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恐”也遗传?家长做好这几点,孩子不愁没朋友

2023-07-25 14:51 作者:心心语_天津  | 我要投稿

明明妈妈说:我的孩子今年都9岁了,但是非常害羞,不敢与人交往,老师提问,他从不敢举手发言,回答问题也嗫嗫嚅嚅,平时看到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时,他都是自己一个人郁郁寡欢,甚至经常回避别人的眼神,他这样不愿意与人交往是什么原因呢?有没有可以改善的方法呢?

 

看见陌生人害怕 、不敢在众人面前发言、人群中唯唯诺诺、不敢与人交流......这些不都是典型的「社恐」表现吗?

「社恐」即社交恐惧,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社交恐惧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也不例外。

儿童社交恐惧症是一种情绪障碍,是孩子在面对陌生人及新环境时产生恐惧心理和回避的行为,这类孩子怕见生人,与人说话易紧张、脸红、退缩,甚至出现心跳加快、手足无措等现象。

正确的做法,就是帮孩子建立自信、打开心扉、提高社交技巧

1、营造社交环境,观察动机示范协助

让孩子从游戏中交朋友。

家长多带孩子出门,走进社区的户外环境,如亲子馆、公园等集体活动场地,让孩子接触家庭以外的人事物。

在游戏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他们与其他孩子的人际互动,了解孩子的人际互动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哪里。有些孩子内向被动或是不知道该如何主动表达想要跟同伴一起的想法,家长就要仔细观察孩子想要跟同伴一起玩的动机,帮助孩子说出意图“你是不是想要玩?”,鼓励孩子说出“我叫XXX,我可以跟你们一起玩吗?”

2、引导人际互动的技巧

孩子是否能持续跟其他小朋友互动,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如互动时的肢体语言、等待轮流、了解规则、分享行为、帮助他人举动等。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地引导孩子,或是安排孩子跟家里的大朋友一起玩有规则性的游戏,让孩子学会轮流、规则与等待,让孩子逐步了解这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3、家长作为孩子的互动范本

父母对待他人的方式,会成为孩子与人互动的范本。尤其在家中,家人要能彼此了解并适度表达自己的情绪,能尊重彼此的感受和界线。平时多和亲戚朋友交流,这样孩子也会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社交所,孩子在人际关系中所呈现的习惯或者价值观,往往都是在家庭中塑形的。

因此,父母要学会用正向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与情绪管理,为他们寻求、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提供帮助。

#孤独症康复残联定点机构#、#孤独症治疗方法#、#孤独症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

“社恐”也遗传?家长做好这几点,孩子不愁没朋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