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阿因特斯舰队舰载机组(破刃、三叉戟C、飞镖、解放者、幻象)设定文

2021-11-13 21:16 作者:菲雅利女皇  | 我要投稿

阿因特斯舰队舰载机组(破刃、三叉戟C、飞镖、解放者、幻象)设定文

(设定衔接命运级设定文)

 

阿因特斯战斗机体系演变

自前往外域德沃恩*到返回M51主星区这段时间之间,阿因特斯舰队*因为自身作战方式和作战目的需要,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战斗体系。

在其中,舰载机又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阿因特斯常规舰队基本行动编成为母舰、随舰战斗机、随舰僚同战斗舰。其中母舰按照舰队规模,目前由命运级、索托亚级(镭尼斯型号)和更小的战巡级母舰担任。不过因为舰队里一种名为梵玛*的超级操控者的特殊性,所以阿因特斯舰队在舰载机方面有着更为特别的设计理念和战术运用。

*外域德沃恩:菲雅利人通过特异跳跃点发现的新宇宙,阿因特斯舰队的故事主要发生地。

*梵玛和她的骑士:德沃恩宇宙对抗亡灵天灾时期的特殊产物,通过改造将普通人类变为一名可以高效控制战争兵器的特殊操控者。虽然说有不少副作用,梵玛已经变成了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当然,改造梵玛的过程当中,灵魂精炼下梵玛需要选择特定的人分摊负荷,即为梵玛骑士。通常也是后来与梵玛配合的驾驶员。

在对抗亡灵天灾*的时期中,超级操控者梵玛会与她们的骑士*一起驾驶一种名为MH的超级战斗机进行作战。这种专门设计的超级战斗机可以最大化发挥梵玛精神链接对于战斗兵器的增幅能力和对于复数战斗单元的控制能力。每一个战斗单元都包含了作为核心的超级战斗机MH和作为辅助战斗单元的无人机。

配合战术单元组成精锐战斗编组针对天灾各级尸巫舰进行突袭。只要完成斩首,那么这一地区的亡灵舰队将失去最为棘手战场复活能力和指挥中枢,从而赢得战斗。

在早期的战斗当中,超级战斗机MH仅仅作为战场格式塔(指挥中枢)使用,每一名梵玛都是一支军队的首脑。但在对天灾的惨烈战斗当中前线的梵玛和骑士往往被迫使用手上任何一份战斗力量,故在漫长的战斗当中梵玛们学会了对MH单机进行增幅。

自此,梵玛们的战斗风格基本就此固定---强力的单兵作战兵器,同时也作为前线无人机群的中枢进行控制协同作战。

*亡灵天灾:德沃恩世界曾经经历的一场浩劫。70%的人口丧生于此。

得益于德沃恩高度发达的无人机技术和实战应用的积累,M51的外来客菲雅利人进入这个世界之后,第一时间就惊讶的发现这里的无人机装配技术、

控制技术和自律AI均高过于菲雅利帝国:帝国常规军主旨思想均以人为本,机械只是装备和辅助;哪怕是妖精重工使用了大量自动化技术也只是贯彻替代人工的理念,而非完全使用大量无人兵器替代军人作战。德沃恩则大不相同:天灾肆虐多年,仅有的人口必须要放在更关键的位置而不能放在最前线被消耗所以缺乏兵源。

其次由于亡灵天灾的特性,普通人战死后就会被亡灵尸巫的法术所影响,从而被转化成亡灵并与自身所操纵的战舰融合,成为可怕的敌人。最后他们使用了两个方法来对抗,就是根本没有灵魂的无人战机和战舰以及灵魂精炼程度足够高无法被复生的梵玛。军事无人技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迫以一个爆炸式的速度发展并应用,德沃恩能够在天灾下支撑那么多年,并在几代梵玛前赴后继不断斩杀尸巫的行动中量变到质变,一举打破平衡击败天灾。

