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读过的灵性书籍分享

2023-08-14 21:59 作者:我超有力量  | 我要投稿

前排提醒:全文约1.2w字,先给个三连鼓励我再慢慢看吧哈哈!


这篇专栏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我终于写完了!不夸张的说,从动笔到成品,至少花了半个月,更不必算从初有想法到成形的时间了。写这篇专栏的初衷是这个圈子太多观点鱼龙混杂,与其随波逐流不如成为中流砥柱,通过好书与大师们超越时间空间产生链接并得到教导,感受视频所不能带来的内心震撼,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看过书后再看显化视频,产生的共鸣会更多、从中学习并应用起来的也会更多。第二由于我看的书很杂,所以一直将显化与开悟的杂糅在一起,感觉内心总被束缚,力不往一处使,希望通过这篇专栏能给内心一样纠结的家人们提个醒。由于一些书是至少一年前看的,为了保证写的不太离谱,不免要回头再温习一遍,所以这么长时间没有和大家交流,实属无奈。

除《与神对话》《太傻天书》《金刚经说什么》以及释放法相关书籍以外,大多看过三遍甚至五遍以上。看书有很大好处,系统、详细,能够软化作为人的逻辑思维,例如必须看到证据才能稍微相信自己正在显化。看书也有不好,一味看书满足心智的好奇而不实践,只会造成“我好牛逼,所有人都是我的npc,我什么都可以得到”的错觉,但其实有意识显化的能力并没增长,反倒助长了小我的虚荣心。


(以下均为我个人观点,不再强调,酌情食用)


我将看过的书粗浅分为两类,一类偏显化,一类偏开悟。

显化类书籍包括:《与神对话》1-3《与神为友》《与神合一》、《巴夏视问答集》《2027:来自巴夏的生命讯息》《巴夏:来自未来的生命讯息》《巴夏〈New Meta Physic〉超物理学》、《天赋的力量》、《登出键》、《生命的重建》、《心的重建》、《镜子练习》、《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

开悟类书籍包括:《当下的力量》、《太傻天书》、《金刚经说什么》、《the way》文字版、《莱斯特自传》、《自由的风声》


建议刚入圈或者还迷糊的家人们只看显化类书籍,等自己的显化价值观建立牢固后,再看开悟类书籍,否则要么打击创造积极性,认为自己不该追求“世间俗物”,只该闷头修行;要么陷入好好过“旧模式”生活的陷阱,生活平淡尝不到显化的好处。用《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的作者杰德的话来说:

开悟(觉醒)是全然的无意义。觉醒于你的真实本质就像死亡,它是必然的,无法避免的。不管你做什么,最后总是会抵达,所以何必着急呢?享受你的生命,它是自由的。宇宙意识、另类意识状态与合一心智都是这个浩瀚而迷人的二元游乐场里面的娱乐设施。贫困、疾病、绝望也是。但开悟就不是娱乐设施了。开悟意味着离开游乐场,但何必离开游乐场?在游乐场里你可以当一个圣人、一个瑜伽修士、一个亿万富翁、一个世界领袖或军阀。或当好人或当坏人。快乐、悲惨、极乐、痛苦、胜利、失败,全都在这里。急什么呢?等离开游乐场的时候到了,你就会知道,你就会离去,但当然没有什么好处可拿。

当然,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请跟随心行动。



一、《与神对话》123《与神为友》《与神合一》:强推!我建议每一个从假设法则了解显化的人都以这本书传达的思想为基础:显化百无禁忌,神不会因为你的显化与社会规则不同而惩罚你,所以更不必谈大家都想要的功成名就,美人在怀了。我接触过很多咨询的uu,即使对显化已经非常了解了,但依旧不敢让自己拥有目标。不敢让sp疯狂爱自己(即使很多人嘴上这么说),不敢获得很多无条件的爱,不敢拥有大笔金钱,不敢在3d中什么都不做就获得。《与神对话》真的非常适合这类人,它鼓励你去追求你想要的一切,快乐的、毫无愧疚的。我在接触到这本书之前,看了不少引导开悟的书,以至于让我忘了自己学习显化只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好像追求金钱、认可、社会地位比起追求开悟是一件不值一提的事情。但一直以来我都没有追求过开悟。这本书让我幡然醒悟,给自己创造想要的体验,才是我这一生的基调啊!

