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然】栗子和饺子
井然回完最后一封邮件,已经过了十二点,手机锁屏自动变成了一片雪景,上面标了节气,“冬至了。”
“嗯。”沈巍半躺一边,翻着本书陪他。
“我记得冬至要吃饺子,明天忙,估计吃不了了。”井然像模像样地惋惜着,语气却一点不难过。
他其实没那么喜欢吃饺子。小时候过年,除夕是饺子,初一在奶奶家是饺子,初二姥姥家是饺子,乃至各个亲戚家,还是饺子。再加上各个传统节日的饺子,十几二十年下来,井然吃的够够的。当然,也不是讨厌,就是没那么喜欢。
沈巍也不拆穿他,“没事儿,你中午不是吃了个饺子吗?不会冻耳朵的。
两人中午是在龙大食堂吃的,井然吃米,沈巍吃饺子,也喂了他一个。
“跟冻耳朵有什么关系?”
沈巍很熟悉这样的语气,放下书笑着问,“要听故事?”
“嗯。”
“把手机放下。”沈巍关了灯,也躺下来。
“传说,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长沙担任太守。有一年冬天,张仲景回乡探亲,看见白河岸边的老百姓衣不蔽体,有的耳朵也冻烂了。
他很难过。于是叫随从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个棚子,盘上大锅,将一些祛寒药材和羊肉放在锅里煮熬。等煮好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来讨药的病人吃。
人们吃下娇耳,喝了祛寒汤,只觉浑身发暖,两耳生热。之后,每年冬至这一天,人们就会用驱寒药材和羊肉等食物用面皮包成饺子吃。”
冬天夜里还是有些冷的,沈巍抱住井然,把他露在外面的胳膊收回来,继续道,“又因为饺子扁扁的,所以有的地方叫扁食。”
“羊肉煮的?肉汤吗?听起来挺好喝。”
“据说加了很多药材,应该一般吧。”
井然本来埋在沈巍身边,此时抬头看他,嘴唇无意擦过爱人脖颈。“可是不对啊,我们那边要吃汤圆的。”
沈巍叹一口气,“我买了,乖乖睡觉,明天早上给你煮汤圆。”
“你叹气干吗?是不是嫌我烦,你怎么能嫌我烦呢。”井然故意道。
“没有嫌烦。”
“你就有。”
沈巍说不过他,遂武力镇压,堵住了叭叭的小嘴。
第二天早上,井然起来,沈巍已经去上班了。餐桌上搁了个墨绿色的焖烧罐,压着沈巍写的便签:
早安,冰箱里有三明治,叮一下再吃。不要空腹喝咖啡。
什么嘛,对我一点信任都没有。井然一边这么想着,一边把焖烧罐里的东西倒出来,七八只圆乎乎的汤圆在碗中仍带着烫人的温度。(原来每天早上只喝咖啡的不是你吗啊喂)
黑芝麻馅儿的汤圆甜滋滋的,暖乎乎的一小碗一直暖和到下午。
井然晚上回家,推门看见沈巍在厨房里,他像个献宝的孩童,“沈巍!猜我带了什么?”
“什么啊?先去洗手。”
“栗子。”井然从大衣口袋里掏出包糖炒栗子,就着垃圾桶边剥了几个,喂给沈巍。
栗子被保护的很好,温热的一点被沈巍咽下去,“挺甜的。”
“是吧,公司楼下有大爷在卖,看着就好吃。”井然自己吞了几个,腮帮子鼓鼓囊囊地像只小仓鼠,才终于有空看沈巍在做什么。
沈巍挡着灶台,井然就顺势抱住了他的腰,脑袋搁在人肩膀上。沈教授一向勤于锻炼,腰肢劲瘦又带着蓬勃而出的力量感,手感极好,井然忍不住掐了一把,“好香,这什么啊?”
“羊肉汤,省得你连人家当药用的汤都馋。”
“不是馋,好奇嘛。”
“去拿碗。”
厨房有些小,两个人就有点腾挪不开。但井然喜欢这样,拥挤又安全。他应下来,拿了两人喝汤用的碗。转身再抱回去。
沈巍身上带了小累赘,速度也一点不慢,他掀开盖子,最后撒了把香菜。井然一眼看见几块白萝卜。
“不要萝卜。”
“不许挑食。”
“不要萝卜。”井然亲亲沈巍的耳朵。
“我记得你平板上不还下了个保卫萝卜?怎么又不要萝卜了。”
“保卫又不是为了吃,而且那是胡萝卜。”
“那你吃胡萝卜?”
“吃。”反正今天也没有。
沈巍笑一下,拿勺子拔开白萝卜,在羊肉块堆里,舀出了唯几块的胡萝卜,“你说吃的。”
井然磨磨牙,“阴险。”,却还不自觉地也笑出来。
一年四季,一日三餐,有人挂念着总是好的。在挂念与被挂念间,也许就是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