菲雅利人进入这个世界的时间点是天灾之后的混乱年代。由于天然盟友梵玛们几乎为零的工业后勤能力与手握大量无人兵器配套工业流水线的对手们的相对实力对比,随舰的各位菲雅利人被迫整合了两个世界的技术和思路尽快完善军备体系。并在多年内逐渐形成独有的战备组织结构并继续演化,直至被德沃恩承认。在进入大开拓年代后,这个体系正式定型。

 

 


阿因特斯破刃系列

破刃系列无人机是阿因特斯进入德沃恩完成量产的第一款无人兵器,也是最重要的基石无人机系列并沿用至今。

战胜天灾之后,普通人掌权者与梵玛决裂*,梵玛们完全丧失了原来编队当中非常重要的无人单元的补给能力。在漫长的逃亡中梵玛们只能精打细算使用为数不多的存货,并通过尝试攻占军用储备仓库和生产基地进行补充。对手们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然后迅速报废了本就产能过剩的边缘生产线,并通过重兵围剿驱赶梵玛舰队,从源头上掐断他们的军事补给能力。漫长的追杀围剿中,以母舰为核心的梵玛舰队仅能够通过废弃星域获得资源,缺少生产线的他们一直举步维艰。直到菲雅利人的到来。

*决裂:天灾肆虐过后的宇宙资源匮乏,加上普通人畏惧梵玛这样的战争兵器,被有心人误导下梵玛被认为是战争结束后应当被淘汰的工具。之后掌权者颁布了抓捕并猎杀梵玛的命令。

菲雅利先遣队刚进入德沃恩就面临着与梵玛们一起被围剿的窘境,在回到据点研究了双方战力对比后,随舰的年轻人们敏锐地发现短期内要改变局部战力对比的可能性就是帮助梵玛们补充新的无人机单元。万幸一起跳跃而来的战舰是按照原计划会替换第四代妖姬的母舰型号索托亚级,正好有两条完整的战斗机组装线。随舰而来还有包括镭西亚和及其他几位曾有妖精重工服役的背景的同僚,他们立刻从这个角度开始了思考。

彼时长矛还未服役且舰内也没有相关的设计蓝图。两条制式生产线仅能够组装弯刀和长剑这两个型号的舰载机。与梵玛们交流过后菲雅利人认为与其强行改造有人机弯刀和长剑,不如针对设计一款新的无人机以发挥梵玛的战斗力。几经讨论,最终镭西亚从记忆的深处拿出了破刃系列并加以改造,满足了需要。

破刃系列的设计图来源也颇为有趣。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弥赛亚攻防战后天罚行动期间,镭西亚与还未成为“大君”的布莱克·诺亚的一段往事:那时经过仲裁庭*的安排,被骑士团陷害的布莱克·诺亚逃亡隐藏于狼狱,而名义上时任弥赛亚要塞指挥官的镭西亚在天罚期间也将驻地秘密地转移到菲雅利与维格尔交界的狼狱方便对于整个区域的控制。

布莱克受到仲裁庭的指点辗转找到了曾经的学长镭西亚寻求帮助,在这期间双方一边调查被掩盖的真相,一边为了打发时间化名参与了狼狱特色活动“沙漠风暴”战术联席战和竞技场。两人就此成为好友并有许多交流,其中就包括了一种和未来的破刃很相似的重型战斗无人机的设计理念。

这种理念中,这款重型战斗机应该有特殊的刀片型机身,可以灵活的穿插战场,同时应该搭载两门20毫米机炮多联装机炮或者其他武器。他们甚至都绘制出了大概的草图,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交给专门的设计师团队进行细化,很快就能开发出成熟的样品。

仲裁庭:与审判庭对应的帝国直属机构,专门处理复杂案件。曾介入诺亚的反叛案件。

尽管这个设计理念这个阶段还没有条件成为现实,但是它就是未来破刃战斗机的最初构想。将来如果回归维格尔,布莱克需要一种新一代战斗机在军阀当中掌握主动。镭西亚则是因为知晓装甲航母这一新级别战舰的存在,认为帝国需要设计一款更合适的战斗机配合它。

