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两年“优化”43500人,碧桂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2020-08-29 11:02 作者:侃见财经  | 我要投稿

最近几年我们企业经常用一个清新脱俗的词语来表达那些被离开企业的员工,这个词语叫——优化。

在我的记忆认知中,一直以来中“优化”都是一个褒义词。但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当这些词被用在那些企业里35岁以上中年人身上或者那些因为公司经营不善而导致裁员的员工身上时,这个词产生陌生感让我有了新的错觉。

于是,我重新搜索了一下“优化”这个词,百科的解释是:

为了更加优秀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了在某一方面更加出色而去其糟粕;

为了在某方面更优秀而放弃其他不太重要的方面;

使某人/某物变得更优秀的方法/技术等。

8月25日,“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召开了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在业绩发布会上有媒体向碧桂园总裁莫斌询问关于“两度”离职传闻的真实性。

面对媒体突如其来的问题,莫斌带着些许委屈的说到:“我想通过你们传达我坚定的信念,我的职业生涯一定会在碧桂园结束”。

莫斌的表态似乎在急切地否认着什么,又像是在极力证明着什么……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穿越牛熊,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走出“寒冬”,在地产的“寒冬”里,华夏幸福2018年曾开出了“优化”的第一枪,不到几个月的时间,一个项目500号人都变成了待业。

华夏幸福不是个例。

2018年,以高周转“闻名”的碧桂园因为安全事故踩下了急速发展的刹车键。

后来碧桂园的灵魂人物杨国强在不断的反思中悟到“公司所有一切都应以安全、质量为第一位,不然公司走不下去。”

那么,可替代的路在哪?

强国强千寻之后将目光锁定在“机器人”的身上,他发现人工智能与建筑机器人深度融合既能重新赋予公司新的概念,也能大大地节省成本。于是在2018年7成立了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公司。

机器人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感情,干活不需要休息。

所以,自2019年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组织调整就在碧桂园展开。

为了适应集团与总部之间的调整需求,管理层首先开始了“优化”,在多位高管被调遣离任后,基层员工的优化亦在公司内部同步展开。

根据2019年碧桂园的年报显示,公司仅仅一年内就优化了29600人,人数从131400人下降至108000人。

一年三万的优化数目显然还是没有达到预期,2020年“优化”继续进行。

截止今年年终,碧桂园的员工总数又有所下降,总数约88000人,半年多的时间里,碧桂园又“优化”掉了13900人。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老牌电脑公司联想就公开表示:不优化35岁员工,拒绝996工作制。

福报不是每个人都有,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联想,我想这应该是职场大多数人最基本的觉悟。

去年碧桂园的一次管理会议上碧桂园总裁莫斌直言,“公司在不断进步,适应改变的人才能留下来。”

对此,杨国强似乎更有发言权。卸下少许重担之后,他曾对外界说:“我现在更加笨了,做了农业又做机器人,以至于每天都在学电脑,就像小学生一样……”

今年6月碧桂园内部管理会上,杨国强称,公司将不断改善人才评价体系,真正有才能的将被越级提拔。

所以,年轻人最好不要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否则公司抛弃你的时候,可能就只能打一声招呼了。


两年“优化”43500人,碧桂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