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的基本国情与人口结构!


斯里兰卡旧称锡兰,是个热带岛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东南端的外海,在中国史书上很早就有记载,曾经称其为狮子国、师子国、僧伽罗。 现在的国名斯里兰卡,在当地僧伽罗语中意为“乐土”或“光明富庶的土地”,有“宝石王国”、“印D洋上的明珠”的美称。因为其恰好位于古代远洋航船绕行次大陆南端的主要航道上,从唐代以来就有中国商人和旅行家通过航海到过这个岛国。郑和下西洋期间,郑和船队也把这里当做继续向西航行的中转站,还曾经在7次下西洋中唯一的一次大规模的用兵,打击企图谋害郑和船队安全的当地势力,最终取得了很大成果,迅速让当地恢复了和平安宁和对大明的友好。可见斯里兰卡这个地方,自古就对西向航道有重大的战略价值。东方对“西洋”的制海权衰落后,欧洲殖民势力深入,斯里兰卡最终成为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二战后获得独立,至今仍然是所谓英联邦的成员之一。
斯里兰卡和次大陆只隔着一个很窄的海峡。而海峡对面就是三哥的泰米尔纳德邦,因此历史上泰米尔人大量移民该岛北部,并与该岛南部的主体人口僧伽罗人屡有冲突,在上个世纪有闻名全球的反政府泰米尔猛虎组织。不过在某方的大力援助下,这个反政府组织被彻底剿灭,斯里兰卡获得了难得的十几年的和平发展机遇,但这肯定是某些黑暗势力不愿意看到的。所谓小民无罪,怀璧其罪!很大原因在于斯里兰卡重要的战略位置以及由此带来的战略利益,说到底是未来这条航线上控制权的问题。斯里兰卡的经济以农业为主,而该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是锡兰红茶。为世界三大产茶国之一,因此国内经济深受产茶情况的影响。斯里兰卡最大优势在于矿业和地理位置,它是一个宝石富集的岛屿,世界前五名的宝石生产大国,被誉为“宝石岛”。每年宝石出口可以达5亿美元,红宝石、蓝宝石及猫眼最出名。

整个岛屿位于北纬5度55分至9度50分,东经79度42分至81度53分之间,在南亚次大陆南端,西北隔保克海峡与次大陆相望。南北长432公里,东西宽224公里,国土面积为65610平方公里。面积大约是海南岛的2倍。大致呈梨形。岛上的中南部是高原,皮杜鲁塔拉格勒山海拔2524米,为全国最高点。北部和沿海地区为平原,其中北部沿海平原宽阔,南部和西部沿海平原相对狭窄,海拔在150m。全国都属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炎热,年平均气温28℃。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283-3321毫米不等。无四季之分,只有雨季和旱季的差别。雨季为每年5月至8月和11月至次年2月,即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经过斯里兰卡时。全年降雨量西南部为2540毫米至5080毫米,西北部和东南部则少于1250毫米。
到2017年人口,全国人口约为2144万。斯里兰卡为多民族国家,有僧伽罗族,是本地土著。泰米尔族,主要是英国的统治1796年至1948年时期,从次大陆南部迁移到斯里兰卡,主要在中部高地的茶园里工作,说是为解决斯里兰卡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当然,这个岛上从来不缺劳动力,不过是英国殖民当局习惯的分而治之、主动掺沙子的惯用手法。到目前,作为外来人口的泰米尔人的人口一直在下降,一部分后来逐步返回了印D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去生活。泰米尔人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语言和文化。约80%的斯里兰卡泰米尔人都是印D教教徒 。

摩尔族即MS林。几千来,来自中东的阿拉伯商人和水手先后在锡兰的海岸沿线登陆。到10世纪,斯里兰卡已经有阿拉伯社区,后来逐步增多。目前全国总人口其中,僧伽罗族占74.2%,为主体人群;泰米尔族占15.4%,为第二大人群;摩尔族占10%,为第三大人群,其他族群占0.5%。 僧伽罗语、泰米尔语同为官方语言和全国语言,上层社会通用英语。居民70.2%信奉佛教,12.6%信奉印D教,10%信奉伊SL教,7.4%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从这点看,在复活节当天搞X击,明显不敢针对人口更多,占全国绝对主流的佛J徒,而是找人口比例更少的群体的不是,也是柿子专找软的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