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评《未闻花名》——庆祝十周年

目录
1.入坑
2.制作
3.作者
4.衍生
5.节奏
6.细节
7.人物
8.贵乱
9.催泪
10.主题

1.入坑
高中的时候,从前只会在电教室和微机课堂出现的电脑成为了每个班里的必备物件,同学们经常会用它来播放各种视频,内容以恐怖片居多。但有一次他们放了一组动漫剪辑,其中就有未闻花名,第一次看到面码时就被这个全身素白的形象惊艳到了,这个形象给我一种纯洁无垢的感觉,让我想起了一部很喜欢的小说《阿米》里的主角:

因此花名日后就和EVA(绫波丽)并列为我入宅年唯二冲角色看的作品。但因为学业繁重,向同学问了番名,用手机查了百科了解大概后就没再管了。后来我还在百度上查到了一个十大催泪番排名,其中花名被列为榜首,增强了我补番的欲望。
16年底《你的名字》上映后,新海诚系列电影就成了我入宅后的最初目标,借着双十二购买了所有官方小说,同时又想起了未闻花名,便将其小说和漫画一并收入,准备补下这个故事。16年末至17年初我的补番目标都是电影,欣赏完新海诚的唯美画展后就步入宫崎骏和其它吉卜力作品的大千世界,无论之前有没有在电视上看过都过了一遍,本打算再去品味今敏的奇幻盛宴,但随着翻开花名的小说,我的补番目标就从电影转为番剧,《千年女优》就一直到19年12月2日(正好是君名上线中国的三年后)才被我看完。
于是17年一月我基本就在花名与《哆啦A梦·超级棒球传》里度过,先是一段小说(女主角的昵称意译为“芽间”)一段漫画(两个版本剧情有出入,详见下文)一周目后,就去看了剧场版,然后才是TV和真人电影。并从此把催泪番定为我的补番主线,迄今为止看的一百多部被贴上催泪标签的作品里也只有八部能让我有实泪:萤火虫之墓、东京地震8.0、星之梦、未闻花名、四月是你的谎言、Clannad、游戏人生0、乔瓦尼之岛。而我在B站投稿的第一个长评也一定程度上受了花名影响CV1613016。
未闻花名是我入宅以来看的第一部番剧,自然对我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而入宅年的纯粹心态让我可以更好地用平常心地去感受里面的情感。

2.制作
《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在国内的简称有《那朵花》、《未闻花名》,外加文艺但冷门的《未知彼时花开名》。由长井龙雪导演,冈田麿里编剧,A-1 Pictures制作,该公司擅长氛围营造,以制作《刀剑神域》和《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等优秀作品闻名。还有大牌声优(入野自由、茅野爱衣、户松遥、樱井孝宏、早见沙织、近藤孝行)为动画配音。
动画于2011年4月14日开播,那一年的日漫界堪称“神仙打架”,无论是科幻封神的《命运石之门》、划分时代的《魔法少女小圆》、温馨治愈的《白兔糖》、闪耀青春的《花开伊吕波》、毁誉参半的《罪恶王冠》、扭曲命运的《Fate Zero》还是勾心斗角的《未来日记》都在动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花名在一众佳作乃至神作的舞台上仍能有其一席之地,即使过了十年在国内仍有极高的热度(参见AV419958803)。
未闻花名音乐的特点就是平静。OST充分地运用钢琴,不时加入木吉他和弦乐合奏,在展现角色的童年时光时这些听起来十分治愈的曲子就会时不时地出现,给人带来阳光和有趣的感受,并和现在的压抑进行鲜明的对比。
象征过去的OP《青い栞》是在制作组看完了动画的分镜和剧本后创作的,长井龙雪还让美术人员在制作MV时画上“高度约为二万米的天空颜色”。

当然在音乐里最重要的就是那首代表现在和未来的ED《secret base 〜君がくれたもの〜(10 years after Ver.)》,原曲由zone在2001年发行,虽然也曾被日常单元喜剧《今天的五年二班》使用过,但它能在国内火起来明显是花名的功劳。我近期还在网上收集了多达三十种(这还不是全部)的中文填词CV12449711。这首歌在被用作花名的片尾曲时由三名女主的声优翻唱,并加了一个“10 years after Ver”的副标题,因为它距离初版发行已经过去了十年之久,而如今动画本身也迎来了十周年。

都说这首ED用的好,那我就来整理下它在每集中都在何时响起:
1.仁太看着鸡蛋回忆起面码的话,转身冲出家门
2.正常作为ED出现
3.雪集说自己看见面码在沼泽那边
4.鹤子指出波波看见的面码是雪集假扮的
5.面对波波的四处找寻,面码边哭边说“面码也想跟大家说话呀。”
6.画面比较完整地作为ED出现
7.画面转向面码母亲时开始响起,指明她就是反对主角团行为的人
8.波波拿起日记,四人这才首次确定面码的存在
9.唯一一次以完整MV出现的正常ED
10.仅次于下一集的名场景,在引线被点燃时响起,当时所有人都以为火箭升空之日就是面码成佛之时
11.鹤子翻开信纸时响起,本作最知名的场景
本作小清新的画面在质量上虽不能和同期的魔圆FZ相比(毕竟这不是一部需要大场面的战斗番),但就和音乐一样,符合自身定位的才是最好的创作。

