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的错误认知举例,真知是砍不用做的~
课程在段位表中的位置是短期和中期目标感,目标感不是知道了道理就能简单做到的, 还有很多认知上的偏差需要消除——新认知结构扩充^_^,期待!

为什么要做时间管理,因为没有做的话,生活充满坎坷感。。。——这是给学习动力
生活太忙了,连喝水都没时间,很累,永远都是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没得歇,尽心尽力吃苦耐劳,但老板和客户都还不满意,没有时间提升自己,焦虑
理想的公司节奏是,老板先思考想通,后面就全是自己的空闲时间,老板下放了目标以后,中层先思考,然后下放给基层执行的时候,就是自己的时间,那基层在中层思考的时候有时间,后面执行的时候忙,再到中层思考间隙歇歇——总之,整个三层都是张弛有度
但实际上,往往大家都是连轴转。。。喝水都没时间

什么样的人算是时间管理高手?我认为是自由自在的^_^
用什么样的工具做时间管理?
最早期的便签,然后是日程表周历日历,有事情就填进去日历里面,然后到要事优先方法,不是什么事情都要做,设立自己的价值标准,有些自己做,有些别人做,有些就不做,就是重要度紧急度二维四象限,最后发展出了GTD,把事情做好就好了,这接近了时间管理的本质,这个行动是不断迭代的
GTD就是Getting Things Done的缩写,意思是“把需要做的事情处理好”,核心理念概括就是必须记录下来要做的事,然后整理安排并使自己一一去执行,五个核心原则是: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
下面从错误认知引出正确的本质

时间管理的目的,忽然想起来,时间管理是为了达成目标。。。而不是那些没边的自由自在,有闲暇时间,高效做事什么的。。。
还是把常见错误认知列出来吧
有闲暇的人,有时间了以后去做什么呢?如果就是拿来发呆,那是真闲暇,如果这个时间必须要去补课什么的,那就不是真闲暇
高效做事的人也很多,比如之前课上举例行动级的,是时间管理高手吗?
时间的本质,是达成目标的资源之一,达成目标是首要的,而非为了利用资源,资源管理是为了达成目标,而不是为了资源本身
时间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所有不可再生的资源都是战略资源,人脉、资金、信誉等等是不是资源都是根据目标来确认的

时间管理是什么,算是认知吧,认为时间管理是一个能力
能力结构才决定了时间管理的结果,一横三纵或一横五纵决定了时间阶段的产出、幸福感

然后时间管理的决策时空,就是认为比如番茄法、GTD法这些,学会了就一直能用
但事实上,这些工具使用达人也并没有走上成功之路,多个目标都能达成,并行也妥妥的,生娃、写书啥的都很成功,但最后也没有做出惊人的成绩
因为决定结果的是能力结构,而不是工具,想要段位升级要先升级能力结构,而不是其他看起来的表象,这里有更成功的定义,就是更大的平台上去能驾驭更大的团队,更长的时间内达成部门目标等等,时间空间角色关系的变化界定

然后还是时间管理的决策时空,认为管好24h就可以了,其实应该是短中长期目标下的整体管理,不同的时间框架下,思考的事情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日周季的事情,在年周期下是不重要的,但是有些日周季感觉不重要的事情,在年下是非干不可的——比如健康,比如睡眠^_^
中长期目标感,比如任何时候都记得今年要干什么,跟这无关的,就不做
在心中装时间序列的框架,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一阶积累有战略价值的能力结构,造飞机,二阶把能力配置在有战略价值的事上,开着飞机按航线浪,按年做思考框架

然后还是时间维度上,关于节奏感,道法自然就是顺序、规律,松弛有度,这里的bug是要抓紧时间,一停下来就心里发慌,放假感觉大部分事件都无意义,还不如去工作
一句至理:不是你抓紧时间做的决定了你的人生,真相是不做什么,更决定结果,拒绝不做什么才决定人生,家里整齐的的秘笈不是每天打扫,而是不要买那么多东西

