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邵主编给周家造成两次危机,也促成周家命运转折
《人世间》刻画的是众生相,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意义,伴随着周家三个孩子,走过人生的一段路,之后又离开。
邵主编就是其中之一。剧情过半,邵主编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可是他对周家兄弟的命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01、周秉昆被抓
1976年,周蓉和冯化成准备回东北过年,在火车走半路。冯化成诗兴大发,不顾当时的政治敏感,作了一首悼念周总理的诗。
感情真挚,言辞恳切,一气呵成,引发了同车人互相抄写传阅。冯化成也因此被抓起来了。
那个时候四人bang,正是疯狂的时候。
远在吉春的《金土地》主编邵敬文做了一期悼念周总理内容,但是稿件质量不太满意。
他去找周秉昆,想问一下冯化成什么时候到家。因为时间关系,冯化成即便到家也赶不上杂志的排期了,周秉昆就自作主张,把冯化成在途中作的诗,给了邵主编。
冯化成被放出来之后,没有回贵州,也没去东北,而是直接去了北京,在天安门参加悼念周总理的活动。周秉昆也因提供诗作牵连被抓。
这是周家第一次面对危机,周母昏迷不醒,玥玥需要人照顾,郑娟在这样的情况下住进了周家,担起了这个重担。
一个未婚先孕的寡妇,照顾一个卧床老人,两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还有一个盲人弟弟,没有希望的等待着周秉昆,承受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
好在郑娟扛过来了。半年的时间,考验了郑娟的感情,也让周秉昆更加珍惜眼前人。
如果没有这段经历,周志刚能否接受郑娟,还是未知数。
02、周秉义的口碑
周秉昆从不景气的木材厂任性辞职,又靠蔡晓光的关系进了实惠的酱油厂,可是厂子依然不景气,只能从出渣车间转成业务员。
最后,还是在邵主编的引荐下,开起了饭馆。放弃酱油厂的编制,成为出版社的一个临时工。
临时工现在看来倒也无所谓,毕竟周秉昆一个人挣得比他们全家加起来都多,可是他想让父亲满意,父亲却最在意铁饭碗。
邵主编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找社长要编制,还给上面写实名举报信,最终周秉昆有了正式编制。
社长说他:你就安心当个无名英雄吗?
其实邵主编并非无名英雄,至少周家兄弟俩领了邵主编的情。周秉昆说他没靠他哥,而他哥因为没帮上忙也很内疚。
周秉昆编制的事情,也给周秉义上了一堂政治课。
郝冬梅说他太天真,就是那个人条件不如周秉昆,报社也不会为周秉昆主持公道。
周秉昆有了编制,周秉义却错过正处的提拔。金月姬一语中的,周秉义还是太嫩,即便他没插手,只要是他弟弟挤掉了机关秘书安排的人,这账就得算在他头上。
媳妇说他天真,丈母娘说他太嫩,周秉义确实该历练历练了。
金月姬看到了周秉义正直的一面,所以才出手帮助,给了周秉义另一条路走。
03、聪明莫过邵敬文
邵主编找周秉昆开饭馆,是看到了周秉昆值得信任的一面。如果不是周秉昆,那被抓进去半年的人很可能就是邵主编了。
毕竟做生意是一个有风险的事情,如果失败,是不是周秉昆可以二次顶包呢?所以,我不认为邵主编是单纯的善良,而是权衡利弊。
邵敬文在周秉昆编制这件事上,他和周秉义见过面,还打过电话,尽心尽力都让周秉义看在眼里。
他这么做一来还了周秉昆的人情,二来送给周秉义一份人情。他也退休了,所以这事情成与不成,都对他影响不大。反正与己无害,与人有利。
要说,聪明的还是邵敬文呀,情商高,会办事。
邵主编让周秉昆从正式工,转变为下海经商的商人;让周秉义从边缘化的研究室副处长,被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