3.作者
众所周知,冈田麿里是个有趣的人。她可以凭借着曲折的经历创作出那么多“惊世骇俗”的作品:
让团长莫名其妙地拖着一身血倒在路上留下“女人唱歌男人死”的骂名,
让村庄的恐怖传说变成彻头彻尾的玩笑,
让分裂的五人因为一个过去的幽灵重归于好,
让少女为别人的过错封闭自己的言语,
让春秋五霸发展成战国七雄乃至八王之乱最终九龙夺嫡,
让插满flag的战士活着打完仗回到老家结婚,
让被抛弃的少爷把两个恶魔玩到永世不得翻身,
让青涩男孩女装上学震惊全校,
让儿子差点与母亲产生不伦之恋,
让纯情少年突然渣化到最后又能扳回一切,
让高深莫测的老板转眼沦为市井庸人,
让看似毁灭的未来给过去以新的未来。
有时候你会猜测她是不是嗑药嗑上头了才写出各种多角恋爱贵圈真乱,有时候你会怀疑她是不是把鼻子贴你窗户上窥探导致她能如此清楚地洞悉青少年的想法。
在胃痛的贵圈真乱与心痛的细腻情感之间寻求平衡的冈妈,真是个有趣的女人。
小时候的冈妈经常因为身体差等各种原因拒绝上学,初中时因为长时间的独来独往逐渐被同学孤立,而父母又很早离婚,童年很少亲情和友情,再加上老师为了布置作业给学生推荐书籍时,落入冈妈手里的往往是一些恋爱纠葛相关的书,角色们的心理缺陷让她看到了自己。初中最后的作文比赛上,老师给了她一句“原来冈田是这样的少女”的评语,让她有了做脚本家的梦想。后来她离开了老家去往东京,很少再提及这个“绿色牢笼”——埼玉县秩父市,但她却在日后的作品里显现了家乡对一个人最深的温情与影响,这也使得花名更有生活氛围和真实感,近期站里还上传了不少“圣地巡礼”的视频。可以说有心理缺陷的角色和对家乡/过往的怀念构成了冈妈作品的主基调,至于贵乱,那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关于冈妈的经历具体可见AV18037199,在此不做过多重复。
自从花名认识了冈妈,我在日后的补番历程中有意无意地看了她十多部作品,但至今对著名的迷家与铁血(让浇花的去浇水泥的后果)不屑一顾。我为了不在烂片上浪费时间,看番前都会调查评论以确定质量,而且几乎只看完结番(至少要有阶段性完结),毕竟在结束前没人知道会不会崩。
顺便说个趣事,世纪初她曾以“渋谷蓝”之名写过黄油脚本,这段经历或许影响到了花名的初期构思,据杂志采访她声称曾想加入面码被强的剧情,好在被长井龙雪等人拉住。我第一次从上述视频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吃了一惊,但并没有生气,因为我觉得她这么写也没关系,毕竟那样的话我可能从一开始就不会知道本作了。既然没有真的画出来,也没有纠结的必要,这种见鬼剧情存在的前提是花名是一部日常喜剧而非催泪悲剧(其实就算喜剧也不应该有这种桥段吧)。不过花名的动画和小说里的确保留了一点软色情的桥段(面码洗澡和小说开头的不雅描写),漫画里全被删除。

4.衍生
受到新海诚作品的影响,整个入宅期(从《你的名字》到《Little Busters》)我看的作品大都会用小说或者漫画入坑,比较典型的就是《未闻花名》(小说+漫画→动画→真人)、《四月是你的谎言》(漫画+动画→真人)、《缘之空》(漫画→同人小说→动画)、《叛逆的鲁路修》(正传漫画→动画→衍生漫画→小说)甚至不是日漫的《星球大战》(小说)。

花名的小说由冈妈本人所写,开坑时间甚至比动画还要早一个月,而漫画版则由泉光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所绘。我对这位作者的情况所知甚少,但其作品的特点就是画风精致,情感到位,逻辑通顺,这方面可以推荐目前正在B漫连载的《图书馆的大魔法师》。
花名的真人电影是典型“真人不毁动漫”的佳作,由滨边美波主演面码,剧情与漫画版大体一致,但最终的信件增加了一页“如果我见到仁太妈妈的话,一定会把仁太哭了的事情好好告诉她。大家为了我,又一次和好如初,这是最让我高兴的事情。”进一步完善了面码归来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不过我觉得真人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经常把一些隐含的情感直接讲出来,比如雪集女装被发现这段,鹤子就说了一句“雪集不是说要忘记面码吗?说什么忘了面码,和平地生活过来了,都是谎话,最放不下的人,明明就是他。”

个人认为,这种角色行为所暗含的情感,让观众自己去悟总是好过让其他角色直接讲出。
花名曾在2012年8月30日发行了游戏,但就和key社系列一样属于不感兴趣之列,因此不多论述。我只听说游戏里交代了面码去世的具体原因:为仁太摘花时不慎落水。
以上的每一部衍生作品都做到了应有的独立成章,关于它们与动画的异同,详见下文。

