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孙坚

2023-07-11 17:29 作者:䒴榆子  | 我要投稿

孙坚角色背景:

史实:孙坚,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史书载“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

 

万象图:孙坚,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少时便有单人战群寇事迹,年纪渐长后更以平叛四方为任。性格刚强,勇而无惧,自信甚有些许自负。能强硬处世中再强硬三分,故也与西北枭雄董卓多有不合。

天下群雄起,歃盟破董卓时,首先攻入洛阳,抢得帝玺,但也因此留下无穷后患。

有传闻身死之后其魂不灭,依旧浪荡江东,护佑孙氏一族。

孙坚背景故事(一):

江水支流向东,三百年来一路奔腾雾罩。堤岸处夜色朦胧,隐隐有楚歌难掩。

“总听闻乌江东岸有昔时古战场喊杀之声,今行一遭却只听得这些悲伤声调,难免有些无趣。”江堤上有少年人枕手而行,自言自语。

“世人都只叹项王不肯过江乃是一误,卷土重来或也为未可知。哈,庸人怎能知晓英雄心境!死战,无退。唯应如此!他若真借舟过了江,那哪还配得上尊位之中霸王二字?”

雾气更深,少年人循着江水东望,却也不禁长叹一声。

“才说世俗庸人多妄叹英雄,怎才走几步你又学起痴愚模样。”有声忽然在身后传来。

少年回顾,只见一宽大衣袍裹着的个见不得真身的人影。

“你又何人?何时跟我身后?”先前可未听得有脚步声跟着。

“呵,呵。”看不清的人影先是笑了两声才用枯哑的嗓音说道,“名字有何意义?若只是称呼唤我猎鹿人便好。我早在此处,只你来时未曾留意到。可否回答我,方才你叹息的是什么?”

少年开口才要回答,却又忽的听见一声虎啸。只能敛起眉峰慢慢转身看向后侧,果然,一只露齿流涎的猛虎正缓缓迫近。

风声骤起,少年俯身翻滚,大虎自面目之上掠过。挺直身子,等不及做几回喘息虎爪又至。

只这一次人来不及再做闪躲,被虎一下扑到在地。少年挣扎着撕扯不开狰狞兽口,便心思电转之下用手肘击散了松软江岸,连带着身上猛兽一并滑落水中。

湍急水流很快就将人与虎分散开,身上压力乍消,少年若此时潜水便可抽身而走。只是岸上自称猎鹿之人的身影依旧发声追问。

“方才,你所叹是为何?纵是英雄豪杰勇而无惧,面死不退又能何为?”

少年听此一问,忽的没了遁走的心思。再一抬头盯住猛虎之时,眼角余光却不知被水底的什么东西晃了一眼。就像是一种明悟,少年人霎时就知道了那是什么。

正在此刻,猛虎又浮上水面“呜嗷”一声开口咬来。

虎啸使得水纹也更添几分荡漾,而在扑击之后随即便见有血红弥漫,渐染江岸。但,不似人血。

将时间溯回,刹那一瞬。原泛着微亮光芒的异物被猛地抽离江底,一口古刀照耀雾气之中,虽不知被水淹了多久,却依旧锋刃霜寒。

放任猛虎撕咬左臂以为诱饵,右手却将刀抵住虎首,自其颌下划出深壑。流光一瞬,一腔虎血旋即被流水涤空,仅留下满鼻血腥。

“我只叹,”刀很长,使人勉强可以驻在泥沙上,“今人不见古时月,唯恨古人不见我。项王雄风千载,不渡乌江当然无错,只可惜孙坚晚生江东三百余载,不能有英雄相忌之时。更叹我逢不得乱世,难展此身豪杰锐气。面死不退,能有何为?只也一问,死何有惧?”

