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护法》的精神续作,《妙先生》的分为何低?
聊《妙先生》,不如先来聊聊《大护法》。
4年前《大护法》上映,我是满心焦虑的,因为《大护法》宣传的内容,已经有了很多国产动画的毛病。
但是从电影院出来,好像这是我第一次看完国产动画后,能有如此清爽的感觉。
《大护法》动画上来宣传16岁以下禁看,还有各种提示有血的内容。影片开场,王子一幅内涵画也是让人看了不爽。这个时候,《大护法》就有划向国产动画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以为加点番茄酱和蛋黄酱,剧情就成熟起来了。这点问题《白蛇》的问题最为严重,所以这次的续作,在观众饭圈慢慢淡了之后,评价就开始撕裂了。
《大护法》剧情中最值得玩味的,就是屠夫的转变。
主角一行人刚见到屠夫的时候,屠夫对花生人毫无感觉,肢解他们就和他之前肢解猪肉之类的一样、即使花生人长得很像人。
但是后面,屠夫看到花生人有了思考、有了自我意识,能说话的时候。屠夫突然呕吐不止,他在那个时候,觉得花生人是人了,所以觉得自己竟然一直在解刨人的尸体,故恶心不止。
人的定义是什么?
传统马氏学说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能否制造工具。
勿做教条主义者,引申一下,人之所以能够制作工具,前提是大脑的发育,使得人能够理解复杂和抽象的事物,这些复杂和抽象的事物,就包括语言和文字。
所以来看屠夫,屠夫屠宰没有自我意识的花生人时候,花生人的表现确实不能让屠夫感觉他是在屠宰人,但是当花生人开口说话,并且开始表达自我意识的时候,屠夫的观感发生了变化,这是对自我意识和人的认同。
单从这点,我就觉得《大护法》这部电影不枉此行。
这个时候,在看村长和村长的儿子,他们在知道花生人可以说话的时候,却还是毫无反应,这就证明了,这两人已经从根子那里坏掉了,这也是大护法看到小孩儿变成这样后流露出那种反应的原因。
第二个值得推敲的剧情就是,当花生人解放后,开始立刻排除还无法张口说话的同胞,但是他们对诞生自己的蚁后和还没有变成花生人的小猴子却表现出了友好。
首先无法开口说话的同胞,就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同胞,所以花生人并没有将他们视作人,哪怕是潜在的人。举个例子,这些无法开口说话的花生人,如同在母亲的腹内的胎儿,还没有觉醒自我意识的时候,所以花生人看到他们不觉得他们是人。但是还没有变成花生人的小猴子和蚁后,花生人们又非常的崇拜,对自己生育体进行崇拜,但是对快要形成自己同胞的胚胎厌恶。嗯……恐怖谷效应和美国最近的堕胎问题非常的契合。。
《大护法》的电影剧情整体实际上非常简单,但是穿插了一些讽刺内容,让电影能够讲完故事的同时,还能引发人的一点思考。
这其实是个基本功,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就是咱们国产动画的硬伤,讲完一个故事都难。

《大护法》的起点很高,但是很可惜的是,《妙先生》并没有延续这一点。
《妙先生》的主体实际上就两个,一个是电车难题,另一个就是生态平衡问题。
相比《大护法》,《妙先生》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探讨。
首先是电车难题问题。实际上在政治学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电车难题,作为决策者,制定的一定是损失最少的决策。所以电车难题从一开始就不成立。好在《妙先生》并没有强行的去讨论电车难题的问题,只是作为背景板让丁果怒吼几句,丁果面对电车难题,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损失最小的选择,但是他内心也是备受煎熬,这是一个不错的描写。建议隔壁《姜子牙》学习。
另一个生态平衡,没啥可展开讲的。
所以《妙先生》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剧情过于的平淡和简单,不少人看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基本上都猜出剧情走向了。所以观影的乐趣就剩下看打斗了,但是《妙先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分镜有问题。《妙先生》的帧数和作画是没问题,之所以看起来卡顿,而且头晕,主要是分镜设计到处是问题,部分剪辑逻辑都没了,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跳跃太大。
最后简单说一下故事中的几位角色吧。
实际上除了肖笃,孝文和云香本身就有问题。孝文无底线的善良,对周围人非常好,即使是牺牲自己,所以换来的是周围人都把他当傻子,在彼岸花出来后瞬间出卖他。云香则是无底线的包容丈夫的堕落,最终自己也要堕落去包容丈夫的恶,纵恶和恶又有何等区别?
最后是萧笃,我觉的他才是正在的好人,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不去包容别人的恶来衬托自己所为的善良,最后的牺牲也是为了广大苍生。
实际上,我觉得影片如果能够探讨一下所为心底善良和行为善良的对立统一,这部片子的剧情和深度会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