之后布莱克前往维格尔成为了大君,在他的皇妹协助下完成了破刃系列重型战斗机的设计和量产。当然,因为维格尔人这边人力资源人问题,设想中的战斗无人机方案被改成了载人战斗机。在未来破刃也确实成为了大君对维格尔军阀军售最受欢迎的产品;帝国这边则列装了长矛作为装甲航母的标配舰载机。

不过和镭西亚设想中的重型无人战斗机比起来,载人的长矛战斗机在一些性能上有所出入,所以在进入德沃恩后,他又下令属下的团队,根据自己当初的设计草图构想,设计出了一款和维格尔人破刃战斗机造型极为相似,但是内部结构截然不同的战斗机出来,这款战斗机依然也叫破刃。

重新设计的破刃保留了外观并补强了稳定性和火力。相对于德沃恩传统无人机只注重量产性和集群火力覆盖,破刃更为灵活,战术操控性也更强。厚实的装甲和机动规避程序让破刃有着更强的生存能力,对应设计的武装37mm多联装机炮和苍白妖精战术导弹让破刃两个型号有着朴素但纯粹的破坏力。战术AI在基本的自律攻击模式以外,也可以被MH或者驻舰梵玛进行战场控制从而完成更复杂的战术目标。为了配合梵玛进行战术投送,它搭载了短距离超空间跳跃引擎以跟随梵玛MH进行机动作战,并在有需要的时候自母舰进行投送进行远途补充。

在阿因特斯完成与M51的通信前,阿因特斯破刃和那两条随舰生产线成为了他们在德沃恩活动的基石,也是菲雅利人与梵玛舰队由逃亡生涯转入据点发展的最重要底气。

 

 



阿因特斯三叉戟、飞镖与三叉戟C

时过境迁,通过梵玛链接阿因特斯与蚁巢实现跨界通信和非生命体相互传送后,他们建立了一个半永久的据点以架设传送门。这个时期阿因特斯也把在德沃恩掌握的技术共享给了帝国。在此基础之上,蚁巢、帝国科学院、妖精重工在这些技术和思路的基础上,提升了帝国对于无人战斗技术领域的理解。这其中两个副产物就是三叉戟系列和飞镖系列。

原本仅作为新一代骑士机的三叉戟在保留了原有性能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就成为了战斗力恐怖的三叉戟无人机并列装了蚁巢舰队和禁卫舰队。然而事实上这个改造在更早的时期内一直在德沃恩进行实战测试才得以最终定型。相比较破刃的简单结构,三叉戟无论是整体架构还是武装都更为复杂,原先装甲航母上的生产线无法完成如此复杂的量产。所以三叉戟的生产线被秘密部署在了据点内。三叉戟的定位是希望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编组替代梵玛MH亲自参战。后期实战中虽有所改变,但表现依然达到了预期。

习惯了依靠数量进行围剿战的联合军起初对于列装破刃的梵玛舰队不以为意,战地指挥官们甚至没有上报梵玛的变化,从而带来了宝贵的积累期。但越来越多的损失还是让他们发现事有蹊跷,直到据点的建立联合军才发现这些变化。加雷马为首的围剿集团开始重视这些并让军事研究部门开展针对性项目改造自身的现有战力并设计后续战争兵器。慢慢的MH和破刃集群不再能像撕纸片一样击溃对手漫长战线上的薄弱点。战损比交换依然占优,但考虑后勤实力差异,一旦陷入缠斗就必须果断撤退,战况就此进入僵局。直到三叉戟的出现让梵玛们再一次获得先机。

