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解“管鲍之谊” 满分优秀范文爆款文案鉴赏
重解“管鲍之谊”
在我所见的古书中,形容朋友间友谊的词语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管鲍之谊”。而为了革命的需要,我们常常提到的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了。
由于历史的久远,我们似乎对管鲍之谊理解得不够透彻。关于他们的事迹《春秋左传》、《史记》里有,《史记》之《齐太公世家》、《管晏列传》中有详细的记载。
《齐太公世家》里详细的记载了管仲辅佐齐桓公的政绩,管仲辅政四十一年,让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这个机会是鲍叔牙给的。
齐襄公无道,使齐乱,于是他的弟弟们都跑向国外避乱。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逃到莒国。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而自立,雍林人杀公孙无知,齐国无主。机会来了,管仲和鲍叔牙各为其主,管仲在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截杀公子小白,而且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诈死,连夜进了齐国都城。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等管仲六天后再带公子纠回到齐国的时候,小白已立为桓公了。
等待管仲的路只有死路一条,因为他辅佐的公子纠都被鲁君处死了。鲍叔牙救了管仲——“君将治齐,即高奚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管仲字夷吾)不可。”齐桓公不仅没有杀他的仇人,反而重用管仲为大夫四十一年,这种心胸也不是一般君主所能做到的。管仲只用了七年时间就让齐桓公称霸诸侯。鲍叔牙把本来属于自己的高位让给管仲,为国让贤,不仅只是知遇之恩那么简单。
在个人交往中,管仲自己总结了几点。
第一、他们曾一起做生意,赚钱了,管仲常常自己多分,而鲍叔不认为他“贪财”。临财勿苟得,正是考验一个人的时候,可是鲍叔牙知道管仲贫穷,愿意给他多分。
第二、管仲在认识公子纠之前,也曾多次想做官而不得,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只是时机不成熟,后来,鲍叔牙举荐他给齐桓公,管仲得以尽显自己的才学。
第三、管仲也曾上阵当过逃兵“三战三走”,鲍叔牙不认为他胆怯,而是认为他有老母亲要奉养。
第四、管仲没有为公子纠去死难,鲍叔牙不认为他不知羞耻。而是不耻小节,而耻于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总之,他们之间的友谊,不拘小节,在于一个“知”。整个友谊的最高层面在于为国家出力,国家利益高出他们所有的道德标准。管仲辅佐齐桓公,北征山戎,南征荆楚,讨晋乱,定周室,实际上用现在的话来说,打败了外族的入侵,安定了华夏,功劳非同一般。
所以管鲍之谊不是一般的朋友之谊,是一种公而忘私的公义。
这篇文章被评为满分的理由是,它深入探讨了古代著名友谊“管鲍之谊”的背景、来龙去脉和内涵。以下是对该文章的详细解读分析: 首先,文章通过引用古书中关于“管鲍之谊”的记载,突出了这对友谊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文章指出,“管鲍之谊”这一词语在古书中出现频率最高,说明古人对这对友谊的重视。通过提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文章将对“管鲍之谊”的讨论与当代革命者的友情联系起来,增加了文章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其次,文章详细叙述了齐桓公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作者特别着重强调了他们之间的相互辅佐和帮助,以及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事迹。通过具体的历史记载,文章展示了鲍叔牙对管仲的重用和信任,以及管仲的智慧和才能。这些具体的描写和事例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此外,文章着重强调了“管鲍之谊”背后的友情精神和价值观。文章从个人交往中总结了几点友谊的特点,包括信任、包容、互助和为国家出力等。作者指出,“管鲍之谊”不拘小节,友情的最高层面在于为国家出力,为国家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这种高尚的友情观念和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是该作文的亮点。 该作文的写作特点是以“管鲍之谊”为主题,通过古书记载、具体事例和友情观念的阐述,探讨了古代友谊伦理中的一种高尚境界。语言简练,表达清晰,条理清楚,通过历史故事和哲学思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论述。优点在于深入阐述了古代友谊的价值观和精神境界;缺点可能是缺乏现代案例和个人思考,可以进一步拓展对友谊价值的思考和实践。 要写出类似的满分作文,你可以注意以下几点方法: 1.选择一个有深度和价值的主题,展示对关键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宣示立场; 2.通过引用古代文献、历史事实和具体案例,增加作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3.注意探讨友谊的特点和价值观,强调信任、包容、互助和为国家出力等核心观念; 4.关注现实意义和时代背景,将古代故事和当代经验相结合,体现主题的现实意义; 5.注重语言表达和逻辑结构,使文章的思路清晰、连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通过注意以上要点,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你就可以更好地写出优秀的作文。同时,多读优秀的范文,分析其优点和写作特点,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祝你在学习过程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