我在五月末写了半篇专栏,后由于心思转变没想发出来。因为思想和《与神对话》有交叉,所以也放在这里。


每本书后面都会附一些原文以便大家了解,大部分是按原书的前后顺序记录的,由于篇幅有限,只展现其中一部分观点。

1. 在我的世界里,没有一样东西是真实的。

2.所有事物的意义都是我给予的。

3.我说我是什么人,我就是什么人;我说我的经验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4.没有事情需要你们去完成,只有状态需要你们去进入。

5.但要清楚的是,你做任何事都不是为了别人。请牢牢记住这句话: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自己做的。

6.情绪这种经验不是外界强加给你的,而是你自己主动选择的。

7.假设明明知道某样东西并不存在,我如何还能真正地为了它而感谢神呢?那你得有信仰。只要你拥有信仰,哪怕只有芥子那么大的信仰,你便能够移动山脉。你将会知道它是存在的,因为我说过它存在;因为我说过那样的话,甚至在你要求之前,我便已经回答。

8.假如你知道你是谁,知道你是神创造的生命中最美好、最非凡、最优秀的,那么你将不会怕。因为有谁能够拒绝如此美妙的人呢?甚至连神也无法再这样的生命中找出缺点。

9.第一定律是,你能够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你能够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你能够拥有任何你想拥有的东西。

第二定律是,你会吸引你怕的东西。情绪是吸引力,如果你非常怕某样东西,那你将会经验到它。

10.首先,树立关于你自己的最高观念。设想每天依照哪个观念生活之后你将会是什么样子。设想到以后你的所思、所为和所说,以及你应对其他人的行动和言语的方式。这需要巨大的精神和形体劳动。这要求你不停地、无时无刻地监视你的每个思维、话语和行动。这牵涉到持续地、有意识地做出选择。

二、《登出键》

登出键主体分为两个部分:如何登出开悟、如何不开悟成为超级玩家。我认为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将一个想法、状态如何显化到3d世界中讲的非常清楚,简单概括起来就是:物质世界由能量构成,而我们的思维、语言、行动都有能量,当能量到达了一定程度就能在3d世界中看到。而情绪是能量转换成物质的助燃剂,所以也就引出了全文作者破除旧循环、登出开悟或者成为超级玩家的立足点:不解释。作者莫子的举例贴近生活,如果你已经不算小白,那么这本书一定会让想提升境界的你受益匪浅。

1.显化的蓝图是信念,显化的燃料是情绪,也就是你当下的存在频率。

2.我们只要碰到这类情景发生时,立刻采取对策:如果是想要的情境,就享受它,加强情感与情绪;如果是不要的情境,就立刻用不解释消化它,或是改变我们对它的解释。

3.我们一直以为自己是游戏中的人物角色,人物角色就会有身份、属性,以便证明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不同。除了向外去证明我是谁,我们一般也会加上把身体、思想、感受的组合认为是我——外在的资讯加上内在的资讯,形成了我。我们总是将那些属于我们的拥有物,当成是我。我们要知道,“我的”是我所拥有之物,并非我。

4.想要塑造人生者,轻松地建立信念,并在如梦似幻的现实里,享受着自己的信念,信念以飞快的速度充满能量,显化成情境回馈自己。

5.我们只在每个当下,按照我们所认为的现实在显化现象。

6.我们自己的觉察,是真正的自己,不动时,我是圆满具足的整体;动时,基于觉察延伸出信念,我就开始创造世界,我们就是自己世界的造物主。


三、巴夏系列

具体包括《巴夏视问答集》《2027:来自巴夏的生命讯息》《巴夏:来自未来的生命讯息》《巴夏〈New Meta Physic〉超物理学》

巴夏与其他灵性书籍相比,独特之处在于提及到了外星生命、平行现实、跟随最高兴奋行动等,但也涉及到许多关于显化的心态、步骤。《巴夏视问答集》是视频的文字版,原视频在优酷上搜“巴夏”即可观看。视频问答相对于其他三本书,更容易理解,尤其是从观众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完全可以将它看作是显化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彩票、加速转变自己、评判的意义、改变核心信念)。其中一些观点如同时性,对我来说很治愈。但缺点也显而易见,不系统不体系。更系统的内容可以参考其他三本书,但是阅读起来会有理解上的障碍。所以如果对巴夏的显化理念感性的uu,建议先看《巴夏视问答集》,再看剩余三本。


