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热点聚焦 | 我们的“团长”我们的“团”

2022-09-02 12:57 作者:咬文嚼字杂志社  | 我要投稿

◎高丕永

本文标题化用了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名,不过此“团长”非彼“团长”,此“团”非彼“团”。

2022年春季,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的疫情封控期间,保供压力前所未有。我们密切关注着小区里“团长”的动态,因为他们会给我们“团”来品种多样的生活物资。媒体上也活跃着他们的“身影”。请看下面的例句:

(1)通力合作——政府、市场与“团长”拧成一股绳(小标题,《人民日报》2022年5月24日)

(2)居委干部当“团长”,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人也能放心团(标题,新华网2022年4月18日)

(3) 【上海战疫录】蔬菜团长、水果团长……因为感动而“热血开团”(标题,中国新闻网2022年4月16日)

(4)近日,一张截屏令很多上海“团长”“团友”担心……(《解放日报》2022年4月13日)


显然,以上例句里的“团长”不可能指军队编制单位之一团的长官,也不可能指那些以某某团为名的单位或团体的负责人(如“话剧团团长”),而应该是指团购的发起人、组织者。

“团购”一词,指集合消费者力量,提高向批发商或零售商议价能力的采购方式,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已经出现在媒体上。比如:“厂商在销售时还需顾及节庆中的诸多因素,如排名、自身主题活动的效应,因此对销售的限制也比较小,容易做成批发或团购业务。”(《上海商业》1998年第12期)又如:“上海成立家庭装潢建材团购集团”(标题,《中国建设报》2001年5月31日)。那时的团购,大多数由商家或企业发起,由个人发起的比较少。发起团购的个人,一般称为“团购发起人(组织者)”。

此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大增强了人们交流的便捷性,众多团购网站应运而生,个人发起的团购也蓬勃发展起来,出现了“团购”的缩略形式“团”。这个“团”,可以单独用作动词。比如:“‘我团我主张’旅游团购悄然成势”(标题,《经理日报》2005年11月9日)。“团”也可以构成词语,常见的有“开团(发起一次团购)”。比如:“此外,每次团购完成,论坛还会组织网友对团长进行投票。若普遍反映信誉不佳,那么这个组团者以后将会被禁止开团。”(《中国花卉报》2008年10月7日)

常见的还有“团友(参加团购的人)”。比如:“‘嫁给我吧’大型婚庆团购27日举行 6大惊喜让团友乐翻天”(标题,《城市商报》2009年12月10日)。“团友”,有时又称“团员”。比如:“小区团购用的‘接龙’,让‘团长’们能第一时间将‘团员’们的需求统计完成;共享文档,可以多人协同,随时增改,动态反映服务需求,一目了然。”(《解放日报》2022年6月22日)

当然,媒体上最常见的是“团长(发起团购的人)”。比如:“除了省钱,省时和省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好处。当过好几次‘团长’的胡先生称得上是谈判专家、砍价高手了。”(《科技日报》2006 年12 月3 日)又如例(1)(2)(3)(4)。

可见,团购的“团长”“团” “开团”等词语,十六七年前已开始使用,但到2022年上半年一下子成了上海的全民流行语。什么原因呢?根本原因只有一个:表达需要是语言发展的最强大动力。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2年第9期《热点聚焦》栏目。)


热点聚焦 | 我们的“团长”我们的“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