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彤作客央视西部频道《魅力12》——傣家风情


傣族一个神秘的民族,因泽水而居,又被称为水的民族。 上千年的繁衍生息使得傣族人不仅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独有的文化背景,同时也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民族性格。本期节目将曾经制作播出过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整合成一期反映傣族同胞生存环境、民风民俗的一部傣族风情篇。
傣族一个神秘的民族,因泽水而居,又被称为水的民族。 上千年的繁衍生息使得傣族人不仅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独有的文化背景,同时也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民族性格。本期节目将曾经制作播出过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整合成一期反映傣族同胞生存环境、民风民俗的一部傣族风情篇。
本期嘉宾:卡尔罗、吴彤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魅力12》。今天我们将带领大家到云南省的德宏州去感受傣族的独特韵味。 幸运的是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都不是一般的嘉宾,还用问为什么吗?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自誉为傣族通的来自欧洲南斯拉夫的朋友卡尔罗,朋友们他不仅仅是个老外他还是个傣族通啊;这位是自称几乎把傣族歌曲基本唱遍了的轮回乐队的主唱吴彤,你们什么时候听他唱过傣族的歌曲?说实话,我反正没听过。好吧,既然你们都跟傣族有关系,那我就先替观众朋友给你们提一个问题,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哪个州?
卡尔罗:云南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吴 彤: 应该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卡尔罗:不对。就在德宏州。当知道要来做这期节目后,我怕你们不了解傣族,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傣族,我专门请制图的人给做了一个图版。(拿出图版)不信你们看,这块红色的就是。
主持人:怎么成了这样呢?应该是你们两个人的答案加起来就对了。
吴 彤: 我的是对的,只要说起傣族一般都会想到西双版纳。
卡尔罗:这张图是一位专业人士做的,不会错。
主持人:先别争,看看这里写的是什么?注:根据卡尔罗先生的要求本图用红色标出分布在德宏州的傣族,所以本图(图没了)没有标明分布在西双版纳州的傣族的标识,在此提请观者注意。特此注明。 不管怎么说你们两第一个问题都算回答正确,只是要麻烦大家一下,把他们两个的答案加在一起就对了。大凡创作的作品都是有感而发,触景生情。我们这里有两组画面,现在我们就请这两位嘉宾一个是自誉为傣族通的,一位自称几乎把傣族歌曲基本唱遍了的和我们一来起看一下下面的两组画面,认真看,看完后有问题要问你们。先看第一组画面。
大屏幕:一组反映傣族同胞生活、居住环境的美丽画面。
主持人:怎么样,有什么感想?现在我要给你们提两个问题,首先请傣族通卡尔罗来回答,刚才这组画面反映的是傣族哪些方面?
卡尔罗:太多了今天可说不完,就简单的说吧,在这个德宏州的瑞丽市有一条江,知道叫什么吗?对,瑞丽江,它的原意是金水江。知道为什么傣家人又称它为南卯江吗?它的意思就是雾蒙蒙的河。这里还是孔雀之乡,大象之乡,据史书记载,在古代德宏州是一个大象成群的地方,因此德宏州的代名词又称为“古乘象国”。傣族的先民驯化大象,用于乘骑、作战、运输。更有趣的是在古代就有专门统领象兵的高级军事将领,这类似于中国封建中央朝廷的“大司马”。
主持人:不亏是傣族通。而且还知道大司马,不得了!
卡尔罗:这个地方我可是太熟了,这里不光地方美,这里的人也美,他们的性格像水一样柔美,所以傣族也被称为“水的民族”。我问你一个问题可以吗?你知道傣族姑娘洗澡时怎么洗?不不不,我的意思是她们是在江河里洗澡时,她们的衣服怎么(脱)……怎么处理?
主持人:这也太简单了,一会再回答好吗?现在我再问一下吴彤一个问题:你演唱过那么多傣族的歌,哪首歌适合刚才这些画面?
吴 彤:《?》也是唱这个地方的,只是还差一点,因为这组画面反映的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所以最适合的歌应该是《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主持人:没错,就是《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在前面做《有》这个节目时,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杨非就曾经讲过,他当年就是被瑞丽这个美丽的地方所感染创作了这首歌,弯弯地江水、密密地寨子、丰硕的水果、整齐的稻田、落满枝头的孔雀。
卡尔罗:当然还有在瑞丽江中一天要沐浴三次的傣族姑娘。那简直是太美了,美极了。
主持人:看来这个场景的确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杨非创作这首歌的时候才24岁。
卡尔罗:那个年龄正是一个富有想象力、富有幻想的年龄,尤其是在那个年代看到那么美的画面。他那时还没有结婚吧?