5.节奏
节奏好能够掩饰作品除三观的所有缺点,节奏差足以拖垮作品的一切优点——沃·兹基硕德
5.1 节奏缺陷
接下来讲一下花名经常被人诟病的地方。需要具体分析的“贵圈真乱”等到第八部分再结合人物塑造详细叙述,除此之外花名真正的问题其实就一个——拖戏。
如果说《Angel Beats》是集数容不了剧情,花名就是剧情撑不了集数。在入坑前我就看到有人吐槽说本片把2集就能讲完的拖到了11集,虽然2集搞定过于夸张,但老实说我自己都不确定如果最开始是用TV一周目,是否还会那么喜欢花名。
空间方面,本作并没有宏大的世界观,除了面码的存在外一切日常,舞台也只限于秩父市,再加上以单纯实现某人的愿望为主线目标就限制了剧情的发挥,如此一来就只能往时间方面扩展,但制作组却选择用各种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拖戏情节来强行撑到十一集。
想找花名动画的逻辑问题其实简单到令人发笑:只需要对比动画和其它载体就行了。
动画里,面码竟然直到第八集末尾才想办法让四人相信她的存在,而且就用在一本日记上写字来肯定她在这里,波波啊,你就不会想到也有可能是仁太事先写好然后用某一个机关推掉日记本?

这种既明显又急人的拖戏不但让观众上火,也降低了剧中角色的智商,所以漫画小说真人版全部都改成了以下方式:
雪集在第一次聚会时声称自己也见到了面码,希望大家不要把事情闹大,引起了真面码和仁太的不满,到这里动画漫画小说都一样,但之后的剧情走向就变了:动画里是仁太拿出蒸面包试图证明并大声转述了面码的话,结果却只换来雪集的一句嘲讽“到此为止吧,因为忘不了面码,总是被她束缚着,你真是没用啊。”和面码的落泪,众人不欢而散。而漫画和小说里雪集和仁太的台词不变,剧情却变成雪集斥责后面码在落泪的同时一声不吭地拿出由安鸣所带来的烟花画无限大符号:

真人版把这段放到雪集女装被发现后:

动画则一直到剧场版才被用上:

按小说于杂志《达芬奇ダ・ヴィンチ》2011年3月号至7月号连载,开始时间甚至早于动画首映日(2011年4月14日),可见冈妈自己都知道什么样的方法才更妥当,但为了让集数延长仍厚着脸皮让动画采用了这种糟糕的处理。我觉得与其这样还不如做成双线模式,开一条过去故事线丰富一下他们小时候的美好往事(TV表现太少,大都在剧场版讲明)来形成今昔对比,但只有剧场版多了一些。
5.2 主线推进
本作明面上的主线无疑是面码的愿望,关于这点众人所猜测的顺序是(括号内是出现集数):
“的说哟”的签名(2)→口袋妖怪(2)→仁太去上学(3)→看到自己的幽灵(3)→放烟花(7)→让仁太哭(11)
俗话说三集定生死,再加上作品本身不长,所以动画一开头就需要吃死观众,花名第一集演了什么?面码出现、讲出目标、众人现状、痛楚回忆,主要人物全部出场或被提及,最后随着secret base响起,仁太冲出家门前往秘密基地,标志着“在这里停止的时间又开始流动”,以一首只用了一次的英文片尾曲《Dear Love》作结,可以说完美地完成了吸引观众眼球的目标。第二集就正式开始为完成主线目标而努力,一集就想出了两个可能,第一个当场否决,第二个在本集末尾结束,在推动了明线的同时又进展了暗线(同时也是观众很容易猜到的目标):让大家重归于好。
第三集雪集开始出动使得波波举办“寻找面码会”引发了全剧第一个小高潮,第四集末至第五集初的雪集女装暴露,接着用一小段回忆基本收尾了关于他的一系列伏笔。之后第五和第六集的大部分内容竟然都是围绕安鸣援那个交展开(这段属于支线上的无效剧情,漫画全删小说半删),而关于明线的流程就是得到日记(第六集末)想到烟花(第七集),然后整整三集都是以挣钱买烟花为主线任务,第九集开头其他人才相信面码的存在,第十集末才把烟花升空,第十一集前半部分集体自爆,然后再以名场面收尾。
一部作品节奏差的话,会延缓主线推进,出现逻辑问题,导致人物降智,情感逐渐拖没,主题难以彰显,降低观众兴趣,拉低作品评分——花名被说的多的缺点:角色行为逻辑混乱,剧里人哭剧外不哭,尺度超标等问题,归结起来真的就是一个“拖”字。

6.细节
6.1 设定
首先澄清两个经常引起争论的设定:
1.面码为何不写字来证明自己?
外部原因是上述的拖戏,内部原因是设定面码只能在生前写过字的物品上(秘密基地的柱子、日记本)留下字迹,这一点虽然在动画里没有具体讲明,但可以从第九集的两个细节看出:

面码不能在安鸣给的纸上写字:

但她可以在秘密基地的柱子和日记本上写(第十一集的伏笔):

2.面码死的时候他们多大?
我重申一遍,那首ED是翻唱的,所以“十年后的八月”并不是设定(其实从歌词来讲《今天的五年二班》比花名更适合这首歌),不要讲什么“五岁就这么一副心机的样子”。
动画第二集就已经有一句话暗示了时间:

这个“五年”在剧场版又被重复了一次:

官方小说是面码死于小学五年级,剧场版中他们相遇也是小学时。

小说原话:
●那个夏天的我,对这暑热,对这晒得肌肤发疼的日照,没有感到一丝的不快。那个小学五年级的夏天,我们总是形影不离。
●佛龛处摆着母亲的照片。一直住院的老妈,在我小六的时候死了。正好是芽间死后一年的夏天。于是附近的大妈们传言,“因为在敏感的时期,就没有妈妈了啊。”她们什么都不懂。这也不是真正的原因。
●确实,我很辛苦。自从芽间出事之后……已经过了五年,但即使如此,只要一想到芽间,胃袋附近就传来紧皱成一团的感觉。
十一岁的孩子已经有了独占欲和初步的爱情观,因此他们在人际方面的行为相当正常,可以讲花名的友情没有LB纯真,但不能说角色的行为不符年龄。很多观众在时光的滤镜下过分地美化了自己的童年,但其实当我们看着动画吐槽着里面的小孩怎么这么早熟的时候,却将自己曾经的那些一点一滴的小心思,小圈子内若隐若现,床头吵架床尾和,今天不跟你玩了明天依旧在门口等着一起上学的那份可爱又真实的勾心斗角忘得一干二净。
6.2 T恤
接下来列举一个贯穿了全剧的物品,那就是仁太的T恤衫:

除了校服和睡衣外,仁太每一件T恤上都有与当前剧情相对应的文字(括号内是出现集数):
西へ東へ(OP、8)

地底人(1)

無用心(2)

くま殺し(2)

火山(3)

光速(4)

7½(5)

此外本集“地底人”和“火山”的T恤已经被晾在外面,暗指废柴的状态与烧烤/小高潮的结束

一斗/一寸(6)

正反面的字不同

サバイバル(7)

I❤CB(9)

笹团子(9)

凹凸(9)

夏(9)

白ネギ(10)

匠の(10)

真心(11)

无常(11)

自由(剧场)

しじみ(剧场)

6.3 杯子
在ED末尾出现的马克杯,摆成一朵花的形状:

按照图案对应角色如下:
黑猫——波波
青椒——鹤子
熊猫——安鸣
斑点——仁太
国旗——雪集
花朵——面码
第十一集有两次对桌上摆设的特写,这是面码还没写信时的截图,杯子杂乱地摆在桌上:

TV最后一幕杯子已经被排放整齐,暗示他们的关系已经和好:

剧场版彩蛋里六个马克杯被排成了一排,雪集与鹤子的放一块,暗示二人的CP关系,十周年活动中他们也明确订了婚,而雪集的杯子还与面码的相邻,暗示他对她曾经的情愫。面码和安鸣的杯子放在仁太杯子的两边,二人都对他有爱情,波波的杯子放在最外面,他在剧中没有明确的CP,

不过我倒是看过一张他给安鸣献花的同人图:

6.4 奶瓶
第一集儿时的面码对仁太说有一个愿望时首次出现,里面是几朵枯萎的蒲公英,暗示他们的友情出现了裂痕:

第八集仁太哭过后闪现出这个场景,五人组与面码母亲分别象征一朵,仁太在这里分析了他们的困境:“因为失去了面码,面码的妈妈一直憎恨着我们,安鸣一直在自责之中,雪集和鹤子肯定也一样,波波也是,大家无法从罪恶感中得到救赎,而我看得到面码,只有我被面码拯救了,这是多么……多么的不公平。”

面码消失后,奶瓶里是六朵绽放的小花,勃勃生机与之前的萎靡不振形成对比,代表治愈的结局。


7.人物
7.0 总论
在开始这最长的部分前,我先理清一个逻辑:
为什么其他人对闹鬼这件事表现的如此淡定?这可以理解为他们结合仁太家里蹲的现实,认为仁太已经有点精神失常,决定想点办法帮助他做些傻事来恢复正常,类似《王子与乞丐》里亨顿长期对爱德华的行为理解是一心想当国王来救助他人致疯一样。
五月底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对凉宫春日的角色分析CV11448267,里面就说了一句“塑造成功的角色不等于让人喜欢的角色”。虽然我对凉宫春日的好感还比不上实玖瑠,但仍然愿意为她这样既对立又统一的存在用洋洋洒洒三千七百余字写下第一篇以讨论某一角色为主的专栏,因为分析有性格缺陷的成长型人物是我的爱好。经常看到“CLANNAD才是人生”的说法。其实严格来说,任何作品所描绘的都是一群人的人生,观众看着角色们的生命历程,有时会对其中的几部分感同身受,角色们所面对的种种及其反应都很真实、合理,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人性中的某部分,他们的反应也是我们的反应,角色的真实感使得我们在剧中可以看到我们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我入宅期最喜欢的男主角是鲁路修(英雄崇拜),代入感最高却是碇真嗣(理解心路)。
凉宫春日身上具有两面性,并且可以根据她的人设将两点完美统一。而花名的人物塑造同理,可以看他们的行为符不符合其人设,本作的略带矫情被置于一个极端的事情之下反而恰到好处。
总的来说,花名里的六人组都可以被归为“圆形人物”。

未闻花名的人物成长,本质上就是与自己真心的和解。五个活着的人都各自代表一种面对错误的状态,仁太日渐消沉,安鸣自甘堕落,雪集自我封闭,鹤子自我伪装,波波选择逃避。
近期在日文网站上找到了一个对应公式,花名六人组的每一位都对应一种花,我就找出了对应的花语,接下来就以此为切入点对角色进行分析。
7.1 矮牵牛——波波

