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张磊阅读笔记】第五章第二节 强调理性的好奇,诚实与独立!

第五章第二节:
-强调理性的好奇,诚实与独立
前面说过张磊的“三把火”理论。就是说人生中只有火烧不掉的东西才重要,
即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而支撑着三个方面的,是一个人理性的好奇,
诚实与独立。这三点构成对价值投资者的基本要求。
为什么要强调理性? 因为所谓的好奇,诚实和独立,都必须吧严格的理性作为前提。
理性意味着拒绝短期诱惑,功利心和许多天然的人性弱点,同时意味着拒绝主观臆断,
以怀疑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提出问题并找出答案。要想做出高质量的投资决策,
关键在于尽可能的做出前瞻性的推演。而理性的好奇能够驱使人们探究事物的本源,
为前瞻性推演奠定基础;理性的诚实能够保证人们再探索的时候不误入歧途。
理性的独立能够保证人们做出理智的判断。理性是一种严谨的治学精神,是一种纯粹的
道德责任,也是个人层面最大的风控,能够在复杂的情形中成为关键的思考角度。
--理性的好奇
投资人要始终对这个世界充满浓厚的好奇心,大到思考社会进步,商业演变的内在逻辑,
小到思考企业如何运作才能够保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第一,好奇心一定源自原创性的头脑,可以打破所以条条框框的约束。好奇心的本质
是自我驱动力,是一种朴素的求知欲和源自自身热爱的内驱动力结合。
拥有好奇心的人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彰显好奇心。
寻找真相是困难的,但是有好奇心的人就会爱折腾,爱琢磨,不满足自己已有的经验。
不断地问为什么,寻找现象和数据之间的底层联系,把事情想透彻。不能因为
在行业呆久了,就对创新的事物不管不问,甚至觉得创新的事情不靠谱。
好奇心让人保持平和的心态,先尝试接受,再去理解和判断。
第二,这种好奇心不受短期利益的影响,不受金钱驱动。不能仅研究或涉足带来短期
快速回报的项目,而忽略自己长期热爱的领域。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
真正的好奇心出发,而不能被表象所迷惑,以为那是自己追求的东西,有时候人们
喜欢追风口,但是尤其要谨记这一点:人多的地方你别去。
在创业和投资的过程中,有许多趋同性的投资,趋同性的创业,这时候就是要看你
是不是真正有好奇心,真正发现了创造价值的方式。
第三,好奇心不受好胜心或者战胜他人的成就感所驱动,不是为了当第一把别人比下去,
也不是为了战胜市场。邓普顿基金集团创始人约翰邓普顿有句名言:
“战胜市场是一个很有野心的目标,但是追求它的时候要小心为上。”
我们无法验证市场是对的,但也绝不敢说市场是错的,没有对市场的主观评价,
也不去做简单的对比。这构成了高瓴对市场的基本态度。
价值投资和好奇心是天然绑定的,如果没有对真理的好奇,很难拥有钻研精神,
也就无法获得超越市场的认知。理性的好奇强调依靠研究,而不是依靠垄断性资源
或者依靠运气。虽然那样会给人一种有捷径的错觉,但是这些捷径或者虚无的错觉
都会误导认知。
----诚实的理性
如果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那么诚实则是人生重要的后天选择。好奇心能够驱使一个人
不断学习,而诚实则是一套自我矫正系统,让人真的可以“吃一堑,长一智”
实现正向的积累。
首先,诚实是最好的信义,不要骗别人,要在理性中保持专业和严谨,不能因为
一时诱惑而失信于别人。 在资本市场,诚实尤为可贵,因为总有人心口不一,言行不一。
在别人可以利用不诚实而获得短期成功的诱惑下,怎样才能保证自己不为所动,
坚持内心的诚实,这是考验一个人的长期眼光。因欺骗而获得的成功不会持久,
而且代价还很大,最后是“搬起砖头砸到自己的脚”
其次,诚实不仅仅是讲信用,关键还对自己坦诚,对自我有清晰客观的认知。
一方面,要对自己的缺点保持诚实,敢于及时认错,调整思路。特别是当市场出现
