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茫茫无际的沙漠去寻访《源自法老时代的埃及美食》(之六)

第二章 沙拉和麦杂篇 SALADS & MEZZAH

地处热带的埃及,以及广大中东地区的人们,对于凉菜沙拉特别感兴趣,不管什么时候,沙拉是餐桌上少不了的。在埃及的阿拉伯语里面沙拉一词的译音Salate,绝对是一个外来语,一定就是从英文的Salad那里直接借用过来的。
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整个中东地区的小吃—“麦杂”(Mezzah)是出名的美味,而且品种花样繁多、口味各异。埃及人的“麦杂”(Mezzah)既包含其它阿拉伯国家的品种与风味,又有其独特的花样与特色。有机会去到埃及的朋友们一定要尝试一下。
多种多样的“麦杂”(Mezzah)已经在全球广泛流行。譬如:葡萄叶卷儿(Wala Enab),似乎整个中东地区都有类似的食品,只是口味和口感上略有不同,已经分不出哪里的是正宗了。另外一种中东的名小吃“馓布撒”(Sambousek),也是风行全球的小吃,这种夹馅的油炸食品,在世界其它地区有着众多的近亲,跟印度人的“馓姆萨”(Samsa)很像,只是馅料和口味不同,制作工艺大同小异。埃及人甚至所有阿拉伯人对“馓布撒”(Sambousek)极其钟爱,就象中国人喜欢吃饺子一样,尤其是斋月(Ramadan)期间,“馓布撒”(Sambousek)是这个时期的“早餐”(Iftar)上绝对少不了的食品。

来到埃及要想吃到地道的风味小吃,除了街边的小店外,有一处地方几乎可以吃到所有的品种。那就是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老城区的中东著名大巴扎(Bazaar)—“汗纳·哈里里”(Khan El Khalili),这里除了聚集了所有埃及,甚至于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古老手工艺品外,“麦杂”(Mezzah)等各种美食也算是一绝。同时还衍生了许多新的吃法,譬如:中东地区随处可见的“小维儿玛”(Shawerma)不是用薄饼卷着吃,而是用法式面包夹着来吃,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其饮食受到欧洲的影响之深。
总之,到埃及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品尝当地的“麦杂”(Mezzah),如同一定要看吉萨的金字塔、卢克索的神庙和尼罗河一样,才算是不虚此行。就像到广州吃早茶一定要有“四大天王”(水晶虾饺、干蒸烧卖、港式凤爪和豉汁排骨)一样,中东地区有四大著名的“麦杂”(Mezzah)一定要吃,虽然有些绕口但一定要记住它们的名字:“法度士”(Fatoush)、“塔布拉”(Taboula)、“豪慕斯”(Hummus)和“慕塔宝”(Mutaboul)。
“法度士”家常沙拉 FATOUSH(Home-Style Bread Salad)
“法度士”(Fatoush)在中东国家有“沙拉之王”之称,简单易做,再家常不过了,然而却又美味爽口。虽然所有阿拉伯人对它都爱不释“口”,追宠有加,但还是具有美食天才的埃及人,把它演绎的淋离尽至,加上中东地区特有的一种既是香料又是染料的漆树粉“苏玛克”(sumac),口味极其独特。甚至有人加入了石榴籽即做装饰又增加了风味,更是让人垂涎欲滴了。

1. 材料:(4人分量)
Ø 皮塔饼(pita bread) 1个
Ø 番茄 2个
Ø 黄瓜 2根
Ø 圆葱 2个
Ø 生菜 2棵
Ø 柠檬汁 2汤匙
Ø 橄榄油 4汤匙
Ø 胡椒粉盐(S&P) 1汤匙
Ø 切碎的鲜薄荷(可选项) 半茶匙
Ø 漆树粉sumac(可选项) 半茶匙
Ø 石榴籽(可选项) 1汤匙

2. 做法:
Ø 将皮塔饼(pita bread)切成两厘米见方的块,用热油炸成金黄色;
Ø 将所有的蔬菜都切成1.5厘米见方的丁;
Ø 把切成丁的蔬菜,加柠檬汁、橄榄油、漆树粉(sumac)、胡椒粉盐(S&P)拌匀调味;
Ø 上菜前,将油炸过的皮塔饼块拌入沙拉,并撒上薄荷末和石榴籽。
注:平常人家都会有吃剩的皮塔饼(pita bread),可以“废物”利用,在没有皮塔饼(pita bread)的情况下可采用面包丁或馒头丁来代替;皮塔饼切记不要过早拌入沙拉,以免失去酥脆的口感。
注:本人著有下列书稿,全部为原创作品,现考虑出让部分版权寻求感兴趣的投资人共同出版,利润分成,合作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