吴 彤:所以半个世纪过去了,这首歌依然是百唱不厌。
大屏幕:重放刚才的一组画面,背景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主持人:现在我这里收到一条观众发来的信息,请问傣族通卡尔罗先生,德宏的傣族有哪些节日?
卡尔罗:节日太多了,有“泼水节”、“敬水节”(佤族)、“关门节”、“开门节”、“火把节”(彝族)、“沐浴节”(藏族)……。
主持人:停停停,好象你说的这些节日不光在傣族有吧?
吴 彤:光“火把节”在彝族、白族就都有,藏族有“沐浴节”有一年到藏区演出还赶上过“沐浴节”。
主持人:“敬水节”是佤族的。
吴 彤:是不是去的地方太多把各地的节日给搞混了?
卡尔罗:说的对,我的确走的地方太多了,知道的太多,没想到给记串了。
主持人:好好想想,到底在德宏州的傣族有哪些主要的节日?
卡尔罗:刚才说了“沐浴节”是藏族的,“火把节”彝族和白族都有,因为傣族是水的民族所以我一下就想到了“敬水节”,但是它又是佤族的,我知道了傣族的主要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主持人:“泼水节”几乎是地球人都知道你就不用说了,说说“关门节”和“开门节”是怎么回事吧。
卡尔罗:“关门节”就在每年的7月左右,按招傣族的信仰和风俗,这个时候奘房里的和尚、佛爷什么地方都不去,专门在佛寺里诵经拜佛。这个时候也是农忙季节大家都要忙农活。小伙子和姑娘们也把爱情之门暂时关上,暂时终止谈情说爱,为什么不能谈恋爱,在民间有一个说法,这个时间是狗的发情期,如果姑娘小伙也谈情说爱岂不是跟什么一样了吗?这就是 “关门节”,持续三个月。
大屏幕:采花、进奘房。(“关门节”的这一天,男女青年成群结队地敲锣打鼓到山上采摘山花,并备好各种糖果、点心,傍晚在象脚鼓的伴奏下抬者送往佛寺,去拜佛主和分增拜佛诵经的男女信徒。)
卡尔罗:三个月之后,结束“关门节”的时候迎来的就是“开门节”了,意思是三个月的“关门”,禁忌了一些活动之后,这时一切又重新开始了,这时就要过“开门节”。
大屏幕:山下跳舞、奘房前跳舞、其他地方跳舞。(大家又要围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庆丰收,因为“开门”之后就是收获的季节了。)
吴 彤:我也问主持人一个问题。
主持人:一开始我就知道我是在引火烧身,又来了。
吴 彤:你知道每年在瑞丽江畔瑞丽市都要举行的一个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是谁举办的?
主持人:我可不可以求助?
吴 彤:不会是他吧?
主持人:为什么不是他呢?人家是傣族通啊。
卡尔罗:这难不到我,我是傣族通我当然知道了,告送你们是这么回事,啊!
主持人:既然知道你就快说吧,别再买关子了。
卡尔罗:想知道是吗?好,我现在就给你们道来。事情原来是这样子的,我还是先给你看一下图版,德宏州的瑞丽在这里,边界,它紧挨着的国家是缅甸,瑞丽江从中穿过,有一句话不是说“一衣带水”、“共饮一江水” 吗,就出自这里。
大屏幕:中缅胞波节。(中缅胞波节是中缅两国边民为了弘杨民族传统文化、增进中缅胞波情谊,促进双边经济发展而举办的盛大节日。胞波是缅甸语的音译,就是兄弟的意思。每年的昆明国际旅游节期间在瑞丽举行这个节。活动内容主要有:选美人、选美牛、选美车、竹筏竞赛、民族服饰、民族刀舞表演等等。)
主持人:(难怪当我们的外景记者在瑞丽采访的时候发现,《有》这首歌不仅在当地流传,在云南周边的国家也在传唱,每当缅甸那边赶集的日子里,总会有表演团体演唱这首歌。)在我们采访中就遇到了两位从缅甸来参加“中缅胞波节”的歌手给我们唱起了《有》这首歌。
大屏幕:缅甸游客唱《有》。
卡尔罗:怎么样回答的可以吧?我刚才的问题主持人你还没有回答呢?