花语:安全感;与你同心
曾有人调侃,波波是个千斤顶,因为超和平busters中的贵乱与他毫无关系,甚至CP都是在国外找的。

但他也的确是个能够抬起重物,抵挡压力的“千斤顶”,正如矮牵牛的花语“安全感”,他是五人中最好的依靠,对剧情推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设定得为剧情服务,我们先来看看仁太眼中其他五人的初始设定:

据波波在第十话所说,最初的他在班上是个废柴,只能做点傻事引人注意,是超和平busters让他加入,身为队长的仁太自然就成为他所崇拜的对象,但因为自身能力的平庸,即便入队也只能在一旁看着。所以仁太对他的基本人设是“跟班的”,而在剧里的首句台词就是一句对队长的赞叹:

波波是所有人中外表上变化最大的人,十一岁时的他比面码还要矮一点,而现在却是超和平busters块头最大者。但无论身高如何改变,一些心性是不会变的——长大后的他也是第一个对仁太的说法表示支持的人,即“与你同心”。

表面上波波还是当初的那个没什么主见的跟屁虫,但这时已经有了自己的小九九:为获得能给面码道歉的可能而高兴,为得知除自己以外还有人记得面码而喜悦。并因看到雪集假扮的面码而主动召开了“寻找面码会”,从而第一次将现在的五人集合到了一起。

这是他赎罪的机会,也是修补友情的彰显。正因为有如此功劳,我才会说他是五人中最好的依靠,昔日最弱小的人反而成了现在最成熟的人。
因为鹤子、雪集和安鸣这仨不省心的,很多观众都怀疑表面上最“正常”的波波是不是也有什么难以启齿的隐情,事实也的确如此,喜欢刻画心理缺陷的冈妈让他在最后一集才讲出心结:因为亲眼目睹了面码落水却无能为力(其实当时的他如果去救也只会白送了性命),所以才选择去往国外逃避,但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躲不开内心的自责。庞大的身躯掩饰的是心中的脆弱。
关于他的这段过往其实有三个伏笔:
1.第五集末,他在面露急切地寻找面码时特意做了一个弯腰的动作,虽然第三集他看到的是(雪集假扮而且已经得知真相的)长大的她,但在心里还魂的面码仍然是当初的孩子,暗示他的愧疚点在小时候。

2.第九集面码确定能够写字的载体后波波迫切地希望她能多说点,但被问到要再多说些什么时,他的脸色却由欢快转成忧郁,并有个咖啡抖了一下的特写:

3.第十集在讲自己过去时对自己的定位是“我只能看着你们,只能看着……”这里就已经包含了两个含义。

强颜欢笑的背后是自我厌恶,虽然波波希望能够逃离那段记忆,却又不能原谅自己的无力,所以他才会一直把面码落水地开放的花挂在脖子上,作为对自己的惩罚,正巧的是这花就是对应面码的“勿忘我”,而他的入队经历也和面码很像,这样想来还真是有趣的细节。

在那个山崖上,波波的内心随着面码一起落入河中,他就像一个溺水的人一样,即使是一根飘渺的稻草都要紧紧抓住不放。所以他才会在帮面码实现愿望方面格外积极,希望能够让自己心安。从这一点来看,他也有着自私的一面。

而最终,在愿意真心帮助面码,并明白后者一直喜欢着他,从未怪罪过他后,他也终于从那条河里游了上来。

并走上了正途。

从曾经的小跟班成长为最可靠的后盾,这个转变是如此地温暖人心,因此他才能成为全剧人气仅次于面码的角色。
7.2 紫菀花——鹤子

花语:默默守护的爱情;坚定不移的信念;请相信我
本作最扭曲的情感线,由鹤子、雪集、安鸣三人构成,接下来依次分析这让人头痛的三位。
首先是鹤子,她的剧情是六人中最少的,但人物的立体与否不在于出场时间的长短,而是能不能带动剧情走向以及细节的拿捏。
为了把该角色讲好,得先把五年前的那场聚会重新梳理一遍:
病入膏肓的塔子放心不下儿子,就委托前来看望的面码让他哭出来,正确面对自己的感情并将其释放。面码自己想不出方法,便打算集思广益,瞒着仁太找其他四人寻求帮助。但喜欢面码的雪集和喜欢仁太的安鸣利用了这次聚会,决定合伙确定仁太对面码的心意。但喜欢雪集的鹤子自认为比不过安鸣,觉得后者比自己更与雪集情投意合,

打算阻止他们的计划,于是向面码告密,但面码却选择了继续召开聚会,在会上安鸣首先发难,早有预谋的雪集与只会跟风的波波起哄,鹤子只能消极抗议。

害羞的仁太丢下一句“谁,谁会对这种丑八怪……”后跑开,面码去追他的途中雪集趁机向她告白被拒。途中面码为了给仁太摘花不慎落水(游戏补充剧情),波波目睹了这一幕。
从以上剧情可以看出鹤子的性格,我对她的定义是“知性的伪装者”。表面上一直保持着理性,实际上她是所有人中最自卑的人。仔细分析一下她对于雪集和安鸣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她在爱情方面是真的卑微到谷底了。
在第十一集前期,她对安鸣说自己一开始就自知比不过面码,这一点在告密却得到被回复“因为面码喜欢的不只是仁太,而是大家啊!”后更加强化,因此她不敢对雪集喜欢面码这一点做出什么正面反应,只能在面码死后将雪集丢掉的发夹收藏起来,还在雪集女装暴露后将其戴上。