“你很自信。”猎鹿之人一改前时低沉语调,笑得格外豪迈起来,“哈哈哈,只是谁道天下无乱世?将至,将至!此刀名为观台定秦,乃彼时余焚阿房所得之剑改铸,今朝得遇江东少虎便赠予后人了。哈哈…”

乌江上飘荡了三百多年的雾气一夕而散,晨起阳光透过粼粼波涛照得四周清明非常。宽袍人早不再,江水依旧碧色,只有手中古刀依旧锋芒震颤,仿佛那豪迈笑声不止。

 

 

 

 


孙坚背景故事(二):

宽厚帐篷内大堆的火焰熏蒸着空气中的铁锈味,除开偶有的木柴噼啪声外这里甚至可以算是一种静默。

旗帜旁的将军挎刀而立,闭目养神;桌案上的主帅摊开破旧图册标点着敌情。依旧无声,但却又仿如风雨之即来。

帐外风声忽劲,帘门被掀开一角。大股的风只一下便将瘦弱的令兵送到将帅身前。

“禀张司空、孙将军,董将军已至营前,是否接引入帐?”

还没等个回复,又是一阵狂风挤进帐内,将原本炽燃着的薪炭吹熄大半。

“末将破虏将军董卓,受诏参见张司空。”黑壮的军士随风同入,脱口而出的声音犹如兽吼般扰得焰火摇曳不止。

“好好好,仲颖来了便好。请先一旁落座。”桌案后的主帅头发斑白,些许发丝同脸上的褶子一起用力赔笑着。

“且慢!”闭目的将军却猛地睁开双眼,按着腰刀缓步走下阶级,“董卓轩昂自高,又受诏久而不谒,该应按军法斩之。”

“呵。”董卓并不做任何反驳,只是一声冷笑。倒是主位上的张司空摆出一副和事佬的样子,插在两人之间。

“仲颖素来于河、陇之间颇具威望,一时晚到料想也是有军民事扰,文台不需紧张,不需紧张。”

孙坚,孙文台低头看向主帅,终也没在继续话题,只是又问道,“我等此次率军是为羌胡之乱,现下人员既已齐备,不知司空欲何时何处进军剿贼,还请示下。”

“这…董仲颖久守西北,不如请之先言高论。”

孙坚看着眼下这个本很高大的老人一直躬身回话就觉得十分好笑。

“我军中缺粮,不能久驻长安。因之我建议分兵西北各地,待明年军备补齐再从长计议亦无不可。”董卓毫不客气,说完话竟有转身而出的意思。

孙坚眉毛再挑,“不可!你军中缺粮,叛军自然更甚。此时不去击破羌胡而等到明年草原恢复了元气,却不知还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将之攻克!倒不如由末将提领一万之众直往秦川踏灭敌巢。”

“依我之见啊,按着仲颖的意思办还能更稳妥些。”

“自是如此,区区别部司马,不过借着些许运势平了点滴江淮水匪罢了,能懂得几分兵法。”

和事佬又忙安抚两人道:“同为国家出力,不必自伤了和气。此事我已裁定,就按仲颖意思了。”

两人都没在说话,皆是一脸的不悦先后出了中军帐。

董卓在前,此时又刻意讥讽几句,“江东子弟何时也能提刀上马了?西北风重,可别吹破了你们的脸皮。”

寻常刀剑相击所出无非金石锵然之声,但眼下两刀同横一处,发出的却是一声闷响。

体态稍臃的董卓半抽出刀,做个招架。下劈的孙坚身形再动,单手改为双握加力向下压去。董卓难以擎住便后撤一步,借个力将身子错位并又把长刀撩刺过来。

停在空中的观台定秦整体不动,按刀的人再进一步,将那记撩刺又格挡回去。

“停手吧。我可打不赢你。”正拼刀的董卓也不等回复便缓缓收了劲力。“倒也未曾想,你竟有胆量敢于此地向我动刀,就不怕出不了凉州荒滩嘛!”

“正式因你等类人太多,大汉天下才会危亡至此!孙坚纵横江表十数载,平夷抚叛久经战阵,当然也有杀了你再全身而退的把握。”

董卓要比孙坚矮上些许,此时莫名嘴角带笑又伸手示意孙坚附耳过来。

头低些,听到的话竟是,“文台兄很有自信,只是莫不会觉得汉室尚有回天之力吧。”

孙坚不语。

“既然乱世已有待发之势,足下何不早做谋划,与我一起破碎了旧世又有何不好?哈,哈哈…”在放肆大笑中,壮硕的身影渐渐走远。

孙坚不禁握紧了掌中的定秦刀。

“或许你说的对,破后方能重立。只和你这般人共谋天下则与虎谋皮能有何异?”

