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必试驾,而试驾真正应该试什么你知道吗?(下篇)

上次我们发布了我们在选车过程中关于试乘试驾的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主页先翻阅上篇,我们在本篇再简单说明一下:
日常试驾是非常重要的对车辆性能的体验,
建议将试驾分成基础试驾与模拟试驾两部分。
上篇主要说明了一下基础试驾的项目,今天咱们来说一说模拟试驾。

模拟试驾
说到模拟试驾这个词,可能很多朋友会有疑问了,试乘试驾不就是一种对于驾车的模拟吗?那么模拟试驾又是什么鬼?
其实在观察并参与过很多试乘试驾后我发现,如果是用户在选车阶段的试乘试驾,很多人其实都是迷糊的,尤其是很多朋友第一次买车,对于车辆试哪里更加没有方向。
结果就是虽然做了试乘试驾,但是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对于车子的基本情况还是搞不明白。(当然过程中还有试驾专员有意识的掩盖车子的短板)
模拟试驾的本意其实就是脱离开试驾专员对于试驾流程的把控与引导,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贴近生活中的用车方式去体验车辆。
模拟试驾应该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日常乘坐模拟与日常代步模拟。
建议的顺序是:
在刚开始去往试驾路线的时候,先进行日常乘坐模拟。再到了试驾路线之后进行基础试驾体验(见上篇),在基础试驾体验完毕后,进行日常代步驾车的模拟体验,最后再返程的时候体验其他想体验的点。
(一般试乘试驾去试驾路线的时候,都是邀请体验者坐在副驾驶的,这样方便试驾专员介绍车辆特点,但是这一步咱们不需要)
通过这个顺序,不过对大多数的试驾流程有太多的改变,而且也不会因为一台车的试驾耽误太多时间,进而耽误朋友们去整个选车的过程。

模拟乘坐体验:
一句话概括,模拟乘坐体验其实就是体验与评估车辆后排座椅乘坐空间与舒适度。我见到太多的用户在试乘试驾体验中,重点全部放在前排,而忽略了后排的重要性。需要知道,试乘试驾这个词不也是试乘在前吗?
需要知道,国内目前的车子大部分还是以家用需求为主,有别于欧美家庭夫妻一人一车的状况。很多用户都是男性驾车,女性与小孩一起在后排。所以后排的重要性非常高。
后排体验什么呢?一般是乘坐感受与空间利用率。
首先,座椅的乘坐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分为两点:坐垫柔软度与承托性、靠背柔软度与角度。
那么第一点,坐垫的柔软度与承托性是非常重要的点,现在的车子由于大多偏向于年轻化设计,所以车顶溜背设计比较普遍。对于成员顶部空间影响很大。一般解决的方法就是通过挖高顶部位置的车顶以及降低坐姿来提升头部表现。所以大家可能会发现,前几年后排的厚坐垫设计越来越少了,现在的坐垫都设计的很薄。
另外,设计薄了之后,必然要填充密实一些,这样乘坐感受就不好了。长时间乘坐下去,尾骨位置压迫时间长,而且车内空间一般都小,无法很好的改变坐姿,乘坐感受会比较难受。

第二,轿车的后排座椅角度设计怎样,刚才提到的坐垫硬度问题,有时候会由于角度变得更加难受。都知道,轿车后排座椅更类似于“V”字母,SUV座椅设计类似于“L”字母,所以如果靠在靠背上,有可能对于尾骨会增加压迫。
另外,还要注意的就是靠背的角度对于腰部有没有较好的承托,靠背靠上去,在腰部要有一些支撑为好,这样虽然柔软度会下降一些,但是在长时间乘坐的时候,或者父母老人乘坐的时候,腰部会更舒服一些。
通过试驾的时候试坐座椅。不但可以体会到上述这些细节,而且还能体会到在行驶中,后排的噪音表现与悬架滤振表现怎样。15万左右的家轿目前后轮还是非独立式悬架居多,所以需要体验。另外车子的前后隔音设计并不完全相同,有些品牌对于后排会缩水简配隔音材料。

