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朝为何没有占据西域?中原王朝离开西域几百年,早就不需要丝绸之路

2020-02-01 18:22 作者:孤寂寒光  | 我要投稿

在明朝时期,明军巅峰时期的势力范围最西端最远到过吐鲁番盆地,后来逐渐龟缩至嘉峪关。有明一朝,西域始终被成吉思汗后裔占据,也就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东察合台汗国所在地,在明朝时期,称之为叶尔羌汗国。而嘉峪关以西的吐鲁番等地,在后来明军与叶尔羌汗国的长期拉锯战中,逐渐被伊斯兰化的叶尔羌汗国蒙古贵族占据。

事实上,从唐朝后期开始,中原王朝便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北宋之时,这里属于突厥人的喀喇汗汗国,南宋之时,西域属于西辽。蒙古人崛起后,灭西辽,占据了整个西域,这便是后来的察合台汗国,属于蒙古人在元朝之外的四大汗国之一。从唐末算起,中原王朝重新控制西域要到千年之后,也就是乾隆年间的1759年。清朝之所以一定要征服西域,原因便是清朝立国的基础是满蒙一体,清朝皇帝兼任蒙古大汗,而西域的漠西蒙古(准噶尔汗国)想要恢复蒙古人昔日的荣光,自然便与清朝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战争不可避免。而明朝没有这个动力,唐朝之后丝绸之路断绝日久,中原王朝从宋朝逐渐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不像汉唐之时受航海技术影响,对西北丝绸之路的严重依赖。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汉武帝打西域是为了马。明朝没有西域,怎样获得马匹呢?

陕西、河北、东北地区处于明朝的统治,是明朝重要的产马地,前面的宋朝也是因为丢失这几个地方才导致马荒。而且明朝可以与蒙古的贸易来获取大量的马匹,也是因为明朝不缺马,所以蒙古在与明朝的贸易过程中处于劣势。相比于宋朝,明朝北方从未有个统一的帝国,所以明朝贸易更加灵活多样。

在以骑射为主要武备的古代,马的数量是国家强盛的象征。明王朝建立后,国内存马23700余匹。为经常得到品种优良的战马,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饬令在广宁(现辽宁省北镇市)、开原二地离城40里处设立马市,以方便少数民族卖马易货。此后,马市规模不断扩大。到明万历朝代,不但广宁、抚顺、宽甸、清河、辽阳等地都开设了马市,而且开原一地就设“三关三市”,民族贸易异常活跃。

由于明代九边之一的辽东镇设在广宁,所以当年在辽宁各地开设的马市,统称为辽东马市。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的明代辽东残档中,有大量明朝政府与少数民族在辽东马市进行互市贸易的记录。

马是战争和日常生活中用来生产驾车、代步的重要工具,受到人们特别重视。明《典故纪闻》记载:成祖曾问兵部尚书刘携:“今天下畜马几何? 携对以兵兴耗损,所存者二万三千七百余匹。成祖曰”古者掌兵政,谓之司马,问国君之富,数马以对。是马于国为最重”。在以骑射为主要武备的古代,马的数量是国家强盛的象征。

除了辽东马市,明朝政府还在和平时期与瓦剌和鞑靼开通过马市。

而明末缺马也多为马政政策失当,大量养马场被侵占的原因。实际上,明朝虽然没有得到西域,但长期对西域羁糜统治,是明朝政府一贯政策。

明朝在今克什米尔东北和藏西设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1406年,又设立哈密卫,任用当地世族首领为各级官吏统辖当地军政事宜,维持商贸通道安全,对西域地区实施羁縻控制。洪武三年(1370年)察合台汗国灭亡后其后裔建别失八里,都城在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永乐十六年(1418年)迁都亦力把里(今伊宁)。15世纪中叶,吐鲁番部强大,1472年,哈密等卫所一度被吐鲁番攻破,诸卫内迁,后复,1514年再度被并,明朝最后退守嘉峪关。明朝中叶,东察合台汗国演变为叶尔羌汗国。

我们不能用今人的思想考量古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让清之前领土意识较为淡薄。

明朝为何没有占据西域?中原王朝离开西域几百年,早就不需要丝绸之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