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道歉,林森离职,段永平有话说(附估值播报)
1.0
李杰道歉了。
最近,知名投资大V“水晶苍蝇拍”(本名:李杰)在写给投资者的沟通信中,对其最近一年的投资操作进行了深刻反思。
说起这位传奇人物,相信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

06年初入股市;
08年成为职业投资人,并在之后5年熊市中取得30%+的年化收益;
13年写出了经典投资实操书籍:《股市进阶之道:一个散户的自我修养》;
17年以合伙人身份加入私募公司汇蠡投资,成为私募基金经理,并迅速做出一年半翻一倍的优秀业绩。
观其生涯履历,足以见其投资天赋之高、实力之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V,在今年也遭遇了滑铁卢。
从其两只私募代表作今年的业绩来看,截至4月15日,
汇蠡水晶稳健亏了27.04%,最大回撤39.53%,费后净值约1.26,收益相比去年已经跌了一大半;
汇蠡水晶睿选亏了26.25%,最大回撤36.47%,费后净值约0.77,几乎跌破了清盘线。
爆亏之下,李杰下架了私募排排网上所有在管产品的业绩信息,并写下了这封沟通信:
在沟通信中,李杰直言:
“从2021年6月至今是我个人投资生涯中最艰难和惨痛的经历,2022年的至今的4个多月,可能是我历史上亏钱速度最快的四个月。”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李杰在信中给出了答案:
①不择时,长期维持高仓位运作,对2022年市场预判不足,没有做好仓位控制;

②风格更加偏好成长股,对于周期股和价值股理解不足,而成长股是这轮杀跌的主力;

③疫情、原料价格暴涨等不确定性因素过多。

在谈到对于当下的困境和未来的看法时,李杰表示:
“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觉得应该清仓或者降低仓位,市场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另一方面,又觉得现在是一个大级别的底部位置,不应该离场。
我很希望自己有一个绝妙的反攻计划,但说实话没有。虽然市场季极度悲观过后往往会迎来大反弹,但我不知道该如何越过此刻。(暗指投资人很恐慌,不少人都纷纷赎回)
如果是我自己的钱,我会继续留在市场里,持有长期看好的优质标的。所以,我决定选择基本稳定在当前的组合下,7-8成仓位区间内运行。”

字里行间透露着李杰的无奈与艰难。
其实除了李杰,今年国内的私募基金经理普遍不好过。
我们都知道,私募基金一般都有0.7或0.8的清盘线,一旦基金净值跌破这个线,就会面临清盘风险。
根据私募拍拍网显示,
截至5月11日,有2309只私募产品累计净值低于0.8,触及清盘线,怎一个惨字了得。
最典型的就是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但斌清仓事件。
今年第一季度,但斌公司旗下的50多只私募基金在一度跌至清盘线附近。
为了避免基金被清盘,但斌选择了清仓。
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在市场低位做出清仓之举。
这让很多人对但斌价值投资者的身份产生了严重质疑:
“说好的价值投资呢?”
“说好的时间的玫瑰呢?”
……
一时间,但斌成了众矢之的。
2.0
私募基金经理不好受,公募基金经理也好不到哪里去。
今年以来,面对市场暴跌,很多公募基金经理纷纷离职。
据统计,从年初至今,已经有103位公募基金经理离职,离职人数创下了近五年同期新高。

这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比如董承非、肖肖、周应波、赵诣等。
这不,就在上周,易方达的林森也离职了。
林森是一位“固收+”老将,实力几乎和张清华不相上下,在2021年甚至一度成为千亿顶流基金经理。
在今年大跌的行情下,林森管理的7只基金业绩也受到一定影响,被赎回了不少。
短短一个季度,管理规模从原来的1050亿骤降到650亿……

