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奇闻:五子夺嫡,一枚玉璧占卜出三代楚王的生死命运

2019-10-19 20:49 作者:晋公子8  | 我要投稿



本期话题

在楚共王的五个儿子当中,次子楚灵王是最霸道、最跋扈的一位。这个连天都敢不敬的楚王可能从来没把他的五弟——那个谦逊、文弱的公子弃疾放在眼里。但正是这个五弟,最终从他手中夺取了王位。强横的楚灵王为什么失败,惯于示弱的弃疾又有何成功的秘诀呢?





和飞扬跋扈的楚灵王比较起来,公子弃疾的谦逊是令人愉快的。至少,郑国的三位卿大夫罕虎、子产和游吉都一致这样认为。

公元前536年,晋平公遣上卿韩宣子与上大夫叔向护送女儿到楚国完婚。第二年,公子弃疾受楚灵王的委托前往晋国答礼。



途经郑国,郑简公在柤地以最高规格的礼仪隆重地接待了这位楚国的贵公子。之所以不辞劳苦,亲自率领三位卿大夫前来犒劳公子弃疾,是因为郑简公深知,他的王兄楚灵王可是个极好面子、极讲排场的人。

五年前楚灵王率领大队甲士大摇大摆地前往郑国迎亲,差点酿成外交纠纷的故事还历历在目(关于这点,可以参看旧文《楚王的叔叔兴高采烈地到郑国娶亲,郑人为何死活不让他入城拜堂?》),现在他又贵为诸侯盟主,因此,这一次的晋楚联姻,郑简公对所有过境的楚国使者都表现出了非常的礼遇。

上一年楚国令尹蒍罢和莫敖屈生前往晋国迎亲,过境之时郑简公已经亲自出面慰劳。这一回出使的公子弃疾比之前两位使者,身份更加尊贵,所以不但郑简公亲自来迎,连同郑国的三位卿大夫也齐齐出现在了接风洗尘的宴会上。






可让郑简公略感意外的是,面对着自己的一片盛情,公子弃疾却客客气气地表示不敢承受。

照老规矩,使者过境,理应由下大夫出面接待,现在国君亲临,弃疾说僭越礼制,不敢前来参见。郑简公再三派人去请,弃疾却不过情,只得来了。

为了表达对东道主的尊敬,双方刚一照面,弃疾便毕恭毕敬地对着郑简公行参见楚王一样的大礼。宴会上,弃疾不但以私人名义赠送给郑简公八匹乘马,就连陪同赴宴的三位郑国卿大夫,他也没有忽略,依照爵位尊卑细心地为他们各准备了一份伴手礼。



在公子弃疾的随行团队中,郑简公没有看到耀武扬威、漫无军纪的甲士,因为弃疾向随行使团下达了一道“五不准”的死命令——“不入田,不樵树,不采蓺,不抽屋,不强匄”,违令者,“君子废,小人降”!

在这位知书达礼、谦逊和蔼的楚国公子离开后,《左传》记载:

郑三卿皆知其将为王也。——《左传·昭公六年传》




《左传》的这句话是有歧义的。仔细推敲起来,它表达的意思可能有两种:

第一种可能,是郑国三卿对楚灵王的专横跋扈、欺凌弱国蓄恨已久,乍一看到公子弃疾谦谦君子般的外交风度,好感便油然而生。

与楚国比邻而居,是郑国的无奈。既然邻居无法选择,那么由一个温和的鸽派而非一个强硬的鹰派来领导楚国,当然是郑国所期盼的。

如果《左传》的上述记载照这样解释,那就意味着楚灵王威服诸侯的高压手段正在暗自失效,他那建筑在武力恫吓之上的霸权开始出现了裂痕。

但实事求是地说,这种情况对楚灵王来讲最多只能称为手足之疾——一个弱小的郑国能有多少手段反击霸楚的欺凌呢?



可如果《左传》说的是第二种可能,那就是楚灵王的心腹大患了!“知其将王”——公子弃疾是否真有觊觎王位的野心呢?他对郑简公君臣这般礼遇,是否有结交奥援,阴谋篡位的考虑?

