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伦

五伦: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伦者,即人道也。亦谓之天理也。此五伦乃是人之常道、常理,千载不变之道理,若有人,定不能无伦,所以人与人之间,须遵守秩序,用正理合法行事,且为人道上,若不知人伦之理,致所作之行为,违背道德,亦可比走出人伦之外,即变成无人道资格,而为下贱之人,故不分男女老幼,须要依照,人道规律实行,可顾伦常之道不败,又无半点缺陷,乃为人类,应该重视之事,因为伦常之道,关系有如此之贵重,故曰人伦道德也。
君臣有义。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即指在行政机关,民间团体,乃为上位之主事者,若要使用下级之人员,须以礼法指导,但为下级之人员,若对上位之主事者,则须以诚敬效忠,下级人员若有差错过失,为主事者,则须将差错过失之点指明,切不可无说明白,就乱责备部下,而为主事者,若有误错,在下级之人,当然尽务以谏诤劝解,亦不可怨恨主事者,虽然用忠言谏诤劝解,主事者总不采纳,亦不改过,此时为下级人员,则可以依照合理法而辞职,切莫对上司,搬弄是非,而暗害同事,以贪图名声,而得权利地位也。故为主事者之办事,若误错者,则全体之事务,亦决定失败也。而为下级人员之作事,若有误错者,自己所担之事务,亦决定乱杂,而不整齐,所谓主事者,如一身之头脑,下级人员者,如一身之手足,故双方定要互相照顾,互相连络,亦不可一味思领薪金,对办公不至诚虔意,须能尽所担任之义务,不受私欲之蔽害,以推行工作,则应该也。所以君臣之间,议论朝政,能正理合法,则谓之仁君义臣,亦可以说,上官若贤明,下官则正直,总要君则敬,臣则忠,自然君臣有义,国家兴隆矣。
父子有亲。
父子之间,乃天性至亲,古今相同,所以父母教训子女,要以仁慈,子女奉事父母,要以孝敬,父母教训子女,不可存偏私之心,子女奉事父母,不可分贵贱之见,父母有差错,子女当然尽为子之立场,以劝解之也。切不可一味顺父母之欢心,而不纠正父母之错点,致陷害父母受不义之罪过,亦不可因劝解不听,即放弃家庭,脱离父母子女,至亲之情义,而受不孝之罪名,须要以尽孝道,用克己复礼之态度,极力采用善法挽回,父母之过性,但子女若有过失,为人父母者,亦须教训指导,不可无严教,而宠子为恶,所以为人父者,须学窦燕山之义方,教训五子,齐登科甲(乃考举人,中进士或状元之谓也)而其名声永留,而为人母者,须习圣孟母之贤慧,用三迁之法,以教导孟子,后成就伟大之圣人,万古芳名,若为子之人,须研究舜帝之贤孝,能顺后母之言,而不敢违逆,至孝之名,世世流传,而为女子者,须效法杨香小孩子之勇敢,在虎口救活其父亲,大孝之字,代代显扬,此好模范,为人须学之也。总要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自然父子有亲,方能符合人伦大道,可得家和万事成也。
夫妇有别。
夫妇亦称夫妻,乃天地乾坤,阴阳配合之男女也。夫为厅堂外面之家,妻即房间内面之室,家室齐全,始谓之家庭圆备,若有男无妻,即不成室,或有女无夫,亦不成家,若缺一则家庭不能完全,即不能成家立业矣。所调夫妇有别者,即非自己之夫,或非自己之妻,即不可犯淫乱,而破坏人伦道德,虽是自己之夫,或是自己之妻子,在夫妇之间,亦须遵守正理之秩序以行持,而为夫者,待其妻须如待友,且为妻者,事其夫如事宾客也。做夫有夫之气慨,为妻有妻之态度,能各尽人伦之道,不存偏私邪见,家事夫妻商议而作,须能判明功过,是非、曲直、邪正、真假、善恶之路,有过则相劝,有功须赞褒,能相敬相亲,自得鸾凤和呜,可望百年偕老,对于教训儿女,须以严慈,使子女能贤明成器,可显扬门风,所以夫要修身,而妻要遵命,夫义妇贤,则乾坤合德,家室成立,获福即无穷矣。
长幼有序。
长者,乃指年龄多也。幼即年岁少也,有序者,即依年岁多少而分坐位,及辨先后,此谓有序,长幼有序,即孟圣所谓,乡党莫如齿也。若在家庭,即指兄弟、姊妹、妯娌,若在社会上,即分年龄多少也。齿乃指先出生之义,所以在社会上,须要尊重先生齿,年龄多之人,若在工作上,或对行住坐卧,亦要依顺序相让而行,事事要先得先,后得后,切勿乱杂为要,若年少之人,有自高性,靠有财势,权利地位,则不依顺序相让,亦不遵守规矩者,乃长幼无序,礼节则混乱,对其家庭内,决定不能整齐,又对社会上,亦不能圆满,由此则发生人心不得安宁矣。总要敬老尊贤,年长者,须尽其责务,以教爱幼辈,年幼者,安其身份,以恭敬长辈,若能长幼各守秩序,则一家和气,亦不只一家能和气,快乐而已,又能感化社会大众,再牵连族亲邻里,亦能和睦,切莫分贵贱,以长幼为序,长幼上下,各守其份,而不乱伦,自然长幼有序,可得国泰民安,家道兴旺矣。朋友有信。在社会上之同学或同事,即谓之朋,能相顾相助之同志,即谓之友,结交朋友无欺骗心,言语行为有确实,即谓之有信也。然在朋友之中,亦有益友损友之分别,如孔圣所谓,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谅、友多闻,
一、即交接正直之朋友,
二、曰交接有信实之朋友,
三、是交接有见识,智慧之朋友,此乃有难能相扶,贫穷能相助,患病能相顾之益友也。
又曰,损者三友,即及便辟、友善柔、及便佞,
一、曰交接容易发性,而两面奉承,当面讲好语,背后说是非,无真心实意结交,且内心有隐藏邪气之朋友,
二、是交接虽然心性柔善,但被外境所摇动,心则无主宰,亦不能判断是非、邪正,则起疑惑而变心,可说无积极,而无勇敢之朋友,
三、即交接只能善说好听话,其言行不一致,可说无信实之朋友也。
所谓益友者,能相顾相助,又对道德仁义方向,定有标准信实,逢有差错过失之时,亦能互相教化指导,劝解纠正也。若损友者,则能相害相累,对酒色名利之事,定不失约,若遇患难之时,不但不能相助,反在暗中想财色,待机会而起陷害,所以交朋友之先,必须察其行为品性,善者亲之,恶者弃之也!
☆若君子之交接,平时如水之淡,但逢有事,则能尽心竭力,以相顾相助,此即仁义道德之益友也。若小人之交友,平时如蜜之甜,遇有事之时,辞开不担责任,而变心,反面无常,此乃酒色名利之损友也。须知人生在世,欲建功立业,
第一须有贤亲,即贤能父母可教训,
第二须有良师,即良好先生可教导,
第三定要结交益友,即对我有利益,以望互相援助照顾指导,事业则能成功,
所以结交益友,就是事业成功一大要事,若交接损友,不但事业难得成功,亦难保守人伦道德,又能相连累,受苦修,故朋友之间,要使其重义厚情,必须要守信而作,言行若有信实,则事事能相助,若再能用礼相对待,而有信者,朋谊友情,愈久念坚固,即与同气连枝之手足兄弟,亦无差别,如此则朋友之信可立,社会自得安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