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认知:如何避免工作厌恶症?
你烦工作吗?
每天醒来,一想到接下来要做的工作,你是焦头烂额老大不情愿,还是满心欢喜充满期待?
你可能希望是后一种,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前一种。
所以,才有“星期一综合症”、“上班如上坟”这类的说法。
那么,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呢?
01
首先,我们要认识工作的意义。
工作是被迫的吗?
是“为了生活,我们四处奔波”吗?
其实,就算通过工作来解决生计问题是必要的需求,我们也可以让这件事有更大的意义。
要知道,即使不为了养家糊口,即使我们有了足够的资本可以不为衣食发愁,我们也可以去主动工作。
而且,我们本来也需要做一些事,让我们生活得更充实,让我们生命更有意义,对吗?
那么,如果你是为了生活更充实、活得更有意义,去做一些工作,又何乐而不为?何况,做这些事还可以让我们赚钱解决生活所需?
因此,如果你对于工作有这样的愿景,就不会厌恶工作。
02
第二,如果要让我们的工作实现更大的意义,我们就要主动去选择工作,和优化工作。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对工作是排斥的态度,就是觉得那不是我想去做的事,也不能实现我们想要的意义。
如果是这样,那么,你有想过做什么是自己愿意的吗,是可以实现我们想要的意义吗?
很多人其实这也没想过,只是一味地认为,工作就是被迫的,就是被单位安排的,不得不做的,所以才那么不开心。
与其这样,不如你来设计下,如果不想做那些工作,那你要做什么,既能满足生活所需,又有更大的意义呢?
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那你去做现在的工作,就是理所应当了。
而如果有,那就想办法去改变啊。
当然,在这种改变的过程中,有可能你还是需要先做好本职的工作,甚至有可能最终还是就在本职工作中,实现更大的意义,而未必要换到别的轨道。
日本电影《入殓师》,就很好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情况。
男主人公,一开始也是迫于生计,选择了入殓师的工作。
中间也很不情愿,想过要逃离,但后来,在工作中逐渐认识这份工作的重大意义,就做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坚定了。
因此,你要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不要把工作当成是自己被迫去做的,而是需要去做的、应该去做的,因为它有很大的意义,这样你也就不会厌恶你的工作了。
03
第三,你要享受工作的过程,而不是只把工作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
我现在经常做线上讲座。有时候一周里连续几个晚上都有讲座安排。
如果我一想到,每天都得做同样的事情,还得做PPT,得准时坐在电脑和摄像头前,开始巴拉巴拉,是不是容易烦?
但是我没有啊。
那么,我是为什么可以对于这件事没有心理障碍的呢?
就在于我不把这个事情当作任务,而是一次享受的过程。
我讲的内容,是例行公事地重复吗?
不,每次讲座,哪怕是同样的主题,我也会不断修改课件,找出一些新的点,形成不一样的发挥。
这样,就总有新鲜感,并且有新的收获。在讲的时候,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和享受。
何况,我也会想到,我做的讲座,可以对别人有帮助。既然有人来听,那我就要为他讲好,尽量给人家带去益处。
因此,我会想办法优化我的内容和讲法,争取给别人带去更大的价值。
那么,这就会带给我动力,同时也让我兴奋。
这样的话,即使我总要不断去做这样的事情,又怎么会厌烦呢?
包括写公众号文章,因为要日更,每天都得写,会不会写烦呢?或者成为压力呢?
也没有。
因为我每次写文章,也都是一次全新的享受之旅,我可以有新的内容发挥,多好啊!
总的来说,你对工作有不同的认知,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从厌恶到喜欢,可能也就在一念间。
那么,要想避免工作厌恶症,就重新认识一下你的工作吧!
当然,顺便说一句,我可不是倡导“逆来顺受”,而是希望你能变被动为主动,做工作的主人。
因此,你可以规划自己的工作,选择自己的工作,在能改变的情况下,去做些改变。
可以是改变工作的内容,也可以是改变工作的方式,更重要的,还是改变对工作的认知。
当你改变了认知,哪怕是做同样的工作,也都会有天翻地覆的不同感受。
而且,这种争取改变的过程,也会让你对工作更积极一些,不至于干得那么难受,对吗?
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