主持人:这个问题非常简单,我看还是……
吴 彤:我就知道你又开始打我的主意了。这也难不到我,尽管我不是傣族通,但是这个问题我刚好知道。不用我说我做一下动作你们就会明白,瞪大了你们的眼看好了,走着。(做脱衣动作)。
大屏幕:姑娘沐浴。
卡尔罗:想象一下要是真的傣族姑娘沐浴那会是多么美,我说的是那个意境。
主持人:的确,这个地方真是山美、水美、人更美。难怪我听杨非说过这样一件趣事,前几年他到瑞丽碰到当年到那里的知青聊起来,那些知青就说他们是被杨非骗来的,当时就是听了这首歌一路唱着就来到了瑞丽,并且在这里扎根发芽开花结果,直生活到现在。
大屏幕:采访杨非家
主持人:这里还有一组画面,再看看它又是反映的什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可能坐不住的。
大屏幕:一组月光下的竹林里男女青年谈恋爱的镜头。
背景音乐:吴彤即兴伴奏。
主持人:怎么样?看过以后有什么感想?
卡尔罗:想再谈一次恋爱,每次到那里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主持人:每次?
卡尔罗:我每次到德宏的潞西或着是瑞丽,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都要到竹林里走一走,感受一下谈恋爱。
主持人:每次去你都要谈一次恋爱?
卡尔罗:当然不是了。我是去偷看别人谈恋爱。
主持人:啊,偷看?
卡尔罗:说错了,不是偷看,应该是品味、欣赏。那种时候简直是诗兴大发。你们听:月光下面的凤尾竹,轻柔美丽像绿色的雾,竹楼里的好姑娘,歌声甜美像果子露。
吴 彤:怎么这诗听起来这么熟啊?你唱的是歌词吧?
卡尔罗:没错,我做了好多诗惟独这首贴切。
吴 彤:这是你写的吗?
卡尔罗:当然不是了,是词作者倪维德写的,施光南给配上的乐。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傣族青年谈恋爱的方式,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相识的吗?
吴 彤:男孩给心仪的女孩吹葫芦丝,女孩给喜欢的男孩织东西。
主持人:这应该是两个人互有意思以后的事了,你和你的女朋友是不是就是这样?
卡尔罗:我知道他们是在泼水节上认识的,看上谁就给谁泼,也就是说谁的身上最湿,水最多,喜欢他的人就最多。
大屏幕:泼水节。
卡尔罗:有一年我就参加了一次德宏傣族的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先要上山采花,将采来的鲜花插在水龙亭四周,然后举行泼水。那次我刚围上去就被劈头盖脑的把我浇成了一个落汤鸡。
主持人:不用说对你有意思的人多呀。
卡尔罗:别提啦,等我冲出包围圈睁开眼想看一看是哪些姑娘们在泼我。
主持人:全是漂亮姑娘吧?
卡尔罗:哪儿呢,有一个七、八岁的捣蛋鬼正抱着一只水龙头朝着我鬼笑。我那个气啊。
主持人:其实你也没必要难过,你不是参加过泼水节吗?我刚才的问题你只回答了一半。你应该知道在泼水节里还有许多活动,知道吗?
卡尔罗:你真问倒我了。
主持人:难怪在泼水节上你会有失落感。
吴 彤:我比你幸运的多,我不光知道我还参加过,我只是想感受一下。
卡尔罗:你也要感受恋爱的感觉?
吴 彤:我可是光明正大地被邀请参加活动的,当然啦,人家那些姑娘们知道我是被邀请的,所以人家也没真把我当回事,要是真参加的话。
主持人:那还了得。
卡尔罗:你们说的这么热闹,到底是什么活动?
主持人:这个活动就是“丢包”。每当过泼水节的时候,也就是少男少女最兴奋的时候。就像这样。
大屏幕:丢包
主持人:你们知道这些少男少女互投花包,怎么个投法吗?
卡尔罗:谁接到的花包越多,喜欢他的人就越多,然后再从中挑选中意的人。
吴 彤:只要相互有意思他们就投来投去,就这样两个人就认识了。然后就可以谈恋爱了。
主持人: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大屏幕:丢包
卡尔罗:中国的一句成语是不是就是从这里来的,欲擒故纵。
主持人:(手里拿着一条红绳)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
卡、吴:栓线定情。
主持人:两人都很明白。
卡尔罗:不满你说,我家里这样的红绳如果连起来的话都快能织一个围脖了。
吴 彤:我也是。你可千万别误会。
卡尔罗:对,千万别误会。
主持人:千万别再说误会了,再说我可真要误会了。傣族的栓线礼是傣族最隆重的祝福礼节,凡是遇上新房落成、结婚、生子、亲人远行等大事,人们都要行栓线礼。在两个有情人之间系红绳就是栓线定情了,婚礼上的栓线则象征夫妻两人的心被栓在一起,一生一世永不分离。所以你们的红绳多,我一点也没有误会。这里有一个表现傣族姑娘小伙栓线定情永结同心的舞蹈。
舞蹈:多彩云南片段
主持人:不知你们注意到了没有,刚才这个舞蹈和前面看到的那一组画面中都有一个动作,是小伙子做的,是什么动作?