而她对安鸣的态度就更有意思,总结起来就是——越少什么就越执着什么。
面码死后,她认为安鸣会去填补仁太身边的空位,自己就能够追求到雪集,但在这份感情里,鹤子对于自己的定位其实相当卑微,即使没有了外部威胁,自己仍然只满足于待在雪集身边。

她的爱情观就是花语里的“默默守护”与“坚定不移”,她从头至尾只爱雪集一人,但爱情是等不来的,需要自己去争取。她的问题在于察觉到雪集的痛苦后却没有直接安慰,他当着她的面去买面码的同款衣服,实际上是一种求助的暗示(详见雪集篇的分析),

但她依然选择了侧面刺激,没有给出正面的询问。直到事情发生后才对波波讲出,对此的解释是“伤口的脓还是一次性清理干净比较好,只是……那家伙内心深处都已经腐烂了,如果把脓全都清理掉了,可能也就什么都不剩了。”这种行为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成功让雪集直面自己的情感,二却是将他(自以为地)推向了安鸣,因为安鸣是可以和他心心相惜的人。在关于雪集对面码的感情方面,她看得太透以至到了一种无情的程度。但这反而遮掩了另一段感情——她关于雪集对安鸣的情感无知得可悲。
这也能说明为何她在面对雪集找安鸣声称要发展关系时会把自己看得那么低,因为她一直不敢对雪集表白,所以雪集靠向安鸣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造成如此结果她“功不可没”,所以她更不敢向雪集倾诉衷肠,就这样变成了一个死循环。

鹤子对安鸣也看得很透,从雪集会和她联合起来质问仁太就能看出二人都有爱而不得的人,互为知己。而自己却没有这种经历(她的目标只有雪集),因此(自以为)一直走不到他的心中,即使表面上他们是走得最近的同学。
爱情往往包含着占有欲,所以她才会对安鸣产生嫉妒心理,并在首次碰面时就对她冷嘲热讽。

鹤子在感情方面几乎能说是毫无成长,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她都认为如果面码消失,安鸣就不会理睬雪集,那么自己就有机会和他在一起了,这也是她在第九集得知面码真的回来后强烈希望她可以成佛的原因。但在看到即使是现在雪集和安鸣竟然还能互相理解(但理解不等于相爱)后,她就崩溃了,在第十集剪了短发。

烟花虽然升空,但面码并没有消失,雪集嘶吼着问仁太面码的情况时有个对鹤子与聪志的特写,对雪集的情感一无所知的后者只是面露单纯的疑惑,前者就有很明显的忧伤了。

花了很大功夫,寄托了所有幻想的烟花升空却什么也没有带来的打击对于五人的影响好比地震,所以才会有第十一集前期的自爆。这时鹤子才公开(第十集和安鸣私下讲过)承认自己的想法。

自以为比不过安鸣,认为安鸣才是雪集的知己,殊不知雪集对于安鸣从来都没有产生过爱意。鹤子和雪集其实就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彷佛置身事外却一直被事情束缚,过度的冷静反而忽视了真情,这就是鹤子的悲哀。
鹤子在情感上太低估自己,因此她真正的优点还要由面码来发掘,她对鹤子的评价是“很温柔”。

虽然我上面说鹤子对于雪集看得太透至于无情,但无情的手段背后也可以是温情的真心。老鹰会把刚出生不久的雏鹰从悬崖上扔下去,雏鹰要拼命的飞,才能活下来。这是老鹰教会小鹰的生存的道理。
第四集时,鹤子主动来找仁太,和他商量“超和平busters的活动,打破虚伪的和平”——用言语刺激雪集,迫使他再度穿上女装,将自己的真心展露。

在听到波波说“面码”出现后,鹤子的表情由惊诧变为难过,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伤到雪集的心,但她依然必须去做。

并成功地让雪集能够有了一个发泄点。为日后两人终将走到一起埋下了伏笔。

冈妈最终还是给了一个童话般的结尾,让鹤子的默默守护有了回报,让雪集“相信了她”(花语的第三点),二人真正走到了一起。

待续……
7.6 勿忘我——面码
花语:浓情厚谊;永远的回忆;不要忘记我
我在第一部分就说过,作为入宅年认识的七名白发女性的首位,

面码是吸引我来看花名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入宅年里好感度仅次于娜乌西卡(风之谷)的女主角。

在正式开始分析前,我先列一组数据。
有观众抱怨面码哭的次数太多让其厌烦,我不完全否定这种看法,因为人的情感不能不发泄,也不能太发泄。虽然动画第一集就讲了面码爱哭的设定:

但设定和表现造成的影响不一定一致,我觉得一个角色一直哭的震撼力比不了一直笑的角色突然露出的悲伤,例如奇诺(《奇诺之旅》的主角,我不剧透这是哪集了):

