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赛车原来这样骑】世界顶级车手给你上课!KTM厂队88号车手Miguel Oliveira
MotoGP车手使用了许多疯狂的技巧来充分发挥世界上最快、最复杂的摩托车赛车。由现役车手Miguel Oliveira来告诉我们这些技巧更是再适合不过了
Miguel Oliveira是KTM最成功的MotoGP车手,他骑着厂车RC16拿下四座分站冠军。他不仅技术精湛,还能言善道,因此他能够在本次的访谈中,提供关于MotoGP驾驶技巧的独到见解。

这位27岁的葡萄牙车手——看起来将在2023年加入Ducati阵营——向我们讲述了“出腿”背后的科学原理、为什么循迹系统会让你变慢、为什么MotoGP车手会在直线上蛇行前进、下压力空气力学是如何改变你的骑车方式、如何充分利用座高装置,还有如何处理前轮胎温度/压力问题等等。
Mat Oxley:让我们从你的刹车技巧开始——如何平衡前后等等……
Miguel Oliveira:我认为在任何MotoGP厂车上要做好煞车,在煞车过程中都需要非常强且具一致性的制动力道。以我们的厂车来说,也需要施加很多后煞力道,这样做才可以用后轮来辅助煞车。
车手倾向于在弯心大量使用后煞车,因为我们需要这些额外的力道来让车辆转向 – 如果没有后煞,很难在最后关头把车即时停下来。

我们需要在左右弯道都使用后煞车,有时会很棘手。例如在美国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左弯配重煞,使得好好对后煞施加压力变得很困难。
为什麽左弯比较难?
牙医:因为你的右脚离煞车踏杆比较远。
不少MotoGP车手都会使用拇指煞车或是踏板摩托式的左手煞车,为什麽你没有这样做?
我们在2019年试过一次,我们测试了拇指煞车,但煞车力道不够大。
所以你平常后煞都是往死里踩?
没错,我们用拇指煞车没办法达到足够的煞车力道。
那引擎煞车呢?你喜欢很重的引擎煞车吗?
我喜欢车子停下来!我们一直在尝试在这个部分多做一些,因为多年来我们的 (滑动式) 离合器和引擎煞车电控的设定相当稳定。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在这个部分找到更多突破,所以我们开始更深入地钻研它。
我没有很喜欢用甩尾的方式进弯。我想要充足的制动,但我不想要滑动。以我的状况来说,滑动会大幅度地影响我的进弯速度,所以我需要让赛车保持直立更久一点,而不是就直接倾倒进弯。如果赛车在滑动,它会让你跑开,而不是帮助你转弯。
你说你不喜欢滑动,但你却使用了很多后煞车。
后煞车只是为了让车停下来,尽管有时使用后煞车会导致一点滑动,这点在美国站就很有帮助。

所以你当你用煞车确实减速后,后煞车就单纯作为转向工具。
没错,就在最后一刻用一下。
那“出腿”呢? 你的队友Brad Binder最近告诉我,当他将一条腿从脚踏上移开时,他会向该方向的手臂施加更多的力,借此对车子手把施加更大的力,这有助于他逆操舵进弯,而你是如何使用“出腿”的呢?
举例来说,如果你不动地坐在车上煞车,煞车时只是抬起上半身并保持在车的中心,你会造成后轮翘起,后轮胎无法和地面有足够的接触,因此就会无法用后煞当作制动。
出腿的作用是将你的体重拉到前面,然后再移动你的身体。让我们先不考虑腿……你把你的身体转向弯里,而不伸出你的腿。这就是Fabio Quartararo的做法——他将自己固定在赛车的内侧,所以他的体重已经挂在赛车的内侧。
接着,如果将腿从脚踏上移开,那麽臀部就会降低,腿也更靠近地面,进一步降低整体重心,进而或多或少地解释了为什麽车手们都要“出腿”。
在右弯时我没办法将右腿从脚踏上移开,因为我需要使用后煞车,但在左弯就会自然而然地出腿。如果你去看Marc Márquez,他过去从来没有把腿从脚踏上移开,但现在他已经开始这样做了,所以我认为出脚仍在进化中。

所以现在进入弯道了,接下来会发生什麽?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件事是要施加非常稳定的煞车力道。对于使用单指煞车法的人,你可以看清楚他们在煞车时做了些什麽。
就像Marc或Fabio,你可以看到他们保持前制动力一直到弯心,所以前轮上的负载是一致的,所以当你放手去使用前煞或后煞时不会突然有导致轮胎不稳的速度差。 所以你需要做的是保持恒定的压力,直到你到达弯心的那一刻。
接下来是关于用油门操纵摩托车。从弯心开始,我们渐渐开油,使用更多的倾角来帮助车辆转弯,然后再把车身立起。接下来就是单纯控制加速。
我想你应该会让车身越快立起越好,你怎麽做到的?
这里超级重要。比方说,这算是一种连锁反应,因为你能多快立起赛车取决于你转弯的速度。如果你转得更快,你将比其他人更早立起车身,就可以更快地到达后轮胎的适合工作区域。
我认为轮胎的适合加速的区域是从25到35或40度(从垂直往下数),这是你可以真正加速的最佳位置,因为你将重量压上轮胎,让轮胎表面积与赛道大面积接触,这样你就可以真正开油加速。同时不要让轮胎打滑也很重要。
你什麽时候会全油门呢?
基本上可以在任何地方全油门,因为电控会保护你,但是当它们作动时,车子就会快不起来。
这是通过动力输出模式或循迹系统达成的吗?
是循迹系统。当你在大倾角时循迹系统保护最多,但相对的你能用的动力就会小上很多。
你想要的是当你转下油门时赛车和电控是顺畅的,因为这样你会有很好的转向,也可以感受到后轮和右手腕之间的良好的连接感。
如果轮胎空转会发生什麽问题?
如果轮胎开始打滑,你就只能依靠循迹系统来切断动力,你也会因此失去所有的加速度,你就只是在等待赛车自己转完弯,然后你才可以把它立起来。在比赛中,当你失去一点边缘抓地力时,车手的单圈时间会下降很多,因此你可以看到谁比其他人更常使用轮胎边缘。
这是你参加MotoGP的第四年,定风翼变得越来越大,这如何改变了你出弯的方式,比如翘头等等的状况?
在过去,即使离开弯道也要保持一定的倾角,这样才能尽可能晚点达到防翘头介入的时间。
这就是为什麽我们看到你们在直道上蛇行移动以保持倾角?
是的,我们称这种动作为“波浪”。波浪非常重要,因为你必须保持前轮着地。 一旦倾角为零,电脑就会获得可以释放全部动力的讯息,然后就会开始翘头,防翘头便会介入,从而降低了引擎出力。

