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拉洛姆联合帝国海军 G-15 “涅列托夫”级战列舰



简介

1930年,为和日益膨胀的斯特兰海军对抗,拉洛姆海军决定进入第二批次的海军建造计划。其中包含八艘新型战列舰与若干其它舰艇。
但此时,战列舰的主体位置似乎正在被新兴的航母派不断动摇着。随着战斗机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航母这一战斗武器也在不断地被海军部赋予更多的重视,于是新一轮的造舰计划中多出了三艘航空母舰。正是从原有的战列舰建造行列里扣除的。
原本计划的八艘战列舰被削减至五艘,为弥补数量的不足,海军部将战列舰的计划吨位从45000吨提升至55000吨。装备9或10门新型415mm舰炮,航速不得低于27节。设计部于1931年给出了三套方案。方案一为前后四座炮塔呈3223式布局,方案二为前二后一的424式布局,方案三则为前二后一的333式布局。由于一号方案会明显增重,二号方案的四连装炮塔在当时被认为技术难度过大。因此海军部选择了较为保守的三号方案。命名为近代著名海军中将之名——涅列托夫。
涅列托夫级标准排水量达到五万五千余吨,满载排水量达到六万三千余吨,已经超过了之前最大排水量的巴尔霍普级战列舰。在防护方面,涅列托夫装甲总重量达到22050吨,成为当时在夏拉维克级战列舰造出之前,拉洛姆海军防护能力最强的战列舰。其主装甲带最厚达到410毫米,其弹药库装甲为370毫米。涅列托夫级的水平防护由三层甲板构成,厚度分别为20毫米,160毫米与40毫米。指挥塔装甲厚度为400毫米。水下防护方面,涅列托夫级采用四层水密隔舱结构,为战舰提供了较强的水下防御水平,被认为能够承受660公斤的TNT水下爆炸。
动力方面,由于国内汽轮机无法达到涅列托夫所需要的动力,拉洛姆准备花高价向斯特兰同盟进口汽轮机,但遭到拒绝。随后向烨瑟莫帝国的劳格拉德动力公司采购,在进行两轮谈判后,对方给出了让拉洛姆接受的价格。引进了其八座DF-30R型燃油锅炉。并且拉洛姆于1933年对其进行了成功的仿制。新型燃油锅炉可使涅列托夫达到29节的最高航速。涅列托夫的烟囱带有排烟罩,可有效避免烟熏舰桥的情况发生。
火力方面,涅列托夫级安装了最新型的415mm/44.5倍径的DL/93型舰炮,炮塔弹药基数308发,独立俯仰,固定为+5度实施装填,发射1380吨的穿甲弹与半穿甲弹,射速为2.4发/分。副炮组方面,涅列托夫级采用了巴尔霍普级战列舰同样的130mmN-90型舰炮,炮塔总计八座,共计16门,可发射半穿甲弹,高爆弹与延迟引信对空弹。对空方面,涅列托夫安装了17门40mm双联装高炮,共计34门,同时安装了若干25毫米机关炮作为近距对空火力。
设备方面,涅列托夫安装了两座KN-22型主炮射击指挥仪与两座J-4型副炮射击指挥仪,其三座主炮炮塔内也有内置测距仪。防空方面则安装了两座由“斯普拉金”式对空射击指挥仪改进而来的C1式测距仪,其带有新式对空火控雷达。对海雷达方面,涅列托夫级在后桅杆顶部安装了新式C-21V型探测雷达。而这些雷达的测量数据则会发送至涅列托夫级的指挥室中,由V3型火控计算机进行计算,同时也有VH2型对空火控计算机进行对空计算。
涅列托夫级于1934年定型,最终造价为1930万里克,比前任巴尔霍普级便宜了不少。海军部将五艘的空位全部给了涅列托夫,分别命名为涅列托夫,普廖尔,赛扎,格诺尔基与苏加洛夫号。其均在1935年下水,在1938~1939年服役。在太平洋战争中,总共有三艘被斯特兰海军击沉。

但格诺尔基号的经历可谓传奇,格诺尔基在被斯特兰海军击沉后,坐沉在了岛礁的浅海海域,由于舰体较为完好,仅有水下受损,斯特兰海军将其进行打捞,在拖回本国造船厂进行维修后将其作为核试验的靶舰。在1945年的核试验中,格诺尔基号并没有被完全击沉,而是舰艉处沉于水面下,舰艏部分仍然坚挺的浮在水上,斯特兰准备次日对其进行击沉,但在当晚,核试验海域遭遇风暴,格诺尔基号被风浪卷至太平洋西南部的一座中型岛屿上,直到1957年才被里沙共和国的渔民发现,此时的格诺尔基号早已锈迹斑斑,舰体被藤蔓植物缠绕着,拉洛姆联邦知晓后对其展开了重建工作,意在利用战舰打造一座旅游岛屿。在里沙与拉联的共同努力下,该岛重新命名为“格诺尔基”岛,而格诺尔基号则被拉联进行了全面的修复,修理队将其更换了新的装甲或其他填充物,并刷上了一层洁白的舰漆,舰体修复完毕后,拉联还在其旁边修建了一个小小的“格诺尔基”纪念馆。1960年,该岛向全世界开放,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格诺尔基岛终年炎热,尽管岛上有不少的避暑设施,但人们也总会前去格诺尔基号旁边的沙滩上游玩,因为格诺尔基号那庞大的身躯总能在沙滩上开辟一大片阴影地。不论人民在她的阴影下避暑,还是夜晚在她的旁边点燃篝火,共赏夜色,这位“女岛主”仿佛都在热情地款待前来“做客”的人们。

而涅列托夫级唯二的“幸运儿”苏加洛夫号在革命后一直在拉联海军服役至1960年,1963年,政府将其拖曳至城市赛拉西斯克作为海军博物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