在妖精重工专家的评估当中,三叉戟的设计战力目标是集群下可以比拟旧一代顶尖骑士单机的战斗力。类比到德沃恩,集群三叉戟的战斗力可以直接替代前线的MH。在每一名梵玛都很珍贵的阿因特斯来说,能消耗无人机去换梵玛的战损非常划得来。随着战事不断深入,三叉戟集群慢慢成为了阿因特斯新的战术核心。

与三叉戟一同交付给阿因特斯的还有飞镖无人机的原型蓝图。这款中低端无人机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各位指挥官和梵玛们的重视---比起已经普及的破刃,飞镖的战斗力过于贫弱。但后来他们发现飞镖系列也有一个好处:它占用的带宽和计算力非常低,一组两架破刃的带宽可以控制数十架飞镖。因此在阿因特斯序列内,飞镖主要被列装给新一代的梵玛们练习技术。也有部分梵玛痴迷着数量淹没一切的信条选择了飞镖作为主力无人机种,其中的佼佼者甚至能够同时指挥一个集团军数量的飞镖无人机,不说战斗力光是气势就已经胜利了。

与A型骑士机不同,经过实战锤炼列装至帝国的型号即为三叉戟B型。B型与A型的武器配置其实并没有区别,依然是反舰电磁炮、机炮和导弹的混合配置。它的性能提升完全来自于软件方面的改进和去掉驾驶舱带来的的优化。与阿因特斯梵玛链接版本有些微区别的是帝国型号全面使用了全新的无人机控制技术和自律AI保证三叉戟可以独立作战。蚁巢舰队和幽灵舰队是第一批实装的队伍。因为蚁巢最早使用这款无人机,所以B型号通常也被成为蚁巢型。

三叉戟还有一个C型号突击轰炸型在后一个时代列装至帝国。这一个型号的出现与帝国另一个特殊机关:帝国人形管理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德沃恩战斗烈度的升级和阿因特斯所属梵玛的进化,镭西亚远征军第一次回到M51把伤痕累累的旧索托亚级母舰留在了帝国,并连同重工的那一条船与团队回归(参见命运级设定文)。这之后那条破损但有着大量改造的索托亚级一直沉睡于帝国某船厂,原本等待着历史上第一条索托亚级的命运大概是被拆解然后以组件的形式重生于后时代新的装甲航母上。但这一宿命被人形管理局局长玛丽·德·莱西亚前来激活了这条船而终结。

人称玛拉太太的局长大人放弃了原本配属于她的暗夜女神级转而选择了索托亚级成为座舰继续活跃于M51。也是由于她对于新一代突击投送火力的要求,阿因特斯M51驻留舰队与妖精重工一起改造了三叉戟设计了C型,摒弃了原来三叉戟的武器系统转而最大可能地装备了苍白妖精导弹提升反舰火力。C型号三叉戟集群轰炸战术成为了玛拉的招牌,后续也成为了零号舰队标志性的突击投送火力单位。

最后,三叉戟在阿因特斯列装也带来了一个小矛盾:以往MH身处前线可以直接指挥无人机群,现因为三叉戟更为强大的战斗力使得MH参战的必要性弱化了,但没有梵玛指挥的无人战斗单位必须依靠AI进行作战,但制式AI控制的其他无人机缺少了梵玛链接增幅战斗力会大打折扣。

这个矛盾一直延续到后续幻象级战斗机的设计并在梵玛们的选择下忽略。但这个矛盾依然被当做重要课题提交到了帝国科学院。对于梵玛本就一知半解的唯物主义科学家们一时之间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该课题也就变成跨越军事技术的公共课题公开到科学院的疑难杂症公告板当中慢慢被人遗忘,直到四处溜达的朝圣者旅团长在一次访问中看到。

可能觉得这个课题有趣,他通过自己特殊的渠道联系到了蚁巢舰队的阿雷克斯提出了一些想法并分享了朝圣者旅团的一项生体克隆技术,交换来梵玛、德沃恩和亡灵天灾的资料。这一项技术在未来促成了量产型梵玛的诞生,这是后话。借着这一次的接触,朝圣者圣艾恩旅团在未来与零号舰队各部展开了更紧密的交流与合作。