这可能也是林森离职的潜在原因之一。
从易方达发布的公告来看,林森是因为个人原因离职。

不过根据小道消息,林森离职后下一站将会是上海勤辰私募公司。
一般来讲,公募基金经理离职,都是为了奔私,也就是做私募。
相比公募,私募的发挥空间更大,潜在收入也更高。
一方面,私募都有锁定期,资金量比较稳定,基金经理能够更好地践行自己的投资理念;
另一方面,私募都有业绩提成,在同等管理规模下,只要业绩足够好,私募的收益要远高于公募。
也正因为此,很多基金经理都是先在公募做名气,再进军私募赚Money。
依靠自身强大的号召力募集足够的规模,业绩保持好,就能闷声发大财。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
今年一月份,董承非正式从兴全离职后就加入了私募公司睿郡资产。
短短4个月,就发行了自己的第一批私募基金。
按理说,以董承非的号召力,募个百亿规模绰绰有余。
但现实很残酷,在冰冷的市场行情下,新基发行首日只卖了七个亿……
虽然卖的不怎么样,但董承非个人却真金白银地自购了4000万。

4000万对于任何一个基金经理而言,都不是个小数目。也并不是一句表忠心或给基民打气能够解释的。
结合最近较低的市场估值,这4000万,可以理解为这位投资大佬的“重仓抄底”。
大佬努力向基民传达低买高卖的信号,奈何投资人“不解风情”……
3.0
其实不管公募,还是私募,基金经理都很难完整地践行价值投资。
但斌因为价值投资而声名鹊起,一度被称为“中国巴菲特”。
一本《时间的玫瑰》更是风靡整个价投圈。
李杰也是国内最近几年新崛起的价值投资者。
其写的《股市进阶之道》可能是市场上最有实操的价值的投资书籍之一,被很多散户奉若圭臬。
但是,选择了做基金经理。
一个要违背自己的投资理念,在市场低位实行空仓;
一个要为短期业绩向投资人道歉,深刻反省自己的投资操作。
说明什么?
人一旦进入了江湖,就身不由己了。
也许最近段永平的一段话就一针见血了背后的缘由:
“老巴不是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做不了价值投资的。因为基金经理会受投资人影响,老巴不会。”

其实巴菲特年轻的时候也做过基金经理,
不过在其收购保险公司之后,就果断清算了……
4.0
2022年5月12日基金估值播报(212期)

目前大盘整体低估,有所分化。
上证指数超低估,中证全指、创业板处于低估状态,深成指估值合理。
分行业看。
消费受猪企影响,三季度净利润负增长,致使估值非常高,但是养殖乃是一个周期性非常明显的行业,阶段性亏损并不代表它没有长期投资价值,所以可认为消费估值目前有些“虚高”。
医药目前超低估,但受“集采”影响,医药的利润和估值受到压制,短期走势难言乐观;从长期看,医药的前景广阔,是非常优质的赛道。
互联网目前超低估,展望未来,互联网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较高,短期还是可能产生较大波动;但是互联网是中国的优势产业,竞争力强,从长期看,不用对互联网过于悲观;
半导体目前超级低估,但是随着各国供应链的恢复,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剧,短期市场情绪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从中期看,目前半导体供需缺口仍在,依然处于较高景气度区间,目前算是有些超跌。
新能源现在到了低估区间,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
银行和保险处于超低估状态,但是这两个板块受经济影响很大,目前全球经济增长都有一定压力,所以行业什么时候反弹尚未可知,投资的话建议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
证券目前超低估,但从长期看,券商财富转型业务还面临不确定性,所以证券中期表现无法预测;短期博估值修复的话,注意风险;
地产最近估值飙升,估值超高,这主要是因为今年经济压力比较大,市场预期G会给房地产托底,但目前来看,房住不炒依然是主旋律,这个行业未来3-5年的发展空间有限,当然也不排除某些个股存在一些结构性机会。
沪深300的风险溢价率较高,目前投资股市的性价比更高。

网叔:资深投资人,长期创业者。独立,理性,深度思考。热爱钱更在乎良善。闲来聊两句常识,骂几个混蛋,喝两杯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