1.物质实相其实是一种镜像,是你存在状态和意识状态的反射。的确没有什么是存在于你之外的。你不是真的存在于物质实相之中,而是物质实相在你之内,它存在于你的意识之内。

2.你希望看到现实镜像种任何改变,都必须由内在开始改变,都必须从内在实相开始改变,因为你就是你的内在实相。你必须从你的意识、你的振动、你的存在状态去改变。

3.在每个当下,当你有很多事项可以选择去做时,去选择那个你力所能及、最最能让你感到喜悦的事去行动。记住,全力以赴地行动,对结果一无所求,只要你能坚持这样做,你的生活会同步开始爆炸性扩展。

4.你不需要 去“迫使”事情发生,事物已经在自行运作了。“小我”的心智是不是理解这个发生过程并不重要,因为“小我”一旦开始思考,就开始干预。

5.当你以消极的方式去反应,消极地理解一些事物时,你需要做的只是后退一步,对自己说:“我究竟相信了什么,会让自己如此消极反应?我更愿意相信什么,能让自己积极地反应呢?”

很多时候,一旦你识别出你真正愿意相信的东西,消极的事物就消失了。它消失了,不需要更多的手段。很多时候,仅仅点亮一盏灯,阴影就消失了。但你得允许自己审察小我的思想。

6.请把外在环境或事件看作是中性的,中立地对待它,不要赋予其你不喜欢的含义;请停顿一下,为其注入你喜欢的含义,这样事情会为你带来你期望的效果。请记得:这个时间和空间的物质现实,永远都在发出回音。

7.你要切实专注于“频率”,专注于自己希望经验到的那个现实版本的振动频率,即存在状态!

8.你不必去改变世界,你只需要转换自己进入那个新世界——那个你想要体验的、代表改变的世界。允许那些没有改变的人们留在他们想体验的原来振动的世界,因为那个地球将继续存在。此刻,所有的平行现实都同时存在,就像所有电视节目同时一样。

9.以消极负面的方式接受别人对你的评判,就是在为自己创造出那种负面能量的现实。

10.“阻碍”只不过是你不情愿移动到那个对你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方向,那就是阻碍。它只是缺乏信任。仅此而已。你们从来没有人真正受到过阻碍。


四、《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

张德芬的四部曲优缺点鲜明:非常适合刚接触吸引力法则的小白看,也非常适合推荐给圈外的朋友们,但四部曲对于假设法则的uu们来说存在限制性信念。这四部书除了最后一部《重遇未知的自己》讲的比较深(但比起其他灵性书籍也算是小儿科),其余三部传达的思想基本一致。由于本书均以失意的社会人寻求心灵解脱为角度,所以对“真正的我”“我的身体”“我的各种社会身份”之间的关系讲解的清楚易懂,即:我不是我的情绪、我不是我的身体、我不是我的身份……作者对如何处理情绪,如何解决原生家庭来的创伤、如何解决限制性信念都写了非常多可执行的方法,由浅入深,无论你处于哪个阶段,都一定有适合你的方法。书中也列出了许多普罗大众对感情、金钱的限制性信念。缺点在于在这四部曲中,作者无论是用故事还是身边朋友的例子,都在不停强调一个观点:不要乱许愿,太明确的愿望会限制高我的发挥因此可能有不好的后果。比如:一男子想娶另一个姑娘,显化成功了,但自己的亲人因为这个愿望受到了精神或身体上的伤害,作者谓之不要定具体的显化目标,给“神”一些操作空间。在我看来,这就是将显化比作巫术,使用它的人会被反噬。但没有他人的允许,我们不可能伤害任何人,也不可能被伤害。如果发了一个具体的愿会让高我受到限制,那么我敢说小我与高我已经没什么分别了。(没有回看,观点与原文可能存在记忆偏差)

1.当你向宇宙宣布你的愿望时,你必须要非常相信你会得到它,甚至已经得到了。所以,你要散发出去的,应该是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的感觉。