 

 

解放者

随着晨曦盟约*的公开,梵玛舰队摆脱了以往流亡舰队的窘境,但也正式站在了整个宇宙的明处,一场大战再所难免。从无人机到战舰,双方都加紧进行战备升级。

*晨曦盟约:见命运级设定文,梵玛与盟友们正式宣告寻求生存权并正面抵抗针对梵玛的围剿

加雷马将梵玛舰队和崭露头角的阿因特斯当做一个对等的对手并进行研究,许多针对性的战术布置也在战场上被付诸实践。其中,母舰狩猎战术差一点取得辉煌战果。这个战术从思路上放弃被动抵抗机群,转而通过数量庞大炮灰填坑,布置诱饵诱敌深入,辅以拉网式覆盖的索敌体系追踪母舰,然后饱和投送战力进行围杀---即使战损比无比难看,但只要击坠任一条母舰那都是莫大的胜利。

经过周密部署以后,加雷马第三方面军决定干一票大的,他们把阿因特斯旗舰索托亚级当做目标。为了达成目的,加雷马甚至拿出了之前抓捕的半数梵玛作为诱饵,这让阿因特斯方面即使知道是圈套也只能全力以赴。

战斗的结果尤为惨烈。在等待营救部队回归的过程中,阿因特斯部队被加雷马抓住了母舰坐标,然后被迫迎接大量新式无人战舰和无人机的攻击。这些新单位有着远超以往的装甲厚度和火力,再也不像以往难以击破装甲航母厚重的层叠护甲。大量的攻击累积之下母舰岌岌可危。危急时刻,随舰的大量后备役被迫驾驶着后备战机迎战。

如果不是前方营救部队判断形势后果断放弃回救,转而敏锐地抓住战机直捣黄龙锁定了第三方面军的旗舰作为人质,逼迫前线放船,伤痕累累的装甲航母可能会放弃大部分未回收的单位紧急跳跃去赌命。即使如此大量的牺牲也警醒着所有人时代已然不同。差点折戟沉沙也让阿因特斯方面毅然启动回归M51的计划,并开始思考母舰防卫体系的升级。在妖精重工团队跨界加入后,解放者防卫艇被设计出来作为这个升级的产物之一。

炮艇在菲雅利军事体系里面曾经一直被作为大一点的飞机来使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如同其他舰载机一样不入帝国高层的法眼。

而阿因特斯的战术体系以往更注重超长半径作战范围的攻击,而非被动式防守。母舰一般不会暴露作战,就算有特殊情况,依靠超级厚重的装甲和辅助僚舰和舰载机也足够进行自卫。但现在面对加雷马新一代的作战集群,在不可回避的情况下确实需要一种方便部署的防卫性单位来承担重任。

解放者的思路正式如此:它的设计理念是作为母舰随舰单位补充防卫火力并清理各级战斗单位。为了平衡火力和护甲,解放者放弃了任何意义上的机动性---展开防御模式后的速度甚至比通用主力舰还要低。在如此大的代价背后,解放者有着非同一般的火力和坚固异常的护甲。它装备了一门可以轻易撕碎主力舰级护甲的大功率聚能脉冲炮,因为功率太大,开火的时候必须把全部供能提供给这座大杀器,所以解放者设计了防卫模式,展开状态下主引擎会被关闭,仅能使用姿态调节喷口进行方位调整。此外,携带两个当量的苍白妖精反舰导弹作为补充。

防空方面,解放者装备了两座防空钉刺导弹发射器,重工设计师不断碎碎念“万一导弹打没了还有飞机怎么办”后,还强行在上下位置各塞了一门帝国传统37mm机关炮。

如此极端的配置一开始并不被部分设计师所理解,最终女皇与镭西亚共同拍板了这个设计。镭西亚从实战角度出发认为这个设计有其可取之处,女皇则是本着这玩意没见过不如做来看看的心态。解放者就这样进入了小范围量产并配给到每一条有梵玛派驻的母舰作为自身防卫体系的延伸。

