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的伊尔-114,能否撑起俄罗斯支线客机的未来?
伊尔-114系列堪称苏联以及俄罗斯航空历史上命运最为多舛的机型之一。在1982年研制初期,伊尔-114便肩负起了相当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取代经典的安-24涡浆运输机。安-24自问世以来共生产约1100架,其中700架交付苏联民航使用,出口机型接近400架,这个销量对于一架苏联客机而言已经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由此可见伊尔-114自立项研制就被寄予厚望。

安-24
从技术上来讲,对于伊留申而言,设计这样一架兼顾民用和军用的涡浆支线飞机并不是一件难事。仅仅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伊留申设计局就完成了整机设计,以及乌兹别克斯坦航空制造联合体5架原型机的生产工作。在经过了首飞、静力试验以及疲劳测试,飞机即将服役之际,在1993年第二架原型机进行试飞时由于涡浆发动机发生故障而坠毁,整个项目被迫中止。

伊尔-114的命运如同穷途末路的前苏联,风雨飘摇。政府自身难保,面对伊尔-114的失利俄罗斯政府再无力支撑下去。对于俄罗斯,能做的不是寻求新的技术、新的机型而是继续吃前苏联的老本。而这也是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唯一能做的。

虽然没有了资金支持,但对于新机型的需要是切切实实存在的。1994年,伊留申设计局与乌兹别克斯坦航空制造联合体达成了共识,伊尔-114项目绝对不能舍弃。但由于发动机问题加之资金的巨大缺口,伊尔-114项目直到1997年才被再度提上日程,并开始相关机型的升级改进工作。但伊尔-114的厄运远远没有结束。

1998年,乌兹别克斯坦航空获得了伊尔-114并正式开始商业运营,但好景不长,在1999年又一架原型机因为方向舵卡住再次坠毁造成5人死亡。而此次发生坠毁事故的为伊尔-114的货运机型,伊尔-114T。而此次事故也给伊尔-114项目再度蒙上了一层阴影。2012年小问题不断且销量不佳的伊尔-114项目再度停止生产。直到2015年俄罗斯决定在伊尔-114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现代化改进用于南极科考飞行,而升级改进后的伊尔-114被命名为伊尔-114-300,真正开启了属于伊尔-114的春天。

伊尔-114-300配备两台TV7-117ST-01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巡航速度约为500公里每小时,最大起飞重量接近24吨,属于典型的支线客机。而伊尔-114-300被俄罗斯寄予厚望,整机全部采用了俄罗斯国产设备。伊尔-114-300的复兴也成为了俄罗斯振兴航空工业的标志性产品之一。

伊尔-114-300采用下单翼,前三点式的布局,作为一架军民两用的支线机型,下单翼的布局是的伊尔-114-300拥有更好的起降性能,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噪音,提升乘客的舒适度。在军用领域,伊尔-114系列也多被用于改装为反潜巡逻机或电子侦察机等,野战机场的起降需求相对较少,所以下单翼的布局也完全够用。在座舱方面伊尔-114-300采用了西方传统的两人制驾驶舱,配有一名客舱乘务员,可搭载约70名乘客。

事实上伊尔-114-300和大多数俄罗斯航空工业的结晶一样,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首先从各种参数上来看,伊尔-114-300的数据并没有什么优势,相比于空客和波音那样遍布全球的维修保障体系,伊尔-114显得有些单薄。这也基本确定了伊尔-114仅仅会在俄罗斯以及少数独联体内部国家服役。

新舟700
前不久曾有声音,中国会采购伊尔-114,但实际上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并不需要伊尔-114,在支线航空方面我们早已拥有诸如新舟60以及新舟700这样相对成熟的机型。而军用方面运-8、运-9在各个方面都要碾压伊尔-114。所以在中国基本不存在伊尔-114生存的土壤,除非俄罗斯方面能给出一个我们无法拒绝的价格。

总的来说伊尔-114作为俄罗斯未来的主力支线机型,无论性能还是颜值都是十分在线的,如果不考虑出口,伊尔-114想要在俄罗斯国内生根发芽不是一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