另外需要体验的就是后排的空间利用率了,首当其冲的就是后排的中央地台部分了。现在很多品牌,具体品牌不点名了,以合资品牌居多。在后排中央位置有较高的地台,另外后排座椅的中央位置也非常硬,不适合乘坐。甚至有些车子连后排的中央头枕都没有。可想而知在设计之初,就没考虑中央位置坐人的可能。
这个就需要用户自己去体验了,如果自己的用车需求中需要用到后排中央位置,这个是必须体验的。
通过体验试坐,你可能也会理解,有时候坐车的比开车的累是非常有可能的。
后排剩下的细节也就没有什么了,主要就是看看空间设计这块,对于随手物品的手机、茶杯等物品的放置空间设计是否合理。(有些车子可能都没有这个设计)
后排的充电USB接口是否有安排等等,这种就属于细节了,大家根据自己需要体验就好。
日常驾车模拟
日常驾车模拟主要是通过模拟日常城市驾车的状态,来体验车辆最终买回手中是否好开。
驾车模拟建议主要体验以下三方面:
1、发动机(油门)动力响应
2、变速器平顺度体验
3、刹车制动体验
体验方法:
反复将车辆从静止加速至40km/h,模拟日常在市区拥堵环境驾驶以及红绿灯起步,感受发动机的起步状态。
在车速在30或40km/h时,再深踩一些油门,感受发动机在行驶中提速的响应性。
最后在车辆行驶时,想象前方是红绿灯或者出现障碍等情况(自己驾驶环境容易出现的情况),进行刹车,体会正常驾驶的刹车感受。
为什么要这样进行体验呢?

简单说明一下,首先是发动机动力响应。现在的家用车大部分都涡轮化了,自吸动力较少。那么现在的小排量涡轮发动机就会有两点不足,一是涡轮介入带来的动力变化,二是涡轮发动机的电子油门响应性好不好(现在发动机大部分都是电子油门)。
如果涡轮反应慢,介入点转速高。再加上电子油门信号反应慢。那么日常市区行驶的时候,动力总是会有一耸一耸的感觉。就得驾驶员费力控制踩油门的深度,驾驶时间长一些的话,脚脖子发酸的情况比较明显。驾驶员容易疲劳。

其次是变速器的平顺度,目前除了CVT无极变速器外,像双离合与AT自动变速器低速换挡都会出现顿挫现象。双离合更明显一些,而双离合变速器现在是大部分家用车的首选,所以通过低速起步来体验日常驾驶的平顺度,换挡越平顺的车子,日常驾驶感受肯定更舒适。

最后就是刹车,不同品牌对于刹车的调教不同。比方说很多日系的车子,刹车的前段制动力比较低,往往需要深踩才会有较好的制动感受;而德系的车子刹车前段很灵敏,往往轻点刹车就能得到不错的制动效果。找到适合自己的刹车脚感的车子。
每个人适应的刹车表现是不一样的,虽然说驾驶员可以改变自己的驾驶习惯。但是咱们买车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驾驶舒适,为什么是人去适应产品而不是产品适合人呢?

通过上述三点的体验,基本就能体验到车子在城市拥堵环境驾驶的感受。是否适合自己,是否驾乘比较舒适。
最后就是在返程的时候,就可以体验一些自己比较在意的舒适配置,比方说多媒体车机的功能、空调的操作、多功能方向盘的使用、车载音响的效果等。
(建议选择空调采用普通按键的车子,这样长时间使用的时候可以盲操作,减少低头。)

总结:
通过本篇与上篇的图文,给大家说明了一下新人在试乘试驾中建议体验的项目,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删减,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通过试乘试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并在日常用车中感受到车子带来的舒适便利。
试乘试驾是我们选购汽车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不过在试乘试驾之前,车子的静态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后续再给大家说明一下如何进行车子的静态体验。
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希望您能点击关注,我将持续给您带来有用的选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