不曾预料到解放者的初战直接是玛多防卫战*。在数倍于己方的战舰的冲击下,战斗伊始晨曦同盟便节节败退。防守方在玛多第七行星域设置了拦截场,并动用了三分之二的战舰组成了最终防卫线。战况过于惨烈,所有人都想着动用手上一切可以运用的战斗力,因此刚完成测试进入小规模量产的解放者直接进入了战场。玛多防卫战随着跨宇宙传送门被破坏、琥珀降临而告终,紧接着就是命运级于东方要塞的初战*。战况十分紧凑以至于战斗当中没有人专门去记录这一款防卫艇的实战表现。之后加雷马与来自M51的异界来客达成共识、众人处理完其他重要的事情后才回过来检阅解放者的战果。

玛多防卫战:参见命运设定文,阿因特斯面对围剿联盟对唯一据点全面攻击的防卫战

东方要塞攻略战:参见命运设定文,命运级一号舰琥珀第一次实战。

事实证明,解放者的实战表现如同设计的那样是一款非常高效的防卫延伸兵器。无论是配合防御战线作为火力补充,还是作为游弋在战舰防卫外圈的反击点,它的性价比和效能都非常高。数架解放者就可以组成富有层次性的火力防卫线,在母舰无法回避战斗的时候有效狙击从战机到战巡级别敌人的进犯。

相对厚重的装甲和优秀的射程让解放者面对妄图抢夺制空的战机来说又是一个噩梦,相对小的体积也让敌方大型战舰无法在混乱的战场上使用舰炮锁定。性价比足够优秀的情况下,它还更适合阿因特斯的实际情况:解放者的出现让每一艘母舰的梵玛能够充分利用被闲置的部分带宽,从而在不增加舰船和人手的情况下增加更多的战斗力。

东方要塞攻略战后晨曦联合阵线与加雷马签订合约,梵玛们终于获得了争取许久的正当呼吸权。阿因特斯与梵玛舰队没有了被灭绝的后顾之忧,逐渐把重心转移至对死域*的探索和开拓上。

此时解放者因为优异表现正式被大规模量产。随着对于这个单位的继续开发,它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能。比如后续开发出的定点投送部署解放者群的使用方式:脱离母舰防卫圈围绕着前出作战的梵玛MH投放一定数量的解放者进行火力补充。由于展开防卫模式下红色聚能脉冲流如同一柄柄剑刃出鞘,解放者群部署后也被叫做剑阵。只要带宽足够,“剑阵展开”这种瞬间投送饱和火力的方式在小规模遭遇战中非常灵活可靠,故深得高阶梵玛和骑士们喜爱。

死域:天灾军团控制过的区域,虽然天灾被灭但依然有大量游荡的亡灵和德沃恩和前代文明的遗物

 

 

幻象

原计划,配属给梵玛与骑士的新型MH应当与命运级同步交付。但原本负责该项目的重工团队跟随进入德沃恩后战事吃紧,遂先行处理其他更紧迫且对战果有即时效应的项目,这一协助就是数年。直到命运一号舰《琥珀》进入德沃恩一锤定音结束战事,新一代MH也依然停留在启动阶段。之后德沃恩的情况趋于平缓,加上三叉戟和M51相关领域的技术爆炸,这一级别的战斗单位就此被整个团队暂时性降低了优先级保持预研,并没有着急的付诸实践。

