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创作:细节的力量(举例讲解)
细致、确切、具体的细节是小说的生命。 当一个细节能调动感官时,它就是“确切”和“具体的”。也就是说,细节应该被读者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或触摸到! 举例: 那是一个狭窄的房间,天花板很高,但货物从地板一直堆积到了天花板;一排排的火腿,各种颜色(白色、黄色、红色和黑色)和各种形状的香肠,有肥的,也有瘦的,有的圆,有的长;一排排的蜜饯罐头……【视觉】 我站在那里着了迷,我极力聆听,呼吸着令人愉悦的空气,闻着巧克力、熏鱼和松露巧克力糖的芳香。【嗅觉】 四周一片寂静,我大声道:“你好!”【听觉】 我至今仍记得,当时我紧张的、语调怪异的呼喊消失在了寂静之中。没有人回应我。我的口水如泉涌一般【味觉】。 我轻快地向前迈了一步,走到一张摆满了东西的桌子旁。我迅速地将手伸进一个缸中,发现里面装满了巧克力奶油,我抓了一把,将其放入我的外衣口袋里【触觉】,然后走到门口,下一秒我已经安全地来到了街角。 分析: 这个过程中,很多意思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啊,但我们通过感官所感知的意向可以知道:主人公过去没见过这么丰富的食物,因此尽管我很害怕房间里有人,我很可能会被抓,但我还是忍不住铤而走险。” *这些意思不需要直接“告诉”读者,因为作者已经将这些要点“展现”给读者了——角色的贫穷,可以从他看食物、闻食物的方式中得知!如果他对那些食物习以为常,那他就不会像文中那样到处看、到处闻了。 他的恐惧:从他“紧张的、语调怪异的呼喊消失在了寂静之中”;“迅速地将手伸进”和“抓”可以看出。 他的渴望:“口水如泉涌一般。” 总结:一,作家要充分利用能调动读者感官的细节;二,这些细节必须是“有用的”细节。 能让读者调动感官,形成他们自己的理解,那么读者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参与感。毕竟,阅读的乐趣来自于一种认知:我们很聪明,能够领会作者的思想。 细节的“具体”和“有意义”。 能调动某种器官,那它就是“具体”的;还能传递作者的某种思想或评判,那就是“有意义”的。 举例: “窗台是绿色的”——这句话是具体的,因为我们可以看见它的颜色。 “窗台上霉绿色的漆开始剥落”——既具体,也有意义。因为,既向读者传递了“油漆很旧”的意思,还暗示了作者认为窗台的颜色很难看。整体上,也更生动。 第二个例子: 原稿: 小红是一个非常固执、个性极强的人。尽管她的父母努力地想让她听话,但她总是我行我素。她父亲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因此他们家很富有,买得起各种奢侈品,生活得很惬意。但小红却对自己家庭的富有无动于衷。(为方便大家更好代入和理解,给书上的例子做了些本土化的改动) 改稿: 小红心情好的时候,常穿着无袖衫,破洞裤出去逛街。 此时,红妈会站在她身后不断打量,对女儿说:“你这个年纪不要太在意打扮,套个外套再出去!” “为什么?”小红回嘴道,说着又在破洞裤上系上一根带须边的皮带。 红爹是红红红房地产公司的老板,他因为自己的产业而有很高的声望。他乐意给小红大笔大笔的转账,但小红却偏爱她那断了一只胳膊的旧洋娃娃。 一天,小红买了本《红楼梦》回家。红妈称这种课外书有用的部分都在课本上,将它扔到了储物室。小红捡了回来,放到自己卧室的小桌上,说道:“不,这本书每个部分都有用!” “要不是看你年纪大了,知道面子了,我准拿衣架子打你!”红妈警告她。 红爹养家糊口靠的不只是公司,还有他的公款报销账户,对此他引以为豪。去年夏年,他想方设法带一家人去国外旅游。在那儿,他们参观了根特城堡的酷刑室。小红对这次旅行不知好歹,旅行的其他时间,她一直窝在酒店里,读着某位作家的劣作。 分析: 现在,读者对“固执”“有个性”“无动于衷”和“富有”这些词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不仅理解了人物的本性,也知道该如何评价他们。 从红妈说的话,读出了家长的功利性和暴脾气;从红爹的公款报销,表明了他的腐败;从参观的地点,表明了他变态的心理。 这样,读者就会自然倾向于主人公。 总结:想通过细节让故事人物活起来,你必须精心挑选细节,传递对读者的理解至关重要的一些性格特征。 有时候,细节(甚至我们没意识、没打算将其作为所谓的细节或铺垫)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修改时,体现出其重要性。具有了它们的象征意义。 我的建议:所以大家不要觉得自己写的全部都是废话,与其一直在脑子里想,不如落笔。有时候,你一开始以为的废话,会成为你后面的神来之笔!也有时候,是你不知道剧情怎么延续时的一个选择。(在没有新想法的时候,可以去看看前面的剧情,有没有可以二次利用,或延续的地方。 信笔由缰,再进行梳理,我认为对新手十分友好!特别是有些不爱写大纲,细纲,或者只有一个小灵感,不知道该写成怎样的故事时,这是个很好的办法。我们要知道,有时候,有些故事是会自己发展的。当你写出一部分,剩下的就像小苗发芽。 当然,也会遇到困难。毕竟,一棵苗想长成大树,是需要坚持的。加油!) 干货来自《小说写作:叙事技巧指南》(第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