正确的时间打开姿势,是砍掉不用做的事,才会有时间
时间管理就是砍砍砍,矩阵管理,左边纵列是目标,横行是行动,首先先看目标是不是有效目标,砍掉无效的,10剩3,瞬间时间多了,然后砍行动中的无效行动,瞬间多出一大堆时间
时间管理就是不断调动能力结构,不断砍掉无效部分的过程
锻炼这个能力,就需要很多时间。。。。不会知道了方法就立马生效的,理念很简单,落地需要很强的判断力,先能识别无效动作,慢慢通过复盘发现无效目标

砍目标的参考维度:砍掉虚荣保留理性,在更长时间维度下目标的有效性,时间投入回报率的高低,当下做的必要性,目标的可实现性
不匹配原则的目标,不仅消耗时间,还消耗精气神——这感觉跟四不原则评估情绪触发很像,违背四不原则,就消耗时间很耗精气神,控制欲、证对好、习得性、打圈圈

虚荣和理性的区别,用没达成是痛苦还是憧憬。。。。后面来好好的讨论下,因为没达成就痛苦个人觉得要么是认知缺失——没有进度条和循序渐进认知,时空角色关系界定认知,要么是全能自恋的全能暴怒状态,但理性≠拥有这些认知,只要没有这些认知,即便目标是理性的,依然过程会痛苦

中长期目标的相关性,首先中长期目标是非常需要眼光、岗位行业理解力啥的,这个真的需要时间积累,还是举例ella说的她现在会建议女孩子30岁之前不要急着结婚,她自己之前就认为28就要结婚了——中长期目标这个,过早的定其实都是空的。。。我到今年年初还不想走职场路线想走专业路线呢。。。。
所以我觉得目标的有效性能在多长时间维度下起作用,这个是更好的评估原则,比如情绪平稳,如果早些做到,活多少年就受益多少年,而且对后续要完成的目标有指数级加持吧,能好好睡,戒小说,戒贪吃,运动,保持体型,针灸健康等等,这都是很明摆着的啊,还有,学习起明

时间投入回报率的高低,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能力上的,幸福上的
物质回报嘛,我还没通^_^,能力上的,就是现在,幸福上的——真的,好好午睡和晚上睡觉能增加幸福度!控制饮食也能增加,做当下想做的事情也能增加

当下做的必要性,比如带孩子,个人觉得,生嘛可以不生^_^,但生了小时候就还是要陪的,要不然没建立亲密关系,嘴上说辛苦都是为了他什么的,这是什么为国贡献精神?
对个人来说,就是在当下有动力的时候,就一定要做,比如曾经想学声乐,比如想各种玩的时候,比如想戒小说的时候——趁着动力,不要压抑,释放自己,趁风去起,真的事半功倍非常有收获

目标的可实现性,当下能力不那么强的时候,就一定要做可实现的目标

管理好自己的预期
短期预期过高,就容易走短效的路,后劲不足,短期有效,但长期来看是低效的

砍目标的时候,会混淆目标和手段,来思考下,什么是目标,什么是策略
目标是和资源之间差距的事情,策略是从资源走向目标
比如三个目标,收入200万,阶段子目标年薪100万,成为高管
成为高管是个动作,是从资源走向200万目标或者子目标的策略
如果区分不了目标和手段,就容易陷入“为了做而做”的圈
我的目标还是认知结构化,能力结构化,希望自己能够内心自由,生活也自由,承担自己喜欢的“风险”,做自己喜欢的“复杂”事情——时间有机会杠杆化的,而不是活一年重复40年,生活有机会从底层不一样的,要不然就现在这样也就够了^_^

合并目标,年初定了很多个目标,比如企业定市场开拓和营收目标和产品目标和专利目标,这。。。。就不需要高管拆分了?
先区分目标和手段,看手段哪些是有效的,或者手段背后的目标,本质是想提升营收,提升B格?品牌定位。。。这样给到高管去往下拆目标,而不是去拆手段。。。

拒绝目标,轻诺必寡信其实不是,没有自我觉察和评估能力,懂得拒绝
如何拒绝领导,当场答应,然后回去准备,需要哪些资源多少时间,自己做了哪些准备,还缺哪些,自己的时间不够,请示领导怎么办

砍掉纠结,很多时候做一件事花三天,纠结做不做也要花三天时间
终极大招:敢于承担结果,就不会纠结
既想要结果的好,又不想遭过程的罪,没有这种好事的~

先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