哭只是释放自我,我的哭泣救不了任何人,所以我再也不哭了——碇真嗣
一部作品在安排人物行为的时候最忌讳让观众着急。我统计了一下,面码在正剧里一共哭了二十次,原因分别如下(括号内是出现集数):
1.仁太一直对自己不闻不问(1)
2.听仁太骂安鸣,说她已经不是朋友(1)
3.听母亲说自己可能都还没注意到身为亡者的事实(1)
4.注意到安鸣游戏机上的贴纸,发现她一点都没变(2)
5.祭拜塔子时自言自语“虽然我已经死了,最起码现在还精神着”,之后又主动擦干了眼泪(3)
6.烧烤晚会时看到大家都还记得超和平busters(3)
7.雪集假称面码让大家别再闹了(4)【这里就是角色急观众的典型,面对雪集的造谣动画面码选择了消极抗议,没有像漫画和小说那样当即拿出证据证明】
8.仁太转述她的真实想法(4)
9.听到波波说不会忘记她(4)
10.听见雪集的嘶吼“面码哪里都不在了”(5)
11.波波也想见她,想知道愿望是什么,但她却无能为力(5)
12.听说仁太去了她家,让自己的母亲因想起自己而痛苦(6)
13.看见仁太在为自己打工(7)
14.看到仁太哭就摸他的头发,回想起他的母亲也曾这样安慰自己,隐约想起了自己的目的(8)
15.看见仁太从山坡上滚下来(9)
16.仁太明确说喜欢她(10)
17.看见小聪(10)
18.看见家人都释然了(11)
19.大家寻找她时(11)
20.所有人都能看到她时(11)
然后再将这二十次按照包含的情绪进行归类,整理如下:
愤怒:1、2、7、12
喜悦:4、6、9、14、17、18、20
悲伤:2、3、5、7、10、11、14、15、16、19、20
感动:4、6、8、13、16、20
哭的原因往往不止一种,就举14和16两个例子,第八集仁太哭后面码隐约意识到了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也抱着仁太一起落泪,包含着看到仁太能够放下心理负担的喜悦和实现愿望就将消失的悲伤这两种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心情。

第十集仁太在道出自己的真心后面码的眼泪也包含两种情感,一是为仁太能够像其母所希望的那样发泄心声而感动,二是为自己即将消失(本集的开头她的手已经开始变透明),无法回应他的表白而悲伤。

其实可以从哭的原因看出面码这一形象的特点。
曾看到一段佳句摘录里有一句“我是一个经常笑的人,可我不是经常开心的人”并在其后注为面码所言,虽然这句话并非出自花名,但不妨从这个角度开始分析她。
几年前曾写过一个无聊段子:
净不过面码善不过风子悲不过观铃萌不过亚由孝不过库特痴不过穹妹娇不过大河纯不过爱花勤不过绪花智不过小白勇不过莉兹圣不过魔圆
虽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槽点满满,但面码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和纯白的外表相匹配的天真和善良,总是会为别人考虑,仁太甚至为此斥责她。

但实际上她的这种性格来源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和剧外的受欢迎不同,剧里最初的面码实际上是很孤单的人,按照剧场版,小时候的她因为外表的与众不同难以融入群体,这样的经历让她产生了一种自卑感,并在全剧中贯彻了这一点。

而在这样的孤独中,是仁太拉住了她的手,将她带入一个可以与别人交流的小圈子里(同波波)。从那一天起,她所处的世界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意义。在这之后,超和平busters成为她的心灵支柱,而仁太成为她所向往的人。看在旁人眼里,可能会觉得她只是被困在孩提时代的记忆中,乃至离世都不曾脱困,但在面码的心里,恐怕直到世界末日都会是这段记忆的幸福奴隶。这段往事使得她比谁都珍惜超和平busters间的友情,对这个集体的热爱胜过所有人。而在正剧中,她也是唯一从头到尾都坚持目标不动摇的人。

剧场版里她对自己的定位是“虽然跟大家在一起非常开心,不过察觉到了一件事,是不是只要面码在,大家都会变得悲伤起来呢?明明我已经决定绝对不再让大家因为面码而伤心了。”每次看到他人发生了冲突,就会怪到自己头上,似乎是一种“讨好型人格”。

但仔细研究后可以发现,她并不符合后两点。按照上述统计,她有四次因愤怒而哭泣,其中第二、三次是看到朋友之间闹分裂,第四次是因为仁太让自己的母亲难过,而第一次是因为被仁太忽视,归根结底也是因为这样无法完成塔子的心愿。
由此可以看出,面码虽然经常为别人考虑——因为曾经被排挤,导致她特别珍惜友情——但并不会一味迁就他人,她有自己的底线:不能容忍其他人闹分裂,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缘故让所爱之人难过。
那面码她有私心吗?肯定有,因为完全没有私心那是神,每个人都不可能不想到自己。面码看似不为自己着想,是因为她内心的自卑,认为自己只能为别人而活。因为别人都比她重要,只有帮助别人,才能从他们的成功中分享快乐,从他们的幸福和快乐中感受到满足的喜悦。也只有这样,她才有勇气坚强地活下去。这种态度随着自己以幽灵形态归来愈发强烈,因为是已死之人,自身的利益已经没有意义,因此帮助他人的意志变得更为坚定。而在看到别人开心的时候,自己也可以获得一份安心。

这种心态需要辩证地看待,一方面火热的善良常会融化内心的坚冰,另一方面却会让珍重她的人陷入一种“怒其不争”的困扰中(如仁太的斥责)。
接下来结合花语来分析面码的执念。
在剧场版开头有一个花飘荡在河里的镜头,这朵花就是象征面码的“勿忘我”。

她希望被所有人铭记在心,却又不希望爱自己的人因为自己的死而痛苦,所以她才会一边希望母亲忘记自己,不要因女儿而难过,一边又希望其他人能够记得自己。

同样是在17年,我在电影院里看了《寻梦环游记》,本剧提出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会经历三次死亡,其中第三次“被彻底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面码珍惜那份友情,即使去世也无法忘却,希望自己还能够以回忆的形式与大家在一起延续那段友情。
待续……