2.发愿宣言要成为你的背景思想,就像一个背景音乐一样,整天自动地放送,上达天庭。

3.嫉妒、怨恨、怒气等都是负面的能量,当你看到别人有你想要的东西,而你没有的时候,你所升起饿负面能量,会让你想要的东西离你自己更远。

4.心想事成不是只坐在那里想。你必须要随时保持警觉,留心宇宙为你带来的种种机会。凭自己的直觉,抓住每个时机,采取有效率的行动,也就是说,趁浪花高涨的时候,顺势让它把你带到顶峰。

5.当你对事情的结果有某种特定的期望时,你就会受苦。对你真的想要什么,有一个清楚的画面(心想事成),对你所能想象可能发生的最糟结果,全然接受(放下恐惧),你就能活得自在。

6.在每天的生活当中,如果有人事物勾起了你的负面情绪,当时在你的身体层面,一定有一个对应的地方会不舒服。所谓情绪,其实是我们身体对思想的一个反应。所以,当它升起的时候,与其把注意力放在外面激起你情绪的人、物、上,不如把注意力拉回来,放在自己身上——身体上!通常那个感觉是很不舒服的,所以我们想要发泄、压抑或逃避。而全然地经历就是去允许那个不舒服存在,把你的呼吸带到那里去,试着和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在一起,这就是‘泻’!泻’了之后,在那个当下,你就可以去检视那个不舒服的情绪是由什么念头引起的,甚至可以追本溯源,找到在你生活中、妨碍你快乐幸福的信念是什么!

7.外界的人、事、物一直都在改变,可是你对它们产生的思想和情绪没有改变。对某些情境,你始终只能有一种反应、一种应对的方式,而不去思索是否有其他的角度或可能性。这就是你的人生模式、你的信念。

8.阻止我们成功的,并不是我们不懂的事,而是我们深信不疑但其实不正确的事情,那是我们的最大阻碍。

9.不应该?这个词很严重哦!有什么不应该?这是你从小的一个反应模式罢了,你要转换它之前,要先接纳它,不可以抗拒它。因为,抗拒是世界上最强的能量之一,你的抗拒反而会让它更加茁壮。因此,没有什么‘不应该’的,我们要做的,只是用一个对你比较有利的方式,去取代原来那个对你没有益处的反应方式。

10.首先,闭上眼睛,想象最近发生的一件让你感到无比歉疚和自责的事。你试着把这个情绪,就是那种自责的感觉扩大开来,让它逐渐增强,愈来愈壮大,好好地去感受它,跟它在一起。不要去逃避,深刻地、全然地去感受它。现在请你找到自己身上有一个与这个情绪相对应的部位,看看你的身体是哪里不对劲儿,然后把那个不舒服的感觉也扩大,最好用手去轻轻地碰触它。这个情绪对你有帮助吗?你可以允许它的存在吗?那你想放下这种情绪吗?什么时候放下呢?如果是现在的话,请宣告出来:我选择此刻去接纳它,并且把它放下!你准备好得后,吸一口气,然后呼气的时候,就大声地喊"啊",让这个情绪在你的喊叫声释放出来。



五、《天赋的力量》

这本书属于假设法则指定必读书目。在我刚接触假设法则时强迫自己读完一遍,由于自身理解上限过低加上随处可见的圣经引文,确实没大读懂和假设法则有什么关系,我与父也让我稀里糊涂,但打开了“想象力创造现实”的大门。后来发现读这本书对sc能起到很强的稳固作用,于是又读了几遍。直到这一段时间准备复制一些段落时,又重新读了一遍,大为震撼,不仅圣经引用的完美,内维尔本人倡导的显化理念也与《与神对话》不谋而合,让我爱不释手。其实内维尔已经将显化过程中遇到的心态问题、实操问题、道德问题、爱等等都写的非常清楚了,但这本书精彩之处还是在于方法论,属于手把手教你得到想要的目标,主要讲终点状态、视觉化、修正,如果很久之前读过这本书的uu,不妨重新再读一遍,一定会有很大收获。对于刚入门的小白来说,可能在理解上有困难。

1.我发现我很难改变对自己的想法,为什么?因为你想改变的渴望尚未被唤醒,如果你真心爱上了你想要成为的样子,你就会成为他。

2.也就是说,你千方百计要捕获到某些“事物”认为它们是真实的,并且使用人类惯用的诱饵“奋斗与努力),试图与这样或那样的事物取得联系,亦即设法迫式这样或那样的存在出现,但这些努力完全是白费力气。