 

 

 

 

 

 

 


孙坚背景故事(三):

寂地无声,冷。

呼出口气。像是陷入冬九寒潭一般,愈挣扎愈远离仅见的光亮。

持续下坠,不知身后是几层摞叠的深渊,也不知终点何处。不过,既然时间都似乎没了存在的意义,倒不如就闭上眼,想想往来此处之前的所遇所见。

一根杀矢箭自破损的胸铠上无声剥离,烂糜的血肉也在快速恢复成本来样子。终于,箭头完全离体一刻,世间的铿锵金鸣、战鼓催迭刹时再涌进耳中。

不仅是喊杀声动,就连早嗅得厌恶了的烽烟味都显得沁人。

抬手想斩杀眼前诸敌,却发现手臂无力,古锭刀不仅未能落下反更是在上扬。

原来,英雄终是身死他乡。

流星飞坠,渊薮深里,尘烟四起。孙坚终于跌落在地,不过并未觉得伤痛。

苦笑挂脸,“料也是不能再觉痛了才是。原来人死之后,仅是疼痛都已应值得珍惜。”

摇晃脑袋,让自己更清醒几分,试着回想起不久前那次夜谈:

“早劝张司空速除董卓以绝后患,却是软弱不敢执杖。以至贼悍然入京,挟持帝室、肆意王公生死,此祸尽司空所成!”

“文台言之有理,只不过现下乱世已成,再论起因也于事无补。还是先着手为自己某得个安身立命之所才是关键。”

“我虽自持武勇不弱项王,统军可比大汉淮阴,却也不知究竟何处方可安身。”

“莫要忧心。古来良禽择木,文台素有陷阵之勇,怎会求不到一处安身地。况且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之家,也早殷勤以盼能与足下联手,以期徐图江表,乃至天下。”

“只可惜现下兵微将寡,成不得大事。若是有个万余兵士,凭我之能鲸吞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又有何难!”

“自是当然。文台兄有追敌破城之能,昔日会盟时也曾破关战将,连战连捷,今袁术有真心联合之意,倒不如请与我赌上一次:我借车马兵粮予你,你自去往襄阳围城,若彼时城破,襄阳便为你所有;若是久攻不克,文台亦可回寿春入我帐下,我则亲去为你表个高爵。如何?”

“倒是,也无不可。”

“好。如此说定。”袁术起身敬酒,却又一问,“只还有一事我想向文台打听一二。”

“袁公所指何事?”

“听闻文台兵进洛阳之时曾寻得传国玉玺……”

江东孙氏应有一地栖身,孙坚如是想。但,自信以至自负如他,却从未多思此行或身陨襄阳又当如何。

寂地似乎并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一缕孤魂浪荡在此忍不住凭空一声叹。

似乎,有回音!

孙坚一下愣住,自己方才尽是想了些什么!一世英雄,身死即已又说这些牢骚话有什么用。况且身虽死魂却不灭,万不能如此消沉沮丧,萎靡不振可不像个江东子弟。

踉跄着起身,才向无光的世界走了几步就忽然碰壁。没有痛觉,但却有触觉!而且就在接触的瞬间,一点光亮开始闪耀,并迅速蔓延开散。眨眼而已,孙坚所在已如白昼。

“此,究竟何处!”

孙坚被强光晃得不禁低头,地上虽也有光芒但隐约却看见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竟是传国玉玺之内!难道是受伏时心血沾染了这方神器造就了此等异象?”

光芒更照射得睁不开眼,孙坚闭目思索起来,待到再睁开眼,竟发现已经到了外界一处墓前。看着墓碑写的正是自己名讳,而手捧玉玺跪泣一旁的乃是长子孙策。

“痴愚!对着死人哭于活人世间能有何用?”见如此涕泪横流的儿子,孙坚忍不住挥手拍向孙策,但却是一个空。

“唉。”英雄也无奈,又是一声长叹。

“父亲?”孙策猛地抬头,他确定自己听到了什么!“是父亲!”

