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EV提升质感
EV是所有相机挡位的精华
如果你是接触过相机的小伙伴,就会发现相机上有很多不同的档位,比如尼康上面的P档,A档,S档M档以及auto档。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功能,能提供精细的控制,但实际上这些档位都是围绕亮度,或者曝光这个词所展开的功能。之所以说EV是所有档位的精华,就是因为这个东西涵盖了曝光的一切。
EV,全称为exposure value,即曝光值。之前我们讲过,曝光有三要素,分别是快门、光圈和ISO,而EV就是将三者糅合,从而形成对于当前曝光更直观的理解。

这是一个佳能的机器,在显示屏的第二行就是EV值。可以看到,现在的EV的值是-5,说明当前设定的亮度是要比正常情况下少了五个档位的。一个档位可以近似理解成一级光圈,或者一级快门速度。(还记得一级分别是多少吗?光圈是根号二,快门速度是二倍)
同时要注意,如果使用的是M档,那么EV代表的就是当前画面同正常曝光相比偏离了多少。
那么,什么是“正常”的曝光?
人眼观察到的场景,如果不是突然有强光或者突然出现暗光,那么眼睛都可以获得一个正确的,能看清楚大部分物体的曝光值,但对于相机而言,由于性能没有人眼那么好,就出现了在曝光上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宽容度不足,导致相比于人眼而言,需要选择保住亮的部分还是暗的部分。
工程师们就想出来一个最折中的办法,让曝光能保证画面是50%的中性灰色,既不亮也不暗那不就好了嘛。这就是最简单的曝光逻辑,带来的就是“正常”的曝光,但是肯定是不够用的,所以为了能“弥补”这种粗暴方式带来的各种弊端,就又引入了EV调节这个选项。如果你认为这里应该是20%的亮度,但机器会默认视为50%,这个时候就需要调低EV。
调整EV时需要注意的原则
1、该是多亮就应该是多亮
因为机器傻乎乎的,只能把亮度设定到50%,而现实中肯定没多少东西会是这个亮度,所以需要调节EV,让你认为应该亮的东西变亮,该暗的东西变暗。
2、注意反射率
之所以我们能看到东西,是因为发光体的光照在物体上,然后光折射到眼上,而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折射。最好的例子就是花朵,当把EV值调低后,会发现周围的背景都变得很暗,但花朵并没有跟着暗下去(这一点仍是假说,现在只有现实依据,没有具体的理论证明,希望有相关专业的同学指出)以下是示例,第二张照片是正常曝光,第一张是EV-3。在实际拍摄的时候对不同物体都试一试,可能就会有新发现呢ヾ(≧▽≦*)o


3、把握光比
在黑白摄影中,拍照就是拍明暗关系,光与影的对比越强,最终的照片效果也越强烈,所以拍照时候把握光比是很重要的。这就涉及到另一个东西。对于亮度而言,高度是无限的,但最低永远是纯黑。所以在有光比的环境拍摄时,尽量降低EV值,往往会得到不错的效果。


4、根据经验营造特殊效果
摄影能抓住眼球的一大方法就是对现实的再解读,比如说蓝天,如果在白天时候降低EV值,就会发现天空拍出来就是浓郁的深蓝,就像晚上一样,用这个就可以达到视觉上的欺骗(早期电影也用过类似的原理)

EV怎么使用?
啧...差点就要写成结语了。
对于不同的手机厂商而言,操作逻辑大同小异,点一下,之后上下划就是调节EV值,操作如下(请无视键盘上的灰):
而在我喜欢用的FIMO里,这个操作要顺手很多,直接在屏幕里上下划就好。具体就不演示了,大家可以自行下载体验。
唔......不想编结语。总之,大家要记得EV使用的四个原则,虽然可以被打破,但是前期练习时还是很有用的。
参考文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901781/answer/122538801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V%E5%80%BC/3646201?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