所以一直以来你们都在避免使用循迹系统和防翘头…
是的,我们所做的就是在骑车时避免使用它们。现在有了座高装置和定风翼,我们有了更好的加速度,因为它们大大降低了车的重心,所以你可以使用更多的动力出弯。
KTM今年开始采用更大的空力套件,这是否也改变了你的煞车方式?
我们煞车的方式并没有真正改变,但是使用座高装置时,会在煞车时感觉更加向前倾斜,因为装置会降低赛车的后部,因此煞车时,会从较低的位置进入较高的位置。
定风翼确实会对制动产生影响,因为它们在减速时会产生更大的阻力,但我想说最大的影响是在预载、弹簧、搭配等方面的设置。
什麽时候会使用座高装置?
通常你需要在轮胎可以承受开油时给它压力的瞬间启动。如果过早使用,你将无法完成过弯,因为车头太高 (即前轮上没有足够的负载来保持赛车转弯) 如果你稍晚使用它,它仍然可以运作,但你并没有真正获得好处。
第一个意识到正确使用时机非常重要的制造商是杜卡迪。他们非常了解前叉伸长和开启装置之间的关係,所以这就是他们制作自动版本的时候的想法:“好的,当赛车检测到前叉完全伸长时,我们会降低后座高以尽可能延迟防翘头的介入”。当你去观察Ducati时,会发现他们几乎不会翘头。这就是为什麽他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这些细节。

KTM的座高装置还是手动的吗?
是的。我们虽然有自动版,在今年的前几场比赛中使用,但我在葡萄牙和赫雷斯的排位赛中遇到了问题,所以我们改回了手动版本。
现在照顾你的前胎非常重要——不要让它太热,也不要让压力上升。虽然在直道上,你想利用前方车的真空带来提高速度,但现在似乎不能再这样做了,因为你的前轮胎会过热。你是如何使用前车的尾流而不会使前胎变热呢?
除非在非常高的速度下,不然因为这些空力套件,导致现在吃真空带没有任何好处。在比赛期间,前轮胎也无法在另一辆车后面待太多时间,因此唯一可以吸别人尾流的机会是在非常高速的时候。
因此在比赛期间,你都会帮你的前轮寻找冷空气吗?
是的。在比赛情况下,管理与前车的距离非常重要。如果你的速度足以超车,你就可以超车,否则就是溜溜球效应:你争取了一些时间,你咬上了那个人,然后你的轮胎过热,你不得不再次后退。
米其林的MotoGP轮胎是非常非常高性能的轮胎,但另一方面,就像任何高性能机器或设备一样,它们对温度和压力变化也非常敏感。
这使得在比赛中很容易摔车,或者很容易让你无能为力,你实际上并不是在比赛,只是在生存。 这就是我们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对于车队来说,要考虑和预测他们在比赛中会达到多少压力让我们能够维持在安全区域并不容易,因为胎压太大高时会无法好好停下车,我们就会因此摔车。前轮变成了一个热气球,即使是直线煞车也变得很可怕,因为你真的无法把车停下来。赛车跳来跳去和滑来滑去,所以很难驾驭。

您的菜鸟MotoGP赛季是2019年,然后米其林在2020年改用其更柔软的胎体后轮。比起直列四缸,V4引擎似乎更难适应这款胎,因为通常V4在弯道中加压后轮的方式上更具侵略性。你是否进行了很多改变才使RC16与新轮胎匹配?
老实说,我们的车从2019年到2020年(使用RC16的新车架概念)是如此不同,以至于很难说有什麽不同——到底是轮胎还是车不同?
对我们来说更大的变化是前轮胎配置从2020年到2021年的变化。介于现在的硬胎和中性胎之间的S轮胎被从配置中移除。那个轮胎对我们来说很棒,因为我们觉得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它获得的胎压、抓地力和稳定性。所以当那个轮胎被拿走时,我们确实很挣扎,而且花了一段时间才明白如何使用新的前轮配置。
翻译出处:hymmoto
原文作者:Mat Oxley
资料来源:Miguel Oliveira: How I ride – Motor Sport Magazine
https://www.motorsportmagazine.com/articles/motorcycles/motogp/miguel-oliveira-how-i-ri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