 

 

 

 

 

 

 

 


角色人际关系:

一、同世相交

刘协:先将军坚,念在平讨,雅意未遂,厥美著闻。

陈寿: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  

董卓: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

朱治:破虏将军昔率义兵入讨董卓,声冠中夏,义士壮之。  

曹叡:因其先人劫略州郡,遂成群凶,自擅江表,含垢藏疾。

公孙瓒:又长沙太守孙坚,前领豫州刺史,遂能驱走董卓,扫除陵庙,忠勤王室,其功莫大。  

二、后世评说

孙元宴:委存张公翊圣材,几将贤德赞文台。争教不霸江山得,日月征曾入梦来。

何去非:特孙坚激于忠勇,投袂特起于区区之下郡,奋以诛卓,虽卓亦独惮而避之。惜乎!三失大机而功业不就,卒以轻敌遂殒其身,由无谋夫策士以发其智虑之所不及故也。

晁补之:吴人轻而无谋,自古记之矣。孙坚、孙策皆无王霸器。坚轻骑从敌,策暂出遇仇,俱以轻败。虽赖周瑜、鲁肃辈辅权嗣立,亦权稍持重,故卒建吴国也。

王应麟:孙坚与策,皆以轻敌陨其身。权出合肥之围,亦幸而免。

罗贯中:谁道江南少将才?明星夜夜照文台。欲诛董卓安天下,为首长沙太守来。


角色相关

爱好

王侯将相多喜射猎,孙坚亦是如此。只不过他对那些獐鹿之类从来兴趣不大,只爱围狩豺狼虎豹等猛兽,尤其是虎类,每每行军听闻当地有虎,便多做停留,专起卫队猎之。故孙坚身上没有琳琅珠玉,却不乏兽王骨皮。

此爱好因之言传身教,子嗣中如伯符、仲谋等也皆以此为乐。为后世留下了不少如:亲射虎,看孙郎式典故。

传闻|事迹

孤入鹰巢

孙坚年少便勇武非凡且颇具游侠气。一日临江遇水寇劫掠渡人,收受往来钱财,气焰嚣张至极。

孙坚见之则一人提刀直往贼舟,登船也不搭话挥刀就砍。贼首反应不及立毙当场,其余贼众当即四散而逃。可孙坚却不肯轻易放过,接连又追杀三五人,直至分散后再寻不见水寇这才洗净刀锋踱步回家。

帝玺重明

洛阳城将陷乱军烽火之中,独独一口寒潭深井却依旧酝酿着千百年来难得的皇家寂静。

忽一日,有金镶玉章落进水,其竟激起了遗忘井中久也不见的波澜。

帝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本是光彩烨人的传世圣物,却因桓灵二帝以来,外戚官宦掌权,黯淡了应有的样子。若能就此藏匿寻常井中或许倒也比在世上更有几分价值。

可惜,它还是被人捞起,献在挎刀将军身前。

匹夫无罪,但身怀重明帝玺,就真的是福非祸吗?

 

专属武器

观台定秦

观台定秦与阿房定秦原同为秦皇集天下力铸三年而成之剑。铸成后未曾开封便深埋阿房宫底,但后遇霸王焚宫事件,才使宝剑重现人间界。

项王又命巧匠将其改铸,并亲施霸王拔山力辅之。千日后,终于焚炉再启,定秦两剑脱胎再造。其中一者长刀模样,四面隐起作山云文数百年后辗转董卓、蔡邕、等人之手;一者古锭刀形,长约五尺,同样于百年后为孙坚自江东旧地寻得,后又流传孙氏一族。

值得一提的是,两刀乃是同鞘刀,虽形状不同却可放入一鞘之内,故刀柄俱为半状。后董卓机缘而得之荆楚霸王刀乃无鞘部分,孙坚所持观台定秦则刀鞘俱全。


孙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