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痴念、空辰
元华,乾德元年出生在山东东路的一个小县城里,父亲虽是读书人但是半路因为唐末的乱世只能放弃学业逃荒到此,论学历只是个秀才,但是也因为宋代重文轻武的风气影响,鼓励儿子上私塾读书 十八岁那年,父亲给元华找了个算命先生,算算他未来前途如何,先生说他未来会有大机缘,能寿比南山,只是也会因此被贪与痴二字影响,死后万劫不复,堕入畜生道,只能取与佛、道有关系的字、方可免于一难。不过虽然能躲过此劫,此生也注定与考取功名无缘了。是故二十岁那年,元华取字“空辰”,在私塾里继续读书 父母心存侥幸,自动忽略了先生说的最后那句话 万一有机会考上呢 再说了家里也算有点基业就算一辈子考不上也不至于饿死在街头 二十三岁那年,空辰在去乡试的路上迷了路,被困在了山头 那年,他第一次看到神兽 空辰熟读孔孟,明白以德报恩,以直报怨的道理,常给那神兽送些吃食,长此以往,就成了朋友 他们一起游山玩水,偶尔神兽会被拉着一起读圣贤书,空辰有时也会被神兽拉去钓些鱼来吃 只是空辰并不会钓鱼,经常钓了一时辰还没神兽下河抓的多,当然,这不影响神兽拉他去钓鱼 直到神兽让空辰骑上他的那天 神兽坦白自己其实是乘黄的时候空辰愣了很久 只要骑一下就能有千年寿元,这对谁都是莫大的诱惑 空辰其实相当畏惧死亡 人死后会如地府,根据自己生前的好坏功过转世重生 但是重生后的自己仍旧是自己吗 喝过孟婆汤后真正的自己有没有可能便会归为虚无,只是留下有着自己样貌的残渣 死亡对于人类来说有太多永远无法探究的未知,而正因未知,所以更显恐怖 抓住他,自己就能长生不老 抓住他,自己就能躲过死亡 万劫不复?堕入畜生道?那是我死后的事情了,只要我还活着就不用担心这些 朋友?自己真的把眼前的神兽当成朋友了吗,和长生比起来,友情就真的这么重要吗? 无数的声音在空辰心中响起,诱惑着空辰赶紧想办法抓住乘黄 但是最后一个问题难住了空辰,欲望压的他喘不过气,但是他做不到对乘黄下手 和友情比起来,长生真的那么重要吗? 空辰最后只是叹了口气,做出了自己的觉悟:在自己没能克服欲望的诱惑前,得让乘黄先跑 在和乘黄诀别的第二天,母亲病倒了,父亲找遍了郎中,都说是无力回天,寿命已尽 空辰飞奔到和乘黄相遇的山头,几乎把整座山都翻了个遍,哭喊着要找到乘黄 堕入畜生道便堕入畜生道,万劫不复也没关系,他得救母亲 母亲从小把自己拉扯长大,一直都是空辰心中最温柔最善良的人 但是她要离开自己了 空辰无法接受,在他心里自己愿意牺牲一切,换母亲安好 若是违背道义便违背道义好了,已经没时间了,他顾不得这些 那几天,空辰找遍了几座山头,仍旧没有找到乘黄的身影 那是自然的,乘黄早就听从自己的话,离开此地了 空辰淋着雨回来的时候,母亲已经走了,他没能见上最后一眼 他抱着母亲嚎啕大哭,一个时辰后才被父亲拉去休息 二十五岁那年,空辰因为坚持不再考取功名,自己离开家门外出闯荡 空辰不傻,假使考取了功名,在任几十年还是个中年人傻子都会看出不对劲,外出闯荡四海为家才能隐藏自己 在父亲死后空辰曾去偷偷看过他,自己的兄弟们把父亲和母亲安顿在一起,每年清明送些贡品,烧些元宝 空辰也会在每年兄弟都祭拜完离去后再放上一点糕点,告慰父母自己过得还好 而随着见识的增长他也渐渐开始庆幸自己当初没有再找到乘黄 几百年来他见识了太多,见过女真入侵,留下一片残垣断壁,也见过岳飞反攻,一路将外敌打回长江以北 生死有常,自己有什么资格肆意改变 改变了母亲的寿元,总不能让父亲先那么多离母亲而去 父母能长生,总不能让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看着兄弟们死去 。。。 一旦开了这个头就永无止境了 空辰觉得以自己现在的心境就算再碰到乘黄也不会再心生歹念 不过让乘黄再接触人类社会还是太危险了,现在这样就好 在空辰生命的最后一百年,他第一次找到了自己的爱人,结婚生子 当年碰上乘黄后获得的寿元已经基本消耗殆尽,空辰的身体开始渐渐和常人一样变老 空辰总觉得,自己和乘黄的悲剧不应该再发生在自己的后代身上,一直坚持教育孩子神兽和人类是平等的、道义和友情的重要性之类的道理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时间接受这套理论,空辰的子辈出生时正值抗战时期,人与人之间尚且有相互背叛,勾心斗角、背叛国家的情况出现,更别提人与神兽了,何况空辰当时在解放军和日军打游击,没有什么时间教育孩子 不过出生在和平年代的孙辈很快便接受了空辰的理论,空辰退休在家,有很多时间照顾孙子 孙子元鬼也很快结婚,曾孙元海更是让空辰怎么看都觉得顺眼 空辰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终于还是再碰到了乘黄 两人聊了很久,许久未见的老友重逢时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空辰已经很累了,能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看到乘黄对他而言是莫大的宽慰 空辰是在病床上离开的,走的时候没有什么病痛 他一生行善积德,能入天神道 不过他没什么兴趣,上辈子过得波澜壮阔,这辈子想过得安闲一些,主动投入了畜生道,变成了一只猫 也许现在,他正在下午的暖阳下晒着,打着哈欠,伸了一个懒腰 ------------------------------------------------------------------------------- 空辰的故事借用了佛教里贪嗔痴的概念,至于嗔怒这一不善根嘛,空辰无论在哪个时期都是不怎么动怒的和善人,他也许会被贪欲蒙蔽双眼,会被痴念冲昏头脑,但是不会犯嗔 贪欲,是空辰得知乘黄身份后在心中响起的声音 至于痴念,要理解这个得先明白何为”痴” ,即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空辰在母亲病倒后没理解到生死有常这件事,可谓是犯了痴念了 而克服了贪欲和痴念后,元华便也真正地成为空辰了 空辰虽然最初是夜星取名时的副产物,是夜“空”中的星“尘”,但是也可以理解为凡尘皆为空,看淡名利这类凡俗之物,超凡脱俗,空辰最后绝对配得上这个作为字