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总是农民的错?山西高速旁焚烧秸秆酿大灾难,8分钟8起车祸!

3月26日下午,G18荣乌高速山西大同段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就在这时,道路上突然响起了刺耳的刹车声,紧接着就是车辆相互撞击,损失惨重,8分钟内发生了8起车祸,导致12辆货车、2辆轿车受损,1名驾驶员轻微伤,车辆拥堵达8公里。
根据警情通报,原来这是当地农民在路边焚烧秸秆产生浓烟,导致能见度降低影响行车视线,终致车辆连环撞击。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国家早已禁止焚烧秸秆,但总有个别农民要偷偷焚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屡禁不绝的现象呢?

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主要是出于清理田地、节约劳动力、减少病虫害等方面的考虑。
这是因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收割后的秸秆往往遗留在田间地头,占用耕地面积,影响下一季作物的种植。
但要将其回收的话,运输、利用等过程又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市场需求不稳定,农民往往得不偿失。
一些农民还认为,焚烧秸秆可以增加土壤的肥效,杀灭田间的害虫和病菌,减少农药的使用。
焚烧秸秆因而成了最简单、最直接、最省事的处理方法。
但焚烧秸秆的害处也显而易见,它不仅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剧全球变暖。
此外,农民焚烧秸秆带来的好处,可能也会被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土壤结构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带来的不利影响相抵消。
据统计,我国每年焚烧的农作物秸秆约3亿吨,相当于浪费了1.5亿吨标准煤的能源。
有的网友就说了,自古以来农民就在焚烧秸秆,这是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为什么现在就不行了?

实际焚烧秸秆并不是传统,在中国古代,秸秆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很少会在田间直接焚烧掉。
古代秸秆的处理一部分是用来垫圈、喂养牲畜,所谓兵马未动粮秣先行,里面的秣就是秸秆等用于喂马的草料。
还有一部分则是用来堆沤肥,当作建筑材料甚至造纸,以及编织制作一些生活用品。
而大部分的秸秆是被当作燃料,用于平时的生火做饭。
可见秸秆在古代是一种有用的资源,会充分加以利用,甚至成为赋税的一种,根本不会在田间被大规模地烧掉。
那为什么现代农民会把秸秆在田间就白白焚烧掉呢?

这个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现代已经有更好的燃料,更好的饲料可以使用,秸秆已经没有古代这些用场了,连鸡肋都算不上,弃之毫不可惜,因而偷偷烧也要把它烧掉。
而在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由于采用了大面积的机械化作业,可以将秸秆直接打碎还田,另外就是规模化农业,将秸秆用于饲养、发电、制成建筑材料、生物乙醇等成本较低,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因而焚烧秸秆现象也不常见。
换言之,秸秆焚烧并不是传统,只是我国农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特殊现象,我们只是还没有找到更好更有效的处理办法。
那要如何才能妥善处理农作物秸秆,既不污染大气环境,也不损害农民的利益呢?
其实从以上谈到的我国古代和国外对秸秆的处理方式,就已经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了,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农业,农民拿来无用,处理起来成本太高,放在田间会影响农业生产,堆在房屋周围也不安全,而且总归得处理,除了焚烧别无他法。

所以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形成规模化机械化的农业,这样就可以把秸秆作为一种资源更有效地利用起来,不管是做肥料、饲料,还是造纸、做建材,都可以在低成本下利用获得更好的效益。
当然,这可能需要很大的智慧,并且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但一味把责任推给农民也不是好的解决办法。
我觉得现阶段可以像给电动车补贴一样,通过一系列的补贴、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鼓励有关企业或机构对秸秆进行高效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又保护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