卡、吴:裹毯子。
主持人:怎么你们两又是一口同声,
吴 彤:这是谈恋爱的细节,怎么会丢掉?傣族青年谈恋爱就是这样,小伙子先用葫芦丝把姑娘引出来,等姑娘一出来小伙子就用早就准备好的一条大毯子很潇洒地一甩就把姑娘裹在毯子里面,然后两个人找个没人的地方坐下,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谈恋爱了。
主持人:回答的不错,我怀疑你是不是在傣族谈过恋爱?
吴 彤:我真的没有。请嘴下留情,千万别让我女朋友误会了,谈一个容易吗。
主持人:现在电脑上显示了一个观众刚刚发来的一条信息,他想问一问吴彤,你和女友是怎么谈恋爱的?是不是也靠吹?
吴 彤:尽管葫芦丝吹的不好,但是我能吹……
卡尔罗:傣族青年的恋爱观及恋爱方式。葫芦丝文化(求偶技能)。
主持人:难怪吴彤会吹那么多乐器,你们当初刚谈恋爱的时候你用了几种乐器?
主持人:我这里又来了一条信息,这个观众向傣族通提一个问题,这位观众说:一提起傣族男女青年怎么谈恋爱,你侃侃而谈头头是道,那你知道德宏州傣族的婚俗吗?请回答。
卡尔罗:德宏傣族的婚俗很有意思,就说婚礼吧,
大屏幕:婚礼(男方到女方家里迎亲,男方将准备好的美酒、糖果等礼品放在托盘里送给聚集在堂屋里的女方长老对方念了祝词、接下托盘后,表示双方的亲戚关系已连通。在酒席上新郎要向女方的亲朋敬酒,来宾在新郎敬酒的时候要唱祝贺的歌,新郎要唱感谢的歌。)
卡尔罗:这时新娘干什么呢?
吴 彤:肯定在屋里哭呐。
主持人:哭是肯定的,但是她还要唱。唱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卡尔罗:告诉她的亲人她是多么地不愿意离开娘家。
主持人:她们唱的是“告别调”。
大屏幕:婚礼
主持人:《有》和《月》都是创作者根据云南德红州在傣族地区流传的民间小调创作而成的。
王菲悦:《月光下的凤尾竹》
主持人: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了没有,在我们刚才听过的两首歌里都唱到了孔雀?
卡尔罗:(傣族的孔雀文化。)可以说在傣族到处都有孔雀的影子,首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这里的竹子为什么被称为“凤尾竹”吗?
吴 彤: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来替主持人回答,因为这里的竹子长得都是一簇一簇的,竹子的梢弯下来,远看就像开屏的孔雀一样,所以就叫“凤尾竹”。
主持人:而且这种竹子的生命力特别地强,我就听他们那的诗人说过,在这里插一根筷子也能长出一蓬竹子来。
吴 彤:有一次在那里演出,听当地的人告诉我说,《月》中的金马鹿和金孔雀就是借用了被誉为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的叙事长诗《娥炳与桑诺》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记录保存下来的叙事长诗就有五百多部。
主持人:所以在傣族一直就有跳孔雀舞的传统舞蹈,你们印象中孔雀舞是怎么跳的?
卡尔罗:我最喜欢的就是看孔雀舞了,女舞蹈演员用柔美的肢体语言表现美丽的孔雀。那是一种享受。
吴 彤:对,是这样的。一说到孔雀舞就会想到刀美兰、杨丽萍她们优美的舞姿。
主持人:喜欢看孔雀舞是吗?今天让你们再开开眼。
大屏幕:A、民间艺人跳孔雀舞。B、采访:为什么在傣族都是男的跳孔雀舞?
主持人:刚才民间艺人约象提到的孔雀舞的鼻祖毛象,他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有幸的是我们请到了他的最小的儿子伊团在我们的演播室为大家表演孔雀舞。
舞蹈:孔雀舞
主持人:讲了这么多德宏州的傣族的风土人情,是不是你们也有了创作灵感?
吴 彤:我还是对这两首歌即兴演奏一段连奏。
主持人:让我们在优美的乐曲声中结束今天的节目。
联奏:《有》、《月》。
歌舞:《烛光》(魅力西部)。(编导:杨笑山)
该划重点了:
节目结束时,吴彤即兴演奏一段乐曲。(那把葫芦丝很漂亮,是吴氏管乐社生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