后续平稳的岁月里,重建了联通M51的半永久传送门后阿因特斯进入死域开发。为了保障这一独有的跨宇宙贸易点,阿因特斯重整了军事编组,舰队副指挥官二号幻象骑士*夏尔·罗萨里奥带领半数幻象骑士和大部分菲雅利出生的军官回到M51,以命运二号舰<亚隆戴特>为核心组建了阿因特斯M51驻留舰队。舰队驻守在跨宇宙传送门不远的星域,世称阿因特斯舰队定锚点。之后,因为之前的协作和对天灾级敌人*的了解,夏尔代表阿因特斯参与了零号协定并成为零号舰队的常备成员之一。


天灾级敌人:狭义来说,同时具备不可沟通(无法达成和解)、终极毁灭倾向(最终目标毁灭全宇宙生灵甚至本身)和战斗扩散机制(难缠且不加应对即迅速自我增值的机制)即可以被称为天灾级敌人

零号舰队最早由菲雅利女皇为探索未知宇宙而牵头建立的独立舰队集合体。在这个概念下为了应对天灾威胁诞生了零号协定。协定全称<对天灾常备预案第零号协定>,内容是监视潜在天灾级敌人,成员们达成一定的技术情报交流并保留能够第一时间的应对的常备力量。在其之上还有应对觉醒天灾的<一号紧急协定>和应对失控天灾的<二号终极协定>。在<零号协定>框架内,常备成员共享情报并进行各种意义上的技术分享,同时也保证有一个指挥链统一、补给和战术准备完备的快速反应力量应对天灾级目标初步觉醒,即后来真正意义上的零号舰队。各成员监视着各自对应的天灾威胁,并在天灾觉醒时第一时间控制。如果天灾失控,则零号舰队就将作为抵抗天灾的第一波力量,为星系争取时间。

情报共享之外,零号协定第一个协作成果是裂痕2型战列舰多功能模组,第二个协作成果是超级战斗机路线图。第二个协作参与者除了帝国为首的军事装备设计专家,还汇集了部分这个时代最强的超级战斗机驾驶员:帝国顶级骑士“圣裁”克蕾雅、“光晕”克维茨、正在协助仲裁庭整编的大君Kingsglaive骑士罗塔等人。

路线图对于超级单兵武器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推演,特别在“是否应当有人驾驶”以及“是否由高级量产机取代王牌的的战术地位”这样的话题上,各成员探讨了当前力量体系并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了各自的道路。众人的结论的一部分正好与新一代MH的幻象计划所接轨。

在阿因特斯这边,所有参与讨论的梵玛与骑士全部坚持留在战斗前线。幻象计划最终被定性为“能够充分发挥不同梵玛与骑士的战斗力的作战平台”并继续项目。开发团队最早设计完成的几款原型设计都沿用了帝国的超级战斗机思路:参考配属给超级骑士的光晕、圣裁、恶魔之枪,充分利用机体空间,叠加多种不同类别护甲并携带所有能装上的武器。这样的配置能够最大化的发挥超级驾驶员的反应力和操控力,并适配各种作战需要。然而路线图项目完成后,幻象骑士们提出了两个新的想法。

第一个想法来自于帝国骑士与梵玛骑士的差异。比起高阶帝国骑士只需要作为王牌的职能,梵玛骑士在作战体系里面还需要作为无人战斗群的控制塔;当三叉戟和解放者进入常规作战体系后,无人攻击群的作战力远超普通舰载机,直逼甚至隐隐超越帝国普通骑士机群。在这种情况下幻象首先需要满足控制塔和作为传送和召回无人单位的锚点作用。

第二个想法则来自于梵玛骑士的作战风格差异。以往驾驶MH的梵玛骑士都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个风格从个人配置的无人兵器种类到MH本体武器选择以及作战习惯无处不在。原型机的设计已经尽可能装备了不同类型的武器,但就单机来说依然没办法满足这个差异性并发挥。

