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投资读心术(八)| 心理账户会影响你的行为和决策

2023-12-06 10:32 作者:壹财信  | 我要投稿


公司的跑团萌新小李看中了一款跑鞋,网店A报“一口价500元包邮”,网店B报价495元+5元邮费。小李毫不犹豫首选网店A下单。

为什么同样都是500元,邮费看上去也不贵,在网店A“拔草”体验感受更好、更吸引人?这是因为“心理账户”在发挥作用了。

在小李的心中,跑鞋和邮费被分别装入了两个不同的账户。小李愿意为跑鞋花钱,但如果还要从另一个心理账户再支付一次运费,心中会感觉似乎“多付一笔钱”、“不划算”。这样,虽然总价一样,“一口价包邮”就会让人感觉卖家“更友好”、“更有诚意”。

心理账户会影响你的行为和决策

心理账户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心理现象,或许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开立了这类账户,可能许多人还没有感知到它的存在,但它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经济学家认为,心理账户是一种认知幻觉,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将不同时期、不同来源以及不同金额的收入,分割放入心中的“小格子”里,打上不同的标签、赋予不同的使用倾向。

例如,买福利彩票中了一个50元的“安慰奖”,人们可能会倾向立刻花掉,而帮人辛苦送货赚了50元的跑腿费却舍不得花,倾向赶紧存起来等等。

但其实,不论是中奖得的、还是送货得的,50元就是50元,在考虑怎么运用时应该一视同仁,一起做整体思考,这样或许才是更加理性的。

心理账户可能导致非理性的基金投资决策行为

在投资实践中,人们也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只依据自己的心理账户来权衡取舍,产生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比如,有的投资者在买入股基、债基等不同类型基金时,就不由自主地将它们放入了不同的心理账户:

当“存”股基的心理账户整体业绩不佳时,只盯着如何在股基里做调整,却不考虑另一个心理账户里的债基是不是会有机会,是不是可适当优化自己的大类配置结构;而当“存”债基的心理账户走势疲软时,也只紧盯这“一亩三分地”、整天琢磨着要不要赶紧清仓,殊不知放眼整个股债组合,这些债基可能正肩负着降低组合整体波动、控制投资风险的重要使命。

这样,因为不同心理账户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投资决策过于简单化、分散化、片面化,只聚焦于“打小算盘”, 过于关注每一笔投资或每一类资产的涨跌,而忽视“算大账”从基金组合、资产配置全局审视自己的基金配置。

不妨打开格局“拆围墙”

了解了心理账户的小秘密,我们该如何更理性地做出投资决策呢?

在基金投资领域,要克服心理账户的影响,关键是要主动拆“围墙”、将基金“放在一起”思考:

尽可能站在高处看全局,做通盘观察、整体规划,站在组合管理而不只是选择某一两只基金的角度做打算。尤其是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基金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看能否取长补短、相互补充,有效开展组合投资、组合配置,以更好地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和变化多样的理财需求。

努力拆掉横亘于心理账户之间的围墙,打开格局,放眼长远,不拘泥于某一只、某一类基金的得失,这样有助于我们的持基心态更理性、组合配置更稳健。

心理账户是隐藏于我们潜意识中的一个个“小格子”,它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投资行为,影响我们从全局视角做好资产配置。认清它的存在,克服它的干扰,对我们开展科学理性的决策会有一定帮助。

数据及图标来源:易方达投资者教育基地

声明:本资料仅用于投资者教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们力求本资料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读心术(八)| 心理账户会影响你的行为和决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