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消失70天背后:资本难念食品“这本经”?

传闻拍摄团队被撬走,公开报警,知名博主李子柒近期陷入了漫长的“停更期”。
每一条视频都爆火、粉丝过亿的视频博主李子柒,有着字节跳动、华映资本等投资,并打造了“李子柒”食品品牌,以其为主体创建了多家公司,使得其成为微念旗下最赚钱的网红。
而目前,李子柒已经消失了两个月有余,关于短视频“顶流”李子柒的争议日渐激烈,猜测层出不穷,直到那条被秒删的“资本真是好手段”的评论的出现,大众的思路逐渐明朗。不过,李子柒与背后的资本究竟会有什么纠葛呢?
01
李子柒的的流量密码
从7月14日发布《柴米油盐酱醋茶》后,李子柒至今再没有更新了。面对毫无预兆的停更,网络上现在已然争议四起。不过,在了解争议之前,李子柒究竟是如何火起来的呢?
资料显示,李子柒(原名:李佳佳)于1990年在四川绵阳一个小山村出生。2016年3月25日,李子柒发布了第一个“古香古食”视频小火。随后,她便专心做自媒体。其中,李子柒制作了一支名为“秋千”的短视频并为她带来近千万播放量,单个视频全网播放量1300万以上,微博阅读量上亿。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又被业内认为是短视频元年。此时,微念创始人刘同明注意到了李子柒可能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同年9月,刘同明在社交平台私信表达对其视频内容的喜爱,彼时李子柒微博粉丝的数量还不足1万。彼时,微念为李子柒提供微博资源推广服务,而李子柒主要负责内容的产出。值得关注的是,微念背后是包括齐一资本、华映资本、琢石资本、辰海资本等在内的投资机构。2021年7月,字节跳动又联合华兴新经济基金、琮碧秋实、华映资本战投杭州微念。

随后,微念与李子柒的捆绑便更加深度。有媒体报道,2017年7月,李子柒与微念更换合作模式,合约模式转合资公司模式,共同成立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携手筹备和运营“李子柒”品牌。一个专注内容创作、一个负责流量推广、商业变现,李子柒与微念的产业链逐渐建立了起来。
近年来,“李子柒”品牌已经陆续推出了螺狮粉、藕粉、红油面皮、辣椒酱等一系列食品,并打造出了粉丝量超过633万的网店和多个具有商业价值的商标、公司与子品牌。2020年,李子柒品牌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MCN机构与网红联手的商业变现模式被玩的风生水起。
02
被资本“抛弃”的李子柒?
8月30日,李子柒以一条“报警微博”再次回到大众视野。在评论区,李子柒回应一句“资本真是好手段”,随后秒删。李子柒与资本的另一面逐步浮出水面。
事实上,李子柒爆火背后,这些商业品牌、商业变现或许都与李子柒无关,李子柒或只是在为“李子柒”品牌打工。

以螺蛳粉为例,企查查显示,生产“李子柒螺蛳粉”的厂家是广西兴柳食品有限公司,为微念的子公司,微念持股比例高达70%,而李子柒无任何股权关系。另外,与李佳佳有直接股权关系的公司只有2家,一家是由其100%持股的上海沉香里创意策划工作室,另一家则是和微念共同持股的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子柒与微念双方分别持49%、51%。人微念仍是控制人,且这2家公司的参保人数均为0人,可能为空壳公司。
由此来看,上文所提到的一系列“李子柒”商标、产品,其控制权几乎全在微念手中。另外,在资本催促下,“李子柒”品牌的产业化进程加快,并实现爆发式增长,原先的李子柒已逐渐“变味”。
其中,着重打品牌概念,但疏忽产业链打造,以代工为主的“李子柒”品牌,已经长期行走在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的风口浪尖上。产品翻车,过度包装……黑猫投诉上关于李子柒品牌产品的食品安全等问题层出不穷。李子柒这个IP亦正在逐渐被透支使用。
03
能否找回“李子柒”?
回归初始,李子柒用田园牧歌式生活方式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且在短视频平台Youtube上备受中外人士好评,创下了拥有1.3亿全球粉丝、视频全球播放总量超170亿的佳绩,并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视频中,李子柒再现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抚慰着在快节奏生活中焦虑的人们。如今,资本却似乎将李子柒视为获利的工具。
回归到食品生产来看,资本的获利方式亦并不是良性的。在微念的掌控下,作为食品品牌的“李子柒”快速复刻、迅速扩张。
事实上,资本逐利的本性,使其并未将食品安全作为企业的生命线。靠着“李子柒效应”逐渐壮大的食品品牌,在以代加工为主导的模式下,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也同时不断消耗着“李子柒”品牌。
如此,李子柒“重现江湖”时,与资本还会展开一段“恩怨情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