8.贵乱
在B站只要一提到冈妈,最能让人联想到的词就是“贵圈真乱”,的确只要有她参与的动画都会存在或简(朝花夕誓)或繁(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的情感纠葛,但就像我在第三部分所讲,这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贵圈真乱就和黑深残一样只是个元素,和作品质量本身没有必然联系,就像虚渊玄的三集掉头、西尾维新的话痨剪发一样,属于谈笑可以较真不必的刻板印象,《魔法少女小圆》的主旨永远是爱与希望,《刀语》讲的一直是众生在历史浪涛下的挣扎。
个人方面,我对CP从来都不感冒,因此看到冈妈作品里的角色出现三角恋之类的剧情往往只会“啧”几声,想着“姓冈田的你又来这套”就没再理会,所以看了她十多部番剧除了风平以外就没一部能让我胃痛的,而那唯一让我站CP以致胃痛的风平,究其原因也是我把爱花当成了面码的投影。
但为了把本专栏写好,我必须要把花名五人(波波没有明确CP)之间的情感纠葛重视起来。第六部分已经澄清了设定,花名里的角色在感情方面的所作所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完全符合他们的年龄。
待续……

9.催泪
对一部催泪番来说,“你看了一定会哭”应该是最差的推荐语。
就像现在如果别人问我《Clannad》质量如何,我的回答都是“你想看就去看,是一部不会让你后悔的作品”一样,一开始抱着哭的心态来看,结局可能会适得其反。
在B站的评论区经常看到有人问花名的泪点在哪里,我也曾经总结过几点,但后来发现这根本就是无用功。
实际上,即使在一周目时我都不曾将花名视为神作,一是自认为对这词用得很严谨,二是刚看完时我是略感失望的,因为它并没有达成预期目标,被誉为最强之泪的它带给我的催泪感完全不如早先看的《萤火虫之墓》(不过到目前论个人催泪也只有《东京地震8.0》能与其相比)。当时我都还在想着最后的一幕幕,怀疑是不是有什么忽略的地方,因为从仁太看到倒地的面码开始这段的每一个细节(无论哪个载体)都在试着赚取眼泪:响起的《I left you》、面码道出真相、仁太一句“但是,大家也一样,大家都很喜欢你,都想见你!大家在等着你……不,是在等我们,在我们的秘密基地!”、飞奔在大桥上时二人的心声、面码从仁太眼里消失、众人在山中寻找时她强撑着写字,以及最终的告别,几乎是攘括了能让人哭出来的所有点(喜欢的角色、重复的话语、恰到好处的BGM),可以对比下我一开始说的其他七部作品中都是在哪里落泪:
萤火虫之墓:从节子拿出石头说是蛋糕开始
东京地震8.0:大致是在悠贵道出实情开始
星之梦:屑屋对梦美说自己是来接她的,其他人都在墙外等着她;星屋在天堂里与梦美重逢
四月是你的谎言:无声的漫画里小薰消失时,这段动画的配乐反而听不出个所以然
CLANNAD:朋也说风子“天真无邪,分外努力”
游戏人生0:休比战死以及特图出现拿走星杯
乔瓦尼之岛:纯平背着宽太不停说话
有时纯文字都能让我哭出来,比如《魔戒·王者再临》里主仆二人在魔多的跋涉、《胡林的儿女》最后兄妹的悲剧、《星球大战》安纳金失去挚爱、《弗兰德斯的狗》原作(明明先看的动画都无实泪)等。
由此可见,泪点这种东西真可谓变化莫测,甚至连自己都不能准确把握,遑论他人?
在催泪这一领域里,有两种言论非常无聊,一是“这有什么好哭的”,二是“你怎么能不哭”。
你的眼泪只属于你自己,为何而流由你决定,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有权干涉你哭不哭。
当看完一部被誉为“催泪神作”的作品却没有流出理想的眼泪后,如果觉得自己观看时错过了什么就换个氛围再看一遍(《游戏人生0》就是在二刷时才有实泪),如果实在没感觉只能说明不对泪点,看别的番就成。
其实我看花名没有流下想象中的眼泪,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花名本质上仍是治愈作品。
我曾在《来自深渊》的长评CV7736466里引用过朱光潜的话:“悲剧却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优秀悲剧的主旨往往是积极向上的,正如我对《魔法少女小圆》、《恶魔人crybaby》和《妖精的旋律》的看法,它们中的确有不少对人性黑暗的深刻揭露,但从头到尾贯穿的内涵一直是积极的,对于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也做出了表现与肯定。
待续……

10.主题
待续……

附录
1.如果还喜欢花名的设定的话,我推荐一下《花田少年史》(B站有中配),讲的是主角因为一场意外获得了通灵能力,于是生前还抱有遗憾的亡灵们都陆续来找他帮忙达成心愿,以便成功往生。单元剧题材,总体来说是教科书级的暖心治愈作,从发行时间(1993)看应该是花名的设定来源,人物画风偏写实向,不过前期有些画面较为惊悚。
2.关于著名的空耳“墨鱼干、墨鱼油、鼻子真大”,不妨换成“莫离开(作为祈愿)、莫依哟(作为回答)、密信可达(对应剧场版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