多依存或依赖于此的表达。若从微观角度解释,即在场的语言行为不足以完全进行表达时,则需要借助肢体语言表达,如前文提到的“榴莲”、日常指路等等。而若通过宏观日语学习者的例子来分析这一环境的话,这类环境则更多表现为目标语言环境,也就是学习者所处的日本这一国度的自然环境。在该环境中即使日语不够全面也可以通过非语言行为传达给对方,让对方很快理解自己的意图。

如:伸出手指指手腕表示在询问时间

跑到药店捂着肚子是在表达肚子疼

双腿快速原地踏步弯着腰可以传递出想上洗手间
另一方面,对于低语言环境来说,基本上所有的信息传递都需要通过明确的用语表达。在这一环境下表达出来的事物,是与身边环境、情况不相关的非现场内容,若语言不够明确,则会传递出很多不明确的内容,导致交流闭塞,或出现更多的交流问题。
对于高语言环境来说,传递的内容更加注重已有的、相互理解的知识及表现,对于表达内容是否采用了更准确的语言并不十分注意,这种形式的语言模式也叫做制限コード;而低语言环境中,所有的内容都必须准确精密地通过语言传递出去,因此也称为精密コード。

可是,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来讲,将需要传达的内容以准确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才是最主流、最有效的手段。这同时也验证了索绪尔对语言构造研究的观点,即从声音的角度出发(第一期知识可以回顾)。换言之,相较于非语言行动,日常表达中的语言行动的比重显然要更大一些,因此我们也将顺着这一思路去探索语言学的相关内容。
那么下一期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以语言交流中的声音及其本质为研究对象的パラ言語学吧。
拜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