明显的反馈的时候,不要总是从外界找原因,要市场质疑一下自己,从自己找原因。
持有一个观点,就要先尝试着去自我伪证,否则那就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观点。
要善于扬长避短,在于市场的反复切磋中找到自己的思维误区和性格盲点。可以主动
监控自己判断和外界提供反馈,建立调整改善的机制,既要能从失败中找到自己的问题,
避免尽推脱于客观原因,又不能太悲观,要有“百战归来再读书”的乐观主义。
另一方面,还要对自己的优点保持诚实,敢于认可自己,在很难做判断的时候做决策。
很多时候,研究的过程无法穷尽所有可能,也无法获得足够多的信息。这就要求投资人
做投资决策时,在信息不完善,不确定的情况下,诚实的相信自己已经在运用第一性
原理的思维模式,拿到了关键信息。有的时候,模糊的正确要好于精细的误判。
这种诚实是投资人的一种勇气,能够帮助投资人克服很多心理障碍。。
---------理性的独立。
除了理性的好奇,诚实,价值投资同样强调理性的独立。
独立是指独立的探究精神,即智识上的独立,对事物有自己独立的意见观点。
中国传统式教育是讲堂式的教育,而如今越来越强调思辨式教育
---不是一味的服从权威,或者按照大多数人的看法行事,而是根据自己的研究和思考
得出答案。只有通过独立思考,不断的客观拷问自己是否尊重了事实和常识,形成的
见识才是自己的。而且,这样的见识会转化成智慧,并随着时间复合式增长。
独立思考强调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在市场波动的时候轻易的否认自己的结论。
当我们研究和洞察经历反复的矫正都没有问题的时候,一旦下了决定,只要前提没有
变化,就要有确定的精神。不要总是问别人怎么看,关键在于应该怎么看,怎么想,
在金融市场中,人们普通认为的共识已经反映在价格中,这尤其需要警惕,因为
共识和正确与否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市场在一段时间里与你的看法不同,或者许多人
的观点与你不同,这并不意味着你是错的。
独立判断意味着对市场保持冷静的思考,不要轻易的妥协。很多时候,妥协会产生
一个坡,你从坡上慢慢下来,刚开始没有感觉,但是下的越多速度越快,等你意识到的
时候,往往已经很难改变了。独立性就是不盲目,不轻易受他人观点的影响,
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后,基于眼睛的逻辑独立的做出判断。
某种程度上,好的投资人应该去找真正正确的“非共识”。
这些问题是投资中最难回答的;市场真正有效吗?市场共识是什么?
所有的公开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产生的结果都能合理的反映在价格中吗?
究竟哪些因素已经反映在价格中了,哪些还没有反馈?
许多创新的企业估值已经很高,而传统企业的估值往往偏低,乐观或者悲观的的因素
是否在估值上面有了充分甚至过分的反映?我们认为,往往是与众不同的视角,
少数的,独立的决策,特别是真正正确的非共识,才有可能带来超越市场的回报,
并且市场给你的回报是指数级的。 jeff bezos表达过这样的一个观点:
“我相信,如果你要创新,必须愿意长时间被误解。你必须采取一个非共识但是
正确的观点,才能战胜竞争对手。”
独立思考更加强调不能盲目信任自己的经验,不能有认知上的偏见。
许多投资人喜欢复盘,总结自己过去得失的经验,但是习惯用很老旧的经验去解决
当前的问题,或者干脆简单机械的套用刚刚积累的经验去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这其实
比不积累经验还要可怕。很多人会避免去犯相同的错误,但是如果只是盲目信从
经验,就有可能不断地犯新的错误。
许多人相信历史会周期往复,但是也有人会觉得这次不一样,其实读历史的目的不是
一劳永逸的知道该怎么做,而是为了总结出规律。因此我们需要看到事情的多样性,
丰富性。每次判断都是崭新的,都应该向前看。要把历史当作一种知识储备和情景训练,
当作抵御重大风险的压舱石,而不是保你百战百胜的万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