有了路线图项目的支持,新思路和第二款原型机很快完成并获得通过。补全锚点属性的同时,这款设计创新性的采用了战斗机本体+兵装分离的结构满足量产性和差异性的矛盾需求。

战斗机本体方面,幻象采用了最新的可变结构让自己能够在非战斗状态下收起武器进入巡航形态。该状态下幻象可以单机完成长距离飞行和跳跃,并在隐秘行动下作为锚点进行无人机的投送和战场指挥。战斗形态下,幻象可以展开用于超机动的辅助光翼并展开所有机体武器进行战斗。标准配置下的幻象战机本体拥有2门20mm制式火神炮,2座脉冲发射巢,2门多功能聚能镭射炮,8座内藏式钉刺导弹发射器,机腹4连妖精导弹发射器。在路线图项目副产物新型能源系统和梵玛加持下火力堪比战列舰。

兵装方面的开发完全由阿因特斯与幻象骑士进行设计。兵装的理念是希望能够在特异性和可复制这两点达成平衡。因为有更充裕的时间,所以每一个兵装都直接由不同的幻象骑士主持,参考他们的梵玛武装构型进行设计。


其中4号破城炮兵装和5号散剑兵装两套构型先行进入测试并装配到M51驻留舰队的各位幻象骑士,而他们各自剩余的兵装也安排了测试并计划于未来实装。破城炮兵装按照4号骑士“游侠”的习惯,装备了两门可以击穿旗舰护甲的大功率破城炮;散剑兵装则参考了5号骑士“啸月”的梵玛武装设计而成,包含了2门大功率频射粒子炮和6门速射脉冲炮的压制型浮游武装。

因为兵装的不同,幻象也根据兵装的型号进行命名。比如破城炮兵装幻象(炮装幻象),散剑兵装幻象(散剑幻象)。这两个型号是针对特定的骑士所开发,但因为这两个兵装具有一定程度的泛用性,所以这两个构型也被作为幻象战机的制式武装保留进入了设计库。炮装幻象拥有接近帝国传统的舰载机行动逻辑:能够对空作战的基础上通过高速、高护甲、高闪避带来的生存性接近敌舰,然后倾泻反舰火力炸毁敌舰。区别是破城炮的稳定性更高,可以在俯冲当中进行开火而不需要悬停,从而提高了机动性。散剑幻象则更特殊一点:战机标准武装只是作为辅助火力,其主要战斗基本依赖于兵装的泛区射击效果和高频率攻击带来的极强对空压制性。

幻象的完成也补上了阿因特斯航空战力的最后一环。在以母舰为核心的战斗体系下,幻象极大的拓展了舰队航空作战半径,也是无人攻击群能够有效运作的战术核心。在联合作战的情况下,数架幻象作为突击点掩护后续机群的配置也可以轻易撕裂大部分反战机防御体系或者摧毁其他航空力量。虽然距离完美舰载机非常远,但幻象是零号协议框架下新一代战斗机路线图的第一个实践,整个开发历程也全部进入了资料库分享给了各个成员,包括背包设计理念和驾驶员方面的思考等对推动所有成员于战斗机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依据。

另外一个深远的影响在于梵玛们在这一型号兵器上全体反映出来的信念。梵玛在作为战争兵器被创造---打赢战争却鸟尽弓藏---拼尽全力获得一线生机这整个历程中一直在成长,当她们发现可以选择不用驾驶战斗兵器出没在战场一线的时候,全体迎来了一个对于存在意义的迷茫期。

“不用上战场”听起来很美好,但对大多数梵玛来说这直接否定了她们存在的意义---这在德沃恩的梵玛们在获得一席生存之地后依然全员投入了对于死域的开发当中也可见一斑。因此当几乎所有的梵玛最后都选择了“希望继续战斗直至绚烂的死去”的时候,菲雅利人感受到的震撼比初见异世界还大得多。在尊重梵玛们的选择之后,阿因特斯和帝国科学院、人形管理所也发起了数个项目去试图改变这个现状。梵玛和她们骑士的故事还在继续,但那是以后的故事了。

 


阿因特斯舰队舰载机组(破刃、三叉戟C、飞镖、解放者、幻象)设定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