3.为了潜入更深的水域,你必须把目前所有的问题或限制都抛开,将注意力转移开来,完全不去理会你现在遭遇到的所有问题与限制。对自己说我是、我是,停驻在这种存在觉知上;不断对自己重申,你就是那样的存在觉知。

4.尽管被困在贫穷或疾病的坑中,还是要将注意力从债务、疾病或种种问题上移开,只停驻在我们所追寻的目标上。如果在意识中,我们不回头去看自己的问题,而是继续抱持着信念,相信自己会成为所追寻的、所渴望的,那么我们也会发现,困住我们的牢狱终将打开高墙,而我们所追寻的——无论是什么——都会被实现。

5.你是如此执迷于“你是人”的信念,忘记你是多么荣耀的存在。现在,以你恢复的记忆去“下指令”,让尚未得见的事物出现,它“该当”出现;因为万物都不得不回应“神的声音”,那是你的存在觉知。这个世界,正等着“听从你的指令”!

6.在意识中“揣摩”那项特质,知道你可以“揣摩”或感觉你已成为它。当你沉浸在成为它的感觉之中,该特质就会在你的世界中具体显化出来。

7.只有人才有是非对错的评量,对生命来说,没有所谓的对错之分。

8.别为结果感到焦虑或担忧,它们终将到来,就像黑夜会尾随白昼而至。

9.不要限制你的渴望,当它在你心中升起时,接受它、感谢它,直到你的感激之情已经满溢到就像渴望已经实现一样。然后,平静地去做你该做的事。

10.人、世界以及其中的所有一切,都是无条件本体(神)的有条件状态,你就是这个本体,你是条件被限制为人的神。

六、《生命的重建》《心的重建》《镜子练习》

许多讲显化的书籍,侧重于列举技巧、告知世界的真相,但是如果你发现自己每天都在强迫自己显化,或者根本提不起劲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世界怎么办呢?那么我强烈推荐你阅读露易斯海的作品。露易丝可以看作是疗愈派大师,她用自己的方法治好了癌症,强调健康饮食,重视女性权力,喜欢使用肯定语,书里也列举了许多包括治愈童年、改善工作、疗愈原生家庭、创造财富、改善亲密关系在内等等肯定语。与Sammy的自我肯定不同之处在于,露易丝海强调有加有减,一方面进行积极的自我肯定,一方面释放童年或者过去的经历造成的伤痛。另外,如果你想给朋友推荐灵性书籍,但又怕“想法创造现实”“不工作就能获得大量财富”这类话吓到ta们,露易丝海的作品是个不错的选择。

1.我相信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都缘于一个想法。不论问题是什么,我们的经历都只不过是内心思想的外在结果。即便自我仇视,也只是仇视一个关于自己的想法。

2.如果你有一个不幸的童年,那么也许时至今日你还在排斥童真的自我。也许你甚至没意识到,在内心里,你曾是个不快乐的小孩,他至今还在责罚着自己。这个小孩需要治疗,它需要你未曾获得的爱,而你是唯一能够给予他这份爱的人。

3.把所有错误都归咎于自己或者男人乃至社会都无助于解决问题,只会让我们软弱无力。责备一直是种软弱的剧哦那个。

4.我们必须清楚生活中的爱源于我们自己。

5.你的思想和信仰是唯一能够伤害你的身体的力量,而这些思想和信仰是可以改变的。

6.要处理炎症,营养师建议至少两个月内不要摄入糖、人造糖精、面包、酵母、乳制品、水果、茶、咖啡、醋、烟草和其他一些东西。

7.请记住,你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要么是自我关爱,要么就是自我仇视。锻炼是自我关爱,而爱自己是在生活中获得任何成功的关键。

8.妒忌实际上是在说:“我不够好,不值得被爱,所以我知道的伴侣将会欺骗我,或者离我而去,转投他人的怀抱。”

9.如果你仇视现在的工作,你就会背负上仇恨的情感。即便你获得了一份新工作,很快你会发现你也仇视这份新工作。

10.当你听到一个负面的经济走势或商业趋势时,请马上确认:“对一些人而言这可能是真的,但它不适用于我。无论我身处何处、遇到什么,我总会成功。”


