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粮食安全,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虎学研究】

2022-12-17 15:50 作者:朝闻道-逆行  | 我要投稿

2020年,全球有大约1/10的人口挨饿,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1亿多。从2014年开始,全球“中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就越来越高,但疫情第一年的增幅,差不多是前五年的总和。全世界有近1/3的人口吃不饱,这不是生产端导致的,而是分配端。世界上大约只有5%的国家,能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大部分国家都要买粮吃。而现在,雪上加霜的是,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的粮食出口国开打了。


00:47



乌克兰与俄罗斯都是全球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两国小麦出口量占到全球出口量的大约1/3。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一些农产品特别是小麦的价格持续攀升。不少国家的商户和消费者已经受到了冲击。

这下原本有能力出口的那些国家,一看不妙,也开始限制出口。比如阿根廷、土耳其、保加利亚。疫情以来,加速下跌的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

这种局面下,中国人的饭碗还安全吗?


这个问题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非常重视了。提了两个底线

第一就是必须保证粮食安全。第二就要防止规模性的返贫。

2008年,我国提出粮食自给率要达到95%以上。其中谷物自给率比较高,2019年保持在98.75%以上。吃饱饭是没有问题。但大豆和玉米比较拖后腿。因为食用油和养殖业的需要,必须大量进口。

贸易战之后,为了减少对美国的大豆依赖。中国在2019年推出大豆振兴计划。

这两年,三大主粮也开始出现大规模的进口。2021年,进口粮食超过1.6亿吨。相比自产的6.8亿吨。是1:4.25的比例,占比很高。

我们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进口粮食本来很正常。但俄乌冲突之后,国际上的小麦价格,曾经在两周内暴涨60%。中国虽然买得起粮食,但也会受影响。然后,几乎就在同时,美国多家媒体指责中国储存了太多的小麦,推高了全球粮食价格。全世界80%的粮食交易,由ABCD四大粮商控制。

其中三家是美国公司。

基辛格说过,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全人类。

美国前农业部长约翰布洛克说:粮食是一件武器。使用它的方法就是把其他国家系在我们的身上。这个话题,我们暂不展开。


02:31



想要粮食安全达到100分,就得完全自给自足。但完全自给自足非常难。耕地和人两大要素都出现了短缺。

先说耕地问题,从小课本上就总写中国地大物博。其实,中国的自然资源不算富裕,尤其是耕地。而且这个盘子还在逐渐缩水。2019年末,全国耕地19.18亿亩。在十年间减少1.131米。年均减少1000多万亩。


03:07



调查小组王广华在数据发布会上介绍,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土绿化。耕地主要是流向了林地,而另外一些则流向了园地。但实际上没有这么简单。这些年,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度很快。但建设用地的指标是有限的,怎么办?有一个灵活的机制。叫建设用地指标跨行政区交易机制。

发达城市地区的建设指标用完了,可以把省内的落后地区,也就是农村的指标调过来使用。为了调农村的指标,有些地方甚至严禁农村地区盖楼房,因为盖了楼房之后指标就调不了了。总之就是都在争取指标搞建设。而很多建设都在间接地占用耕地。本来根据我国的《土地管理法》中的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要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但后来,这种“补耕地”就有点金融化了。占补平衡最开始是在同一个县域内平衡。后来逐渐发展到市内、省内。2018年,甚至可以跨省来实现占补平衡了。占耕地的省,通过给钱的方式,支付给补耕地的省。这两年,国家有过一些动作,试图把耕地再掰回来。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和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通知层层下放,执行迅速跟进,都出现了视频开头那样的场景。往篮球场、人行道、水泥地上铺点土,然后直接种上地瓜。



04:26



第二个问题是农民的消失。粮食谁来种?农村人口的流失,也是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并发症。和耕地流失是一套的问题。2021年的七普数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农村人口还剩36%。2000年的五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个数字是64%

如果再算上进城务工,实际上生活在农村的人会更少。农民进城之后,做什么都比种粮食赚的多,那当然要走。种粮不挣钱,导致了农村地区部分耕地被抛荒。有人说我国粮食生产效率低,应该学习美国的大农场模式。但美国的大农场都是血地,是建立在对原住民全面清除的基础上。我国很难搞这种大农场。

打开地图,稍微放大一下,就会看到暗绿色的平原上,有毛孔一样的麻点。每一个棕色麻点都是一个村子。村子之间的距离都很近。在陕西,随便一个村子都有2000多年的历史。当代意义上的中国还没有诞生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在了。如果它们都消失了,中国用来维持群体生存底线的精神根基,还在吗。

80年代,靠这些村子,我国70%左右的粮食储备,都能人民自主解决。小农经济下的自存粮,就相当于战略储备。但现在,这些村子里的人,逐渐去了城市。而农村又不能一下子就整理成大片耕地。这个难题只能交给时间。

以上是耕地和农民,两大核心要素短缺的问题。除了这两个问题

粮食安全领域还有很多技术性的问题需要加强。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是种子。有专家做过研究,在影响粮食生产的各种因素中,种子的贡献占60%以上。

所以袁隆平、朱有勇、李振生这些人,永远是中国的恩人。种子领域我们不算落后,但发展空间还有很大。2021年中央下放《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这是继1962年出台《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之后,再次对种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

第二个是水利。我国水资源分布在时空上并不匹配。而调水方面,人均调水不足25立方米。

低于美国的92立方米,加拿大的3757立方米。还有很大潜力。

如果通过调水改土,我国的优等地和高等地的占比有可能由现在的29.4%提升至40%。总体上,进入高等地水平。带动粮食产量。

第三个是加工和储运。《科技日报》2018年发文谈到,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中国有约1/6的粮食损耗在加工和储运的环节。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0年的统计,我国粮食在产后环节损耗严重,相当于吉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

这其中有些是设备因素,有些是人的因素,想要改进,空间也非常大。

总的来说,耕地和农民减少的问题是方向性的问题,比较棘手。而三个技术性问题,看起来相对简单一些。战争,疫情,极端天气等等挑战层层叠加,对,已经很久没有挨过饿的中国人来说,一句“中国粮食生产迎来18连丰”可能就把危机感压过去了。就像只是抽空撇了一眼手表,但你不知道底下的发条有多紧。用个词汇来说,这叫“紧平衡”。在紧平衡之下,也许是时候改变以前的老想法了。改变以前的城市中心主义,让农民也来参与收益分配。改革开放40多年了,农村始终是城市的资源。既然“先富带动后富”和“共同富裕”都提过了,是时候让它兑现了。

粮食安全,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虎学研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