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太原科大孙秀文:失眠不单纯是“睡不着”,长期失眠需警惕抑郁焦虑情绪

2022-09-07 09:59 作者:心理知识接触  | 我要投稿


孙秀文

孙秀文

30年临床诊疗经验

  个人简介

  太原科大失眠抑郁专科特聘专家孙秀文,曾任职于北京武警总队医院,并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专注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研究与治疗工作30余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曾在《中华医学会杂志》,黑龙江省医学会《临床内科医学杂志》发表多篇毕业论文,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战经验。擅长运用内科诊疗技术与精神、心理诊疗技术相结合。对治疗失眠症、头痛、头晕、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强迫症、恐惧症、多动症、抽动症等神经疾病,及精神科各类疑难杂症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

  擅长领域

  擅长各类精神心理疾病如失眠症、头痛、头晕、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强迫症、恐惧症、多动症、抽动症等神经疾病。具有丰富的精神障碍类疾病治疗和康复经验。

  睡眠与健康息息相关,失眠是人们最为人们熟知和常见的睡眠障碍,会对身体产生广泛伤害。如果长期持续性地失眠,并且影响到白天的正常工作、生活,同时伴有长时间的低落、消极、烦躁等情绪,就要警惕抑郁、焦虑问题。

  失眠不单纯是“睡不着”而已

  失眠简单概括起来就是睡不着、睡不够、睡不好。在正常情况下,人们通常在半小时之内入睡,失眠的人可能辗转一两个小时都无法进入梦乡。睡不着是人们对失眠的第一感觉。

  在现代社会,一般应该保持在6—8小时的睡眠时间。睡不好表现为睡得浅、醒得早、醒的次数多,没有真正睡得深沉的感觉。这种情况往往与焦虑有关系,处于焦虑状态的人,很难进入深度睡眠。而醒得早/睡眠时间短,多数与抑郁情绪有关。 

  失眠患者要同时警惕焦虑抑郁问题

  日常生活中,焦虑、抑郁和失眠很容易被混淆,但它们之间不完全一样。

  失眠患者的主观体验是睡眠问题,例如难以入睡、睡眠质量不好或者睡眠时间不够等;

  焦虑患者的问题是不安定性,他们会出现担心、恐惧、烦燥、易怒等症状;

  而抑郁患者工作没有精力、心情不再波动,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没有动力。

  焦虑、抑郁、失眠经常相伴,这三个症状可能会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

  很多抑郁焦虑的患者经常不自知,他们只是觉得心情不好,或遇到挫折情绪不好,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其实,一些人遇到事情或挫折以后,短暂的情绪不好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这种情绪长时间持续下去就要引起注意,这是判断的关键。另外,对家庭生活、工作、学习是否造成影响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遇到一些问题不开心、很烦燥,但能够自我调节,平心静气地工作,照常生活,这就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做不到,上班和人吵架,回家和家人吵架,不愿意理人家,不交往,这种情况就需要警惕。

  在失眠的治疗上,抑郁焦虑的问题也很容易被忽视。医生在诊断的时候都会和患者仔细沟通,询问患者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和其他人的交往关系,来详细诊断患者的情况,诊断患者是单纯的失眠,还是与抑郁焦虑情绪有关。


太原科大孙秀文:失眠不单纯是“睡不着”,长期失眠需警惕抑郁焦虑情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