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知识分享七


魏晋南北朝部分一
l 《短歌行》注释
1.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短歌行》中“行”的意思是(歌曲体裁)。
2. 曹操《短歌行》中曾两次袭用其原句的先秦经典是(《诗经》)。《短歌行》诗句中,运用《诗经》成句的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借用《诗经》成句表达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未用《诗经》成句、为作者直接抒情的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 曹操《短歌行》:“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中“契阔”的含义是(聚散,表示久别)。用“周公吐哺”典故所表达的意思是(礼贤下士)。“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l 《短歌行》诗歌详解
4. 曹操《短歌行》的层次,每层的情感内涵:曹操《短歌行》可分四层。(1)第一层慨叹人生短促,渴望实现抱负;(2)第二层写求贤若渴的心情;(3)第三层写求贤不得的忧和贤者远道而来的喜;(4)第四层表达网罗天下贤才的强烈愿望。
5. 联系作品,简要分析曹操《短歌行》中运用典故的手法:诗中成功地运用了典故。用周公自比属于事典,含蓄明志,切合诗人的特殊身份,引用《诗经》成句属于语典,庄重古朴,造语典雅。

l 《七哀诗》(西京乱无象)作者简介
6. 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刘勰称之为“七子之冠冕”的是(王粲)。
l 《七哀诗》 (西京乱无象)注释
7. 王粲《七哀诗》“豺虎方遘患”,“豺虎”指的是(董卓的部下)。“西京乱无象”中“西京” 是指(长安)。
8. 运用《诗经》典故的语句是(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悟彼下泉人”,表达的意思是(思念明君)。
l 《七哀诗》 (西京乱无象)诗歌详解
9. 王粲《七哀诗》的时代背景是(董卓之乱)。
10. 王粲《七哀诗》中描写“饥妇弃子”一幕的社会意义:本篇中对“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这一人间悲剧的描绘特别突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诗歌展示母亲居然弃亲子而不顾的反常现象,时代动乱扭曲人们心灵的惨毒不难想见;这既表达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也隐含着对制造战乱者的谴责。
11. 王粲《七哀诗》的层次及内容:《七哀诗》共分三层。(1)开头六句写离别长安的情景。离别的原因是“豺虎”作乱,亲戚朋友的恋恋不含,是动乱时代朝不保夕的特有心态。(2)其次十句写途中所见。先用“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概括当时乱离社会的景象,再展示“饥妇弃子”的典型场景,尤为震撼人心。(3)最后四句用典,表示渴望明君出世,安定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

l 《登楼赋》注释
12. 王粲登楼地点有三种说法(当阳城楼、荆州城楼、麦城城楼)。从《登楼赋》所写的地理环境来看,此楼应为(麦城城楼)。
13. 王粲《登楼赋》中“庄舄显而越吟”的典故出自(《史记》)。“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 食”中“匏瓜徒悬”的典故出自(《论语》),“井渫莫食”的典故出自(《周易》)。写到虽遭囚禁仍弹奏楚国乐调的古人是(钟仪)。“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表达的意思是 (怀念故土)。《登楼赋》中用典的句子与“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同出一书的是(惧匏瓜之徒悬兮)。与孔子有关的句子有(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惧匏瓜之徒悬兮。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l 《登楼赋》文章详解
14. 属于抒情小赋的有(曹植《洛神赋》,王粲《登楼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5. 王粲《登楼赋》中,表达不得任用的担心的典故是(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作《登楼赋》时,所依附的诸侯是(刘表)。
16. 论述王粲《登楼赋》作为抒情小赋的思想和艺术特点:(1)作为抒情小赋,重在描述个人的情绪感受,其成功处即在真切动人的直接抒情。开篇即以一“忧”字奠定全篇情感基调,登楼为了销忧,而登楼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仅不能销忧,反而增忧,忧伤之情贯穿全篇。全文情景相生,有时情以景起,荆州郊外的富庶与美丽,引发了思乡之情;有时借景抒情,暮色苍茫,晚风萧瑟,鸟兽求群,征夫不息,悲凉寂寞之感油然而生。(2)文中用了不少典故,不管圣人还是普通人,也不论遭遇的穷达,怀乡之情是共同的,这就强化了思乡的情怀。用匏瓜徒悬、井渫莫食两个典故,恰当地表达了不得任用的担心。此外,措辞洗练,音节和谐,也体现了魏晋抒情小赋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