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底板,套胶与激波(世界首创)

全世界首先用激波去理解乒乓球底板的,可能我是首创。据我所知,国外也没人去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什么是激波,气体、液体和固体介质中应力(或压强)、密度和温度在波阵面上发生突跃变化的压缩波,又称冲击波。在超声速流动、爆炸等过程中都会出现激波。爆炸时形成的激波又称爆炸波。水管中阀门突然关闭形成的波也是一种激波。在固体介质中,强烈的冲击作用会形成激波(见固体中的激波),在等离子体中也会形成激波。
“在固体介质中,强烈的冲击作用会形成激波(见固体中的激波),在等离子体中也会形成激波。”乒乓球和底板,还有套胶都是固体,乒乓球对底板的冲击按照激波理论去理解。通过激波理论,我们就可以解释几乎所有的关于底板性能的本质问题。
首先,为什么底板的敲击声能指示底板的性能。声音的本质就是声波,声波是声音的传播形式,发出声音的物体称为声源。声波是一种机械波,由声源振动产生,声波传播的空间就称为声场。声波可以理解为介质偏离平衡态的小扰动的传播。这个传播过程只是能量的传递过程,而不发生质量的传递。如果扰动量比较小,则声波的传递满足经典的波动方程,是线性波。如果扰动很大,则不满足线性的声波方程,会出现波的色散,和激波的产生。
乒乓球对底板的冲击会形成激波,而用手敲击底板的时候也会形成激波,而激波产生的声音明显很独特的。不同的底板敲击会产生不同的声音,而不同的声音就象征着底板的属性不同,属性不同自然性能就不同。当然了,敲板听声难度很大,而且纯木,内置和外置等不同结构的声波可能有不同的规律,敲板选板的难度肯定是很大的。


相比赛璐珞材料的球,为什么塑料球对底板的支撑力要高那么多?看上面的两张图,上面的图是铁球产生的激波,下面的图是水滴产生的激波。简单的来说就是硬度高的材料会产生更强的冲击波(激波),而更强的激波就具有更强的穿透性。我们可以理解为塑料球的冲击波更强,穿透了软五夹,软五夹并不能充分反射冲击波。所以用软五夹的时候,塑料球的速度非常慢。举个例子,铁球掉到地上,它基本上不回弹,木质的球掉地上就能明显的回弹。


上面两个图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击中坦克撞击的激波示意图,红色的波到了装甲的另外一侧之后会被反射,绿色是代表反射之后的激波。为什么底板的厚度对底板的弹性影响那么大,看了这个图就应该明白了。因为板子厚度不同,激波反射就不同。单桧为什么要做到10mm厚度,肯定是有原因的。太薄的板子,通常就会震手,底劲明显不行。可以理解薄板子对激波的反射太差,自然底劲就差。但板子太厚也不行,对激波的消耗太大,所以太厚的板子通常是难透板的,比如普碳和单桧。日直是贴的单面,貌似不易发闷。如果横板单桧贴双面胶皮,这就肯定影响激波的反射了,所以单桧横板貌似并不好打。
为什么纤维板的手感都不如纯木,我想是因为激波在遇到碳纤维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扰动和变化,因为碳纤维和木材的物理特性差异是非常非常大的。其实至今也有不少球星在用纯木,应该还是迷恋纯木的手感,其实我也迷恋纯木的手感。而且蝴蝶也推出了cnf,cnf就是从植物纤维提取出来的纳米纤维。
如果要用激波理论去深入理解乒乓球,套胶和底板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需要很多时间和设备,需要做很多测试探究。但就算不去做那么多工作,单从理论上来说,激波理论几乎可以解释底板的所有性能特征。

上图左侧的也是蝴蝶的套胶,不过是老款了,应该是Butterfly Bryce,右边应该是蝴蝶的t系列。很明显的,右边的咬球会更深,最终的效果就是右边的速度更快,旋转更强,弧圈威力更强大。由此可见,蝴蝶的旧款套胶贴现在的底板性能其实也不太行的。
为什么vis贴德套经常会虚弹,这个应该也是可以用激波理论去解释的。首先,不同底板,乒乓球撞击产生的激波的频率肯定是不同的。然后不同的套胶,乒乓球撞击它产生的激波频率肯定也是不同的。蝴蝶的涩套是为自家底板设计的,它的激波频率肯定是符合自家底板的。而德套普遍不是为蝴蝶底板研发 ,它有自己的激波频率。很明显的德套和vis普遍不是很搭配。当然了,倒不是说德套配蝴蝶都不好打。蝴蝶当中越像纯木的底板,贴德套就越好打,比如波尔精神贴德套就是最好打的,甚至比贴蝴蝶涩套还好打。
归根结底,无论套胶还是底板,在面对塑料球冲击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激波频率,只有频率相近的才会好打。比如,v15e贴波尔alc正手就挺好打,但始终还是不如v15e贴丹羽孝希纯木那么完美。
如果厂家能顺着我的这个思路去应用激波理论,说不定能直线提升底板的性能也不一定。但目前来说,蝴蝶的cnf可能是最有希望达到完美的,只要在粘合剂上面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