我私下以为,这种可能性是不可以排除的。

至于理由,主要是以下两点:

首先,根据《左传》的记载,楚灵王和公子弃疾的父亲楚共王并无嫡嗣,只得庶子五人,分别是:楚康王、楚灵王、公子干、公子皙和公子弃疾(即后来的楚平王)。

当年,为了从中择立一位让朝野上下心悦诚服的储君,楚共王决定将选择的权力交付神灵。他差人以玉璧徧祭名山大川,之后悄悄地埋入了祖庙的庭中。共王命五个儿子斋戒,依长幼之序入庙拜祭。

经过楚共王的观察,长子楚康王第一个进去行礼,他双脚所立之处正巧跨在了玉璧的两边。次子楚灵王下拜的时候手肘碰到了埋玉的地方。子干和子皙两位公子行礼如仪,皆与玉璧相远。最后才轮到少子弃疾。他那时还是个冲龄小儿,只能由侍从抱着入庙行礼。可弃疾两次下拜,都不偏不倚地压在了玉璧之上。



这个占卜结果似乎暗示弃疾才是最受神灵眷顾的王位继承人。同时立小儿子为嗣也符合“楚国之举,恒在少者”的历史规律。

但最终楚共王还是违背了神灵的意志,择立了庶长子,即后来的楚康王。在康王驾崩之后,楚灵王随即发动政变,谋杀了他的儿子,篡夺了王位。

灵王弒君,庶子夺嫡,这样的乱象在一部分楚国贵族看来,都要归咎于楚共王当年违弃天命的建储决定。

若敖氏家族的闘韦龟私下将自己的儿子蔓成然托付与公子弃疾,对他说:“先君共王违礼弃命,以致楚国今日之难。”言下之意,他是将公子弃疾视为真命之主和乱政终结者的。



楚国国内有人盼着公子弃疾上台执政,对此他自己到底怎么想?文献记载中没有留下弃疾的公开言论,但行动似乎暗示了他的态度:

君陈、蔡,城外属焉。苛慝不作,盗贼伏隐,私欲不违,民无怨心。先神命之,国民信之。——《左传·昭公十三年》




公子弃疾的所做作为让我想起了汉末三国时候那个矫情自饰的刘备。刘备曾说:

“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寛;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资治通鉴》卷六六

刘备的屠龙术是尽一切可能为自己打造仁义宽和的人设,同时将曹操丑化为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的汉家之贼。

虽然刘备不如曹操家世富贵,也不如曹操兵强马壮,但人气聚拢之后,行走天下,所到之处人们都敬他是一号人物。连曹操都亲口承认:“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






公子弃疾的做法跟刘备并无实质上的差别:执政中央的楚灵王连年用兵,民怨载道;出镇地方的公子弃疾便保境安民,收拾人心;楚灵王严刑峻法,侵削贵族,公子弃疾待人宽和,广结善缘。

所以在国际上,郑国三卿乐见弃疾为王;在国内呢,若敖氏家族的闘韦龟和蔓成然也甘愿奉他为主。更重要的是,弃疾的韬晦最终为他赢得了王兄楚灵王的信任。

公元前534年公子弃疾被楚灵王任命为元帅,统军伐陈。是他一举击灭了陈国,但灭陈设县的时候,楚灵王却没有将陈县县公的一职派给弃疾,而是任命了穿封戌。——同意弃疾掌兵,却不愿意让他出任封疆大吏,说明此时楚灵王对这个少弟还是有所保留的。





陈国被兼并之后,眼看着楚国声威大震,北方霸主晋国却没有采取任何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制衡。

因为此时的晋平公一脑门子心思都在琢磨着如何削弱诸卿,巩固君权。原本他计划拿智氏开刀,消灭智氏,另立宠臣取而代之。但是忌惮于诸卿势力庞大,最终没敢动手。终于在公元前532年秋天,晋平公带着深深的遗憾抑郁以终。




就在晋国君臣内斗之际,慑于楚国灭陈的煊赫威势,卫国于公元前533年派大夫赵黡到陈县朝见楚灵王。

卫国的这一举动标志着继鲁国之后,晋国的最后一个忠实盟友出现了叛离的倾向。这更加刺激了楚灵王的扩张野心。

于是在公元前531年,楚灵王搬出12年前蔡灵侯杀父弒君的这档子旧事,以此为借口诱杀蔡灵侯,并命公子弃疾率军灭蔡。蔡国灭亡后,在楚灵王的指挥棒下东征西讨的弃疾终于正式被任命为了蔡县县公。此后不久,他又兼任陈县县公一职。

这个坐大边疆的楚王少弟距离王位似乎渐渐地近了。


本文系晋公子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分享转发,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奇闻:五子夺嫡,一枚玉璧占卜出三代楚王的生死命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