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黎明角龙:角龙们,快看,天就要亮了
黎明前的黑暗,最难熬。 ——《流浪地球2》周喆直
参宿,看,天快亮了。—《深海》南河
距离今年的春节档已经过去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了,但是那时的盛况仍然令人记忆犹新。要说今年春节档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那一定是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和动画电影《深海》。这两部电影中的剧情告诉了我们。即使身处黑暗也不要放弃,因为黎明即将到来。
在距今1.15亿年前的黎明,恐龙家族中的“角与盾之王”角龙家族正处在这样的迷茫之中。不知这些原始的角龙们是否熬过了这艰难的黑暗。
褶皱 黎明角龙
Auroraceratops rugosus
分类
角龙下目 新角龙类
体长
1.2米
体重
16kg
分布
中国甘肃马鬃山地区
时代
早白垩世

熟悉恐龙的伙计应该知道,角龙家族是起源于亚洲的恐龙种类。在白垩纪早期它们已经辐射出不少种类,比如说非常著名的鹦鹉嘴龙。但是鹦鹉嘴龙属于独立的鹦鹉嘴龙科,和后期进步角龙类的关系较远,因此在鹦鹉嘴龙之后谁又继承了角龙家族的血脉依然需要化石来证明。在2005年,古生物学家尤海鲁,李大庆,季强,彼得.达德森等人命名了一种来自甘肃的恐龙,它被命名为黎明角龙,这个家伙将为我们揭开角龙演化的关键一环。

黎明角龙的体长约1.2米,体重约16千克。算是一种比较小的恐龙。它的脑袋有20厘米长,大约占体长的六分之一——这个比例只相当于后世角龙科,原角龙科的一半。这表明黎明角龙没有后世角龙们那么巨量的咬肌,同时证明在演化树上黎明角龙在演化树上处于比较原始的位置。在黎明角龙的眼睛前方和下巴两侧,科学家还发现了隆起的痕迹,他们推测这些隆起在恐龙生前覆盖着角质层。不过这些凸起都不是非常锐利,不太可能是抵御掠食者的武器,它们的作用更可能是为了在种内斗争中战胜对手。

为了弄清楚这只角龙在自家“族谱”里的地位。科学家对比了黎明角龙和同一时期的辽宁角龙,古角龙三种原始角龙下目的头骨,结果得到了惊人的发现。与辽宁角龙和古角龙相比,黎明角龙的鼻孔,牙齿等部位表现出来的特征比辽宁角龙和古角龙都要更接近冠饰角龙类(是一个包含三角龙,原角龙,纤角龙共同祖先以及其所有后代的恐龙类群,几乎包括所有白垩纪晚期的角龙类),它也几乎是最接近冠饰角龙类的原始新角龙类群。这样的新发现为角龙家族的演化路线添上了新的一笔。所以在命名这种恐龙时,科学家将它定名为黎明角龙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突出这种恐龙在早期角龙类中的重要性——它的出现象征着角龙家族盛世的黎明已经到来。

黎明角龙生活在距今约1.15亿年前的马鬃山地区,那个地方在白垩纪早期是一片被山丘包围的湖泊,黎明角龙和恐手龙科的北山龙,镰刀龙科的肃州龙以及以马鬃龙为代表的一票鸭嘴龙类共享栖息地。在大众的印象里,角龙一般都会遇见它们的霸王龙类死对头。但是黎明角龙生活范围内的泛霸王龙类雄关龙却可以长到500千克重。面对这么庞大的对手,黎明角龙肯定不是对手。这属于角龙家族的黎明确实是难熬的。

但是黎明角龙却并没有倒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它们像自己的隐龙祖先那般挥师东进,直达漠北与大洋彼岸的新世界。在那里,它们的家族成就了生命史上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角与盾的故事至今仍在天地间久久回响,余音绕梁。
黑夜终将过去,黎明总会来临。待到清晨沏一壶热茶。是个回首往事的好时候。

关于黎明角龙的趣事
黎明角龙的命名也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黎明角龙名字中的黎明除了突出它在角龙演化史中的重要地位,也是为了献给彼得.达德森的妻子,这位女士的名字叫做达.多德森(Dawn Dodson),她姓名中的“Dawn”正是英文中黎明的意思。这年头,科普个恐龙都能吃到狗粮。
老秦和黎明角龙的缘分始于一年前,那会咱购买了古动物馆推荐的书籍《中国恐龙地图》,其中陕西的长安地质博物馆在该书中被推荐为优秀博物馆。于是老秦搜了搜馆的资料,在图片里看到了黎明角龙,就决定去看一看,就在前天,老秦穿着咱最喜欢的唐圆领去了博物馆打卡看到了黎明角龙的装架,也算是圆梦了。

资料来源:
维基百科
论文:On a new genus of basal neoceratopsian dinosaur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Gansu Province, China
感谢
骨爬二代-赤帅雷神
rax博士
为本文提供资料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