七、《当下的力量》

这本书我也读了至少五六遍,第一次读完全没看出和显化有关,只是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内心更加平静,读许多大师的作品都有这样的感觉。后来接触到显化后,重读无数遍,更感到这本书的伟大之处。我一直认为觉察非常重要,许多和显化挨边的方法,比如释放法,是不是首先认出那只是情绪或者只是想要呢?做好精神饮食,是不是要关注到自己的内心os呢?转念是不是不把想法当真时更好转呢?所以明白小我、思维、情绪和真正的我的关系,真的非常重要,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你深受思维困扰,不如阅读这本书的前六章。后面几章可以等你对显化有更深的了解之后,如果对灵性开悟还有兴趣,再有选择性的阅读。

1.这种不停的思维活动使你无法达到内心的宁静状态。同时,它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不断投射出恐惧和苦难的阴影。

2.不是你利用思维的方式不对——基本上你根本没有利用它,而是它在利用你。这就是一种病态。你认为你就是你的思维、你的大脑,其实这只是种幻觉,这个工具已然控制了你。

3.你可以采取第一个步骤了——经常倾听你大脑中的声音。特别关注那些重复性的思维模式,那些多年来缠绕你的“旧唱片”。这就是我说的“观察思考者”对含义,换句话说:倾听你脑袋中的声音并作为一个观察者的临在。

4.在你倾听那种声音时,不要去做任何评判。不要对你所听到的声音做出判断或进行谴责,因为这样做意味着同样的声音又会从后门趁虚而入。

5.除了“观察思考者”之外,你还可以通过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一刻,从而在思维中创造那种空白。就是全神贯注于当下的时刻。

6.我们为什么会对思维上瘾呢?因为你认同思维,就是说,你从思维的内容和活动中获取自我的感觉,因为你认为,如果你停止思维活动你将不复存在。随着你长大,在你个人和文化环境的制约下,你在脑海中勾勒出了自己的形象,我们不妨把这个虚幻的自我成为“小我”。

7.思维和情绪之间有一个恶性循环:它们相依为命。思维模式通过情绪创造了一种它自己的被放大了的反应,而情绪的振动频率又一直为原来的思维模式注入活力。

8.除非你停止从思维认同中获取你的自我感,否则你将不会从痛苦中解放出来。

9.不要努力解放的欲望或试图“达到”开悟的境界。请关注当下,并成为你思维的观察者。

10.你的痛苦有两个层次:现在产生的痛苦,以及过去产生的但现在仍以留在你的思维和身体内的痛苦。

八、《太傻天书》

太傻天书是我在学习显化初期看的书,看完后只觉五雷轰顶,觉得自己的显化方法(主要指肯定语)完全错误,给不坚定的内心重创,这也是我在开头强调小白不要看开悟类书籍的原因。这本书类似于《被讨厌的勇气》《当下的力量》《与神对话》,以问答的方式逐步深入,引导读者脱离大脑病毒,看穿分离、放下时间、告别选择。后半部分也提供了像《登出键》一样的“魔法工具”,引导读者走向自由。

1.本来无限的你仅仅做了一个小小的梦,在梦中你忘记了自己。当你经历这个有限与分离的世界,你却理解了合一与无限的意义。

2.人们并不像每个人自己想的那样理性,那样头脑清醒,相反,每个人的大脑都被各种固执的习惯性思维模式和心理上的偏见所包围,我们称这些固有的思维模式为:大脑的病毒。

3.一切的过程都应该是轻松自然的。如果你感到有任何的艰难险阻,要拼命努力才能克服的障碍,那你肯定是什么地方出错了,一般都是你被你大脑的病毒引上岔路,而在时间幻觉中搏斗呢,而这个时候,你就该回到现在,回到太傻,你就自然会回到应有的平静和快乐。

4.一旦大脑开始思考,开始逻辑判断,一旦你经历任何的思维过程,开始说“因为,所以”的时候,这肯定不是太傻的声音,这必然是大脑病毒的声音。

5.你只会看到你想看到的,你也只相信你已经相信的。所以,当你问出一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别着急听你的大脑给你的答案,而是反过来思考,为什么我会问这个问题,和我问这个问题是否有了一些提前预设的答案了。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你只会从大脑那里听到你想听到的答案,而不会听到真相。

6.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进行判断的时候,他总是会相信,是因为其他人的真实问题,然后自己才会依次而判断。例如你觉得另一个人没有风度,没有耐心,你总是觉得那难道不是一个事实吗?难道不是所有人都会这么觉得吗?但是,本质上,没有任何分离的元素是真实的。本质上,是他自己首先有了标签,然后把标签贴在别人身上。是你自己首先在定义耐心/急躁,定义风度/粗俗,然后再把这些分离的标签向别人身上投射。这个过程和给狗染毛,然后觉得狗会很开心是一样的,只是你自己的幻觉。

7. 而洗脑的结果就是你相信你是没有能力的,你是受害者,你必须时刻警惕和提防各种外在的伤害,还要不断地追逐那些分离来获得安全和快乐,恐惧和期待是任何分离的思维模式的必然结果,所以,洗脑的过程因此也必然和恐惧与期待紧密相连——一旦你发现你在恐惧或者期待,你都是在被洗脑。

8. 接受一切,理解一切,走出分离,放下追逐,不必选择,创造一切。

9. “接受一切”的意思不是不拒绝,而是你不在分离和恐惧中去决定同意还是拒绝。

10. 这些“应该和不应该”的本质,全部都是分离,也全部都是恐惧,当你稍微分析一下这些应该和不应该,你就会看到各种各样恐惧的集合,和一个个大脑病毒的预设观念的监狱,而这些每一个都经不起任何的真相的考验。而这些每个人思维中都无所不在的“应该和不应该”,比那些正式的“承诺”,更无所不在地束缚着每个人的心灵。


九、释放法相关书籍

包括《莱斯特自传》《the way》《自由的风声》

在六月初,我突然萌生出想要学习释放法的念头。于是又打开了原始圣多纳释放法8集视频开始学习。我很快就学会了释放,甚至有时候一天都在哈哈大笑。因为我爱看书,所以在练习释放的过程中也在看相关书籍。《莱斯特自传》中没有怎么写技巧,内容如书名,就是莱斯特 一生的自传。《the way》文字版是莱斯特与学习释放法的学生交流时的音频转文字,《自由的风声》是学习释放法而获得自由的网友“风”写的心得以及与网友谈论释放的相关内容。我在看《the way》时内心很平静,有强烈的冲动想要“自由”,我认为这种“自由”就是开悟。后来看《自由的风声》,虽然大部分内容是风转述莱斯特本人的话,但也加了许多他本人的理解。看到某句话时,我突然放下了想要持续释放的念头,因为风对于自己当时状态的描述不是我想要的终点。说我是被三大想要控制也好,思维上头也好,灵性水平倒退也好,对于这个凯撒世界我还有太多感情和金钱债务没有偿还,第二段学习释放的旅程也就到此为止了。

the way

1.你将压抑和把它(力量注:感受)保持在底部这项工作完成地极其漂亮。

2.你要持续地提醒他们这只是一股感受。对死亡的恐惧仅仅是一股感受。感受不会咬你、不会对你开枪、不会击中你的头。它只是一股和其他感受一样的感受,但是这个逃避它的倾向非常强烈、惯性很大;所以你要努力让它浮现、让它离开。

3.无论你做什么,都要把它做的完美。这就是像一个大师一样的行为。表现得像个大师,就会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勾出来,这样你就在释放。

4.你尝试用头脑去搞明白。你做不到的,因为你的头脑、你的智力是障碍,是限制性概念的累积。

5.成为你所是,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是零。但成为你所不是的、成为有限制的,会花上无尽的、费劲的挣扎、不快乐和挫折。

6.但是这些小小的智性问题你自己也可以回答,它们不能快速地带你到任何地方。它们会占据释放的位置,代替释放的是询问事物,这些关于事物的“为什么”从不能给你任何答案,它们仅仅是满足你的智力——满足这个我们想要摆脱的东西。所以,请仅仅去释放,不要问为什么,不要问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

《莱斯特自传》和《自由的风声》我没有划线,所以就不在这里打摘抄了。

没有看完的书: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本来就没有开悟的打算,看了开头就放下了。

《金刚经说什么》:这是我少有的实体书,出于对佛教的兴趣以及对靓女老师的喜爱开始看的,但看了不到四分之一,因为其内容并不是我现阶